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下·乐山期末) 2000—2015年的15年间,京津冀常住人口增加了2100多万,年均增长率为1.55%;京津冀流动人口大专及以上占比高达24.47%,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右图为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的目的多为( )
A.投亲靠友 B.务工经商 C.学习培训 D.家属随迁
2.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京津冀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更高,首要得益于( )
A.经济发展速度更快 B.户籍政策更宽松
C.高校、科研机构更多 D.高科技企业更集中
3.下列四省区中,京津冀外来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最可能是( )
A.河南 B.安徽 C.四川 D.湖南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读图可知,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年龄集中在25岁-49岁,其中25-35岁比例最大,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且男性人口和女性入口的比例大致相当,因而可判断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B正确;ACD三项中年龄集中程度不明显,故排除。故答案为:B。
2.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户籍政策、及高科技企业集中程度上不占优势,但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高校、科研机构更多,吸引青年学生求学和高素质人才就业,因此京津冀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更高。故答案为:C。
3.结合第一小题分析可知,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和经商,所以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并且在空间上表现出近距离流动的特点。四选项中河南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故答案为:A。
4.当地时间2019年8月12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新法令,或导致成千上万名移民因太穷而申请不到永久居留证(绿卡),美国法律素来有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但这一新规扩大了“公共负担”的范围,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申请人申请美国绿卡的主要目的是( )
A.求学进修 B.躲避战乱 C.组建家庭 D.生活就业
(2)美国政府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社会福利压力 B.提高高科技人才比重
C.缓解就业压力 D.改善年龄结构
(3)新法令实施后,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 )
A.年龄构成 B.职业构成 C.性别比 D.人口分布
【答案】(1)D
(2)A
(3)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较好,这是申请美国绿卡者最看重的地方。D正确。故答案为:D。(2)由材料信息“因太穷”“有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等可以判断,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社会负担,即降低社会福利压力。A正确。新法令对提高高科技人才比重、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年龄结构影响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3)新法令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年龄构成,A正确。对职业构成、性别比、人口分布影响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新法令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年龄构成。
5.(2019高一下·邢台期末)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谁属于人口迁移(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答案】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指长期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而短期旅游、参观、业务洽谈,定居地没有发生长期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到上海去上大学,定居地发生了长期改变,属于人口迁移。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1.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居住地发生变更、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时间为一年以上或永久。
2.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6.(2018高一下·福田期中)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答案】(1)D
(2)A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1)读图可知,该省的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既有上升也有下降,故机械增长率是有所变化的,但迁入率始终高于迁出率,故判断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故答案D正确。
(2)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是人口净迁入区,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故判断应为我国东部沿海省区。故选A。
故答案为:(1)D (2)A
【点评】(1)小问考查人口增长率图的判读。
(2)小问考查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是人口净迁入区,为经济较发达地区。
7.(2018高一下·乐山期中)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B.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人口有向西部和南部移动的趋势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益无害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
【答案】B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住所不变的空间移动。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故A项错误;
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移动,人口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故B项正确;
对于迁出地而言,人口迁移一方面减轻了环境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人口迁出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人口的迁入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了环境压力,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治安管理都提出了挑战,致使城市产生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剧人地矛盾,故D项错误,所以该题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迁入地都有利弊,背诵教材知识点即可。
8.(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答案】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概念
【解析】【分析】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年,去上海上学至少要四年,B正确;去参观、谈业务、采购,时间都较短。
【点评】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不论过去还是如今,人口迁移往往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在减弱。而政治因素、婚姻家庭因素仅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成为决定的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需要学生掌握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
1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组织性迁移为主 B.自发迁移为主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
【答案】A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迁移为主;数量少,规模小,频率低。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特点,难度小,但学生识记易混淆。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为:①永久性移民减少,短期人口流动增加(即外籍工人);②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③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为主要的迁了出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为主要的迁入地。结合题目所给出的选项可知,第②、项内容有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熟记知识点即可作答。
12.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答案】D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国外游客前往九寨沟旅游,是在较短时间内的人口流动,不属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本题给的信息是国外游客前往九寨沟,若思考不仔细,易错选国际人口迁移。
二、综合题
13.(2018高一下·福田期中)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1980年之后人口迁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 、 。当时引起人口迁移主要是 因素,主要迁移方向是 。
(2)1980年之后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和 。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答案】(1)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由内陆省份向东部沿海城市
(2)务工;经商
(3)①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②可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1980年之后人口迁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引起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原因。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水平高于内陆省份,因此主要迁移方向由内陆省份向东部沿海城市。
(2)1980年之后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务工和经商。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尤其是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讲,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但有时也遏制迁出地的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1)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三角地区;经济 ;由内陆省份向东部沿海城市
(2)务工;经商
(3)①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②可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点评】(1)小问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概括出人口的移动方向。
(2)小问考查1980年之后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务工和经商。
(3)小问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
14.读下表(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完成下列问题。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
经济性原因 56.2 217.3 家庭性原因 34.5 39.0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11.5 5.9 24.3 268.4 243.5 223.8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9.9 10.4 14.2 75.9 67.4 9.7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12.9 1.6 149.7 603.9 其他原因 9.3 215.0
合计 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 和 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 性人口数超过 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 性人口数超过 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 不同造成的。
【答案】(1)56.2%;务工经商
(2)生态移民;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
(3)男;女;女;男;社会分工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该表格把迁移原因分为经济性原因、家庭性原因和其他原因。其中经济性原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为56.2%,其中又以务工经商最多(24.3%)。(2)结合教材内容可知,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生态移民和行政统一人员调动安排等。(3)通过性别比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大于100,家庭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小于100。这是因为男性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和通过阅读表格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 / 1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下·乐山期末) 2000—2015年的15年间,京津冀常住人口增加了2100多万,年均增长率为1.55%;京津冀流动人口大专及以上占比高达24.47%,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右图为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的目的多为( )
