【精品解析】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0:21:12

文档简介

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都非常独特,因而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和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多个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2.下列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3.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甲、乙两地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粮食 ④工业制成品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7.甲、乙两区域的这种联系,最能说明区域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层次性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过程,现在青藏高原已成为“世界屋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B.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9.从区域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10.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
A.植被 B.地形 C.河流 D.气候
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下列关于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区域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区域河口处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区域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关于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镇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
A.①河流域属于自然区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流域的边界是不明确的
14.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天然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15.关于甲、乙两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盆地层级比乙盆地高
B.甲盆地所在省级行政区界线明确
C.乙盆地是根据人文特征划分出来的
D.两盆地具有相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二、综合题
16.拓展探究)读我国两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比较图1、图2所示区域的自然要素。
项 目 图 1 图 2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矿产资源 丰富,以   为主 较少
(2)与图1所示区域相比,图2所示区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3)图1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再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17.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西向东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   ,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差异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差异的两面“镜子”
人文环境的差异 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区域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别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故答案为:D。
2.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水田区,水热条件好,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源不足,宜发展旱作农业。B项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3.A
4.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区域的发展要求:①根据自身的地逞条件,合逞安排人类活动。②充分考虑自身她逞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她制宜。
3.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甲、乙两区域热量充足。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两区域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也较低。 故答案为:A。
4.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甲、乙两地发展的共同因素。 故答案为:B。
【答案】5.D
6.B
7.C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下图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5.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西部地区高,所以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资金和技术。 故答案为:D。
6.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粮食和工业制成品,输入的是矿产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劳动力短缺,接纳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 故答案为:B。
7.两个区域之间要素的这种联系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关联性特征。 故答案为:C。
【答案】8.A
9.C
10.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的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
8.青藏高原地势高,所以具有降水少、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形成冻土和冰川,①为气温低,②为空气稀薄,所以③为太阳辐射强。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较薄;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故答案为:C。
10.青藏高原海拔高,是形成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特征
角度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
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
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植被特征 主要从植被的种类、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方面分析
自然资源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丰富程度、开发条件等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
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1.这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在北半球的夏季;尼罗河沿岸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尼罗河沿岸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处都形成了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三角洲。故答案为:C。
12.这三个区域的光热条件都能满足棉花的生长,因此这三地的农作物都有棉花;河流开发的核心是综合利用与治理;尼罗河沿岸水资源较为贫乏;尼罗河沿岸与长江三角洲的城镇化水平并非处于世界前列。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C
15.B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范围、形状、边界等,一般而言,行政区域、流域等的边界是明确的,气候区、植被区、干湿区、语言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故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不同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13.A、①河流域是由河流划定的区域,属于自然区,A正确;
B、由经纬度可判断,甲盆地是塔里木盆地,①河是塔里木河,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B错误;
C、由经纬度可判断,乙盆地是四川盆地,②河是长江,乙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没有凌汛现象,C错误;
D、②河是长江,长江流域的边界由长江水系和其他水系的分水岭,是明确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由经纬度可判断,甲盆地是塔里木盆地,乙盆地是四川盆地。
A、塔里木盆地为内流河,水量小,且冬季断流,水运条件差,A错误;
B、塔里木盆地内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B错误;
C、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内均天然气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工业,C正确;
D、塔里木盆地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常年降水少,气候条件恶劣,D错误。
故答案为:C。
15.A、甲乙两盆地不在同一区域,都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层级相同,A错误;
B、甲盆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级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B正确;
C、乙盆地是由地形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形是自然特征,C错误;
D、两盆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1)以盆地、山地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为主
(2)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3)甲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砾石层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 (1)新疆地形明显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地形是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该物业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稀少,水量少,多为内流河;结合图例可判断新疆的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即能源资源)为主。读图2可以看出,安徽省位于淮河的南北两侧,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据此可以推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安徽河流较多,结合气候特点中的降水较多可以推断河流径流量大。该地矿产资源较少。
(2)比较农业生产的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种植经验等方面采分析;安徽纬度较低,属于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地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粮食悠久,经验丰富。
(3) 图1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再种植。 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种植西瓜产量高的原因,要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从水、肥和光合作用等方面分析。 甲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砾石层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积累。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7.【答案】(1)草地;林地;耕地;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退化)
(2)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较多;灌溉水源较多
(3)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雨热同期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A对应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以草地为主),B对应东北平原(以耕地为主);A—B线中间位大兴安岭(以林业为主);在A地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而造成土地荒漠化;B地位于东北平原,近些年来,因过度使用化肥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而造成黑土肥力下降。(2)呼伦贝尔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齐齐哈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递减),这种差异所体现的地带性规律是经度地带性(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种植水稻纬度最高地区,其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气候和水源上: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该省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 / 1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都非常独特,因而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和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多个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2.下列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答案】1.D
2.B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差异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差异的两面“镜子”
人文环境的差异 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区域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别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故答案为:D。
2.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水田区,水热条件好,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源不足,宜发展旱作农业。B项正确。故答案为:B。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3.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甲、乙两地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3.A
4.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区域的发展要求:①根据自身的地逞条件,合逞安排人类活动。②充分考虑自身她逞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她制宜。
3.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甲、乙两区域热量充足。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两区域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也较低。 故答案为:A。
4.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甲、乙两地发展的共同因素。 故答案为:B。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粮食 ④工业制成品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7.甲、乙两区域的这种联系,最能说明区域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层次性
【答案】5.D
6.B
7.C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下图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5.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西部地区高,所以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资金和技术。 故答案为:D。
6.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粮食和工业制成品,输入的是矿产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劳动力短缺,接纳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 故答案为:B。
7.两个区域之间要素的这种联系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关联性特征。 故答案为:C。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过程,现在青藏高原已成为“世界屋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B.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9.从区域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10.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
A.植被 B.地形 C.河流 D.气候
【答案】8.A
9.C
10.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的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
8.青藏高原地势高,所以具有降水少、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形成冻土和冰川,①为气温低,②为空气稀薄,所以③为太阳辐射强。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较薄;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故答案为:C。
10.青藏高原海拔高,是形成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下列关于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区域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区域河口处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区域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关于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镇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特征
角度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
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
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植被特征 主要从植被的种类、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方面分析
自然资源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丰富程度、开发条件等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
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1.这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在北半球的夏季;尼罗河沿岸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尼罗河沿岸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处都形成了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三角洲。故答案为:C。
12.这三个区域的光热条件都能满足棉花的生长,因此这三地的农作物都有棉花;河流开发的核心是综合利用与治理;尼罗河沿岸水资源较为贫乏;尼罗河沿岸与长江三角洲的城镇化水平并非处于世界前列。故答案为:B。
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
A.①河流域属于自然区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流域的边界是不明确的
14.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天然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15.关于甲、乙两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盆地层级比乙盆地高
B.甲盆地所在省级行政区界线明确
C.乙盆地是根据人文特征划分出来的
D.两盆地具有相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答案】13.A
14.C
15.B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范围、形状、边界等,一般而言,行政区域、流域等的边界是明确的,气候区、植被区、干湿区、语言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故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不同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13.A、①河流域是由河流划定的区域,属于自然区,A正确;
B、由经纬度可判断,甲盆地是塔里木盆地,①河是塔里木河,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B错误;
C、由经纬度可判断,乙盆地是四川盆地,②河是长江,乙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没有凌汛现象,C错误;
D、②河是长江,长江流域的边界由长江水系和其他水系的分水岭,是明确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由经纬度可判断,甲盆地是塔里木盆地,乙盆地是四川盆地。
A、塔里木盆地为内流河,水量小,且冬季断流,水运条件差,A错误;
B、塔里木盆地内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B错误;
C、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内均天然气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工业,C正确;
D、塔里木盆地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常年降水少,气候条件恶劣,D错误。
故答案为:C。
15.A、甲乙两盆地不在同一区域,都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层级相同,A错误;
B、甲盆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级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B正确;
C、乙盆地是由地形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形是自然特征,C错误;
D、两盆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拓展探究)读我国两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比较图1、图2所示区域的自然要素。
项 目 图 1 图 2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矿产资源 丰富,以   为主 较少
(2)与图1所示区域相比,图2所示区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3)图1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再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答案】(1)以盆地、山地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为主
(2)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3)甲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砾石层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 (1)新疆地形明显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地形是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该物业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稀少,水量少,多为内流河;结合图例可判断新疆的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即能源资源)为主。读图2可以看出,安徽省位于淮河的南北两侧,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据此可以推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安徽河流较多,结合气候特点中的降水较多可以推断河流径流量大。该地矿产资源较少。
(2)比较农业生产的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种植经验等方面采分析;安徽纬度较低,属于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地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粮食悠久,经验丰富。
(3) 图1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再种植。 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种植西瓜产量高的原因,要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从水、肥和光合作用等方面分析。 甲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砾石层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积累。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7.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西向东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   ,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答案】(1)草地;林地;耕地;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退化)
(2)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较多;灌溉水源较多
(3)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雨热同期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A对应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以草地为主),B对应东北平原(以耕地为主);A—B线中间位大兴安岭(以林业为主);在A地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而造成土地荒漠化;B地位于东北平原,近些年来,因过度使用化肥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而造成黑土肥力下降。(2)呼伦贝尔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齐齐哈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递减),这种差异所体现的地带性规律是经度地带性(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种植水稻纬度最高地区,其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气候和水源上: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该省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