A.投亲靠友 B.务工经商 C.学习培训 D.家属随迁
2.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京津冀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更高,首要得益于( )
A.经济发展速度更快 B.户籍政策更宽松
C.高校、科研机构更多 D.高科技企业更集中
3.下列四省区中,京津冀外来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最可能是( )
A.河南 B.安徽 C.四川 D.湖南
4.当地时间2019年8月12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新法令,或导致成千上万名移民因太穷而申请不到永久居留证(绿卡),美国法律素来有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但这一新规扩大了“公共负担”的范围,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申请人申请美国绿卡的主要目的是( )
A.求学进修 B.躲避战乱 C.组建家庭 D.生活就业
(2)美国政府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社会福利压力 B.提高高科技人才比重
C.缓解就业压力 D.改善年龄结构
(3)新法令实施后,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 )
A.年龄构成 B.职业构成 C.性别比 D.人口分布
5.(2019高一下·邢台期末)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谁属于人口迁移(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6.(2018高一下·福田期中)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7.(2018高一下·乐山期中)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B.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人口有向西部和南部移动的趋势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益无害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
8.(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1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组织性迁移为主 B.自发迁移为主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二、综合题
13.(2018高一下·福田期中)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1980年之后人口迁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 、 。当时引起人口迁移主要是 因素,主要迁移方向是 。
(2)1980年之后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和 。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14.读下表(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完成下列问题。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 原因分类 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
经济性原因 56.2 217.3 家庭性原因 34.5 39.0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11.5 5.9 24.3 268.4 243.5 223.8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9.9 10.4 14.2 75.9 67.4 9.7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12.9 1.6 149.7 603.9 其他原因 9.3 215.0
合计 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 和 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 性人口数超过 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 性人口数超过 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 不同造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读图可知,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年龄集中在25岁-49岁,其中25-35岁比例最大,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且男性人口和女性入口的比例大致相当,因而可判断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B正确;ACD三项中年龄集中程度不明显,故排除。故答案为:B。
2.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户籍政策、及高科技企业集中程度上不占优势,但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高校、科研机构更多,吸引青年学生求学和高素质人才就业,因此京津冀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更高。故答案为:C。
3.结合第一小题分析可知,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和经商,所以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并且在空间上表现出近距离流动的特点。四选项中河南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故答案为:A。
4.【答案】(1)D
(2)A
(3)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较好,这是申请美国绿卡者最看重的地方。D正确。故答案为:D。(2)由材料信息“因太穷”“有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等可以判断,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社会负担,即降低社会福利压力。A正确。新法令对提高高科技人才比重、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年龄结构影响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3)新法令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年龄构成,A正确。对职业构成、性别比、人口分布影响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新法令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年龄构成。
5.【答案】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指长期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而短期旅游、参观、业务洽谈,定居地没有发生长期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到上海去上大学,定居地发生了长期改变,属于人口迁移。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1.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居住地发生变更、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时间为一年以上或永久。
2.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6.【答案】(1)D
(2)A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1)读图可知,该省的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既有上升也有下降,故机械增长率是有所变化的,但迁入率始终高于迁出率,故判断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故答案D正确。
(2)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是人口净迁入区,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故判断应为我国东部沿海省区。故选A。
故答案为:(1)D (2)A
【点评】(1)小问考查人口增长率图的判读。
(2)小问考查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是人口净迁入区,为经济较发达地区。
7.【答案】B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住所不变的空间移动。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故A项错误;
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移动,人口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故B项正确;
对于迁出地而言,人口迁移一方面减轻了环境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人口迁出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人口的迁入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了环境压力,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治安管理都提出了挑战,致使城市产生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剧人地矛盾,故D项错误,所以该题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迁入地都有利弊,背诵教材知识点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概念
【解析】【分析】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年,去上海上学至少要四年,B正确;去参观、谈业务、采购,时间都较短。
【点评】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9.【答案】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不论过去还是如今,人口迁移往往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在减弱。而政治因素、婚姻家庭因素仅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成为决定的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需要学生掌握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
10.【答案】A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迁移为主;数量少,规模小,频率低。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特点,难度小,但学生识记易混淆。
11.【答案】C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为:①永久性移民减少,短期人口流动增加(即外籍工人);②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③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为主要的迁了出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为主要的迁入地。结合题目所给出的选项可知,第②、项内容有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熟记知识点即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国外游客前往九寨沟旅游,是在较短时间内的人口流动,不属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本题给的信息是国外游客前往九寨沟,若思考不仔细,易错选国际人口迁移。
13.【答案】(1)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由内陆省份向东部沿海城市
(2)务工;经商
(3)①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②可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1980年之后人口迁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引起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原因。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水平高于内陆省份,因此主要迁移方向由内陆省份向东部沿海城市。
(2)1980年之后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务工和经商。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尤其是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讲,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但有时也遏制迁出地的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1)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三角地区;经济 ;由内陆省份向东部沿海城市
(2)务工;经商
(3)①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②可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点评】(1)小问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概括出人口的移动方向。
(2)小问考查1980年之后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务工和经商。
(3)小问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
14.【答案】(1)56.2%;务工经商
(2)生态移民;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
(3)男;女;女;男;社会分工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该表格把迁移原因分为经济性原因、家庭性原因和其他原因。其中经济性原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为56.2%,其中又以务工经商最多(24.3%)。(2)结合教材内容可知,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生态移民和行政统一人员调动安排等。(3)通过性别比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大于100,家庭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小于100。这是因为男性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和通过阅读表格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