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下·肇庆期末)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98514948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6.98%,比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时下降1.20%。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气候条件恶化 B.人口容量减小
C.经济增速缓慢 D.环境污染严重
2.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方向是( )
A.新甘宁陕 B.北上广深 C.川云贵渝 D.晋冀鲁豫
3.东北地区长期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 )
A.老年抚养比上升 B.育龄妇女的增多
C.城镇 化水平下降 D.人口性别比失衡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特别提示] 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导致人口外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一般来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因此东北地区人口主要向北上广深迁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东北地区长期人口大量外迁,会导致青壮年人口流失,老年抚养比上升,生育水平下降,东北地区城市、农村人口迁出数量不详,无法确定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无具体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因长期人口大量迁出而出现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石家庄期末)人口流动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区城。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跨越本乡(镇、街道)的人口,根据人们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的关系将流动人口分为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2015年长三角(苏、浙、沪)各类流动人口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长三角区域内跨省流动人口增量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 B.发达省市劳动力饱和
C.区域内环境条件改善 D.跨省流动的距离较远
5.苏、浙、皖三省中县内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其影响是三省县域( )
A.乡村空间的扩展 B.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城市化水平提升 D.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6.推测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区域内跨省(市)流出人口数量最少的是( )
A.江苏省 B.安徽省 C.浙江省 D.上海市
【答案】4.A
5.C
6.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长三角区域内部跨省流动也是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随着长三角经济的整体发展,区域内部各省之间经济差异缩小,导致人口流动增量趋缓,A正确。发达省市劳动力没有饱和,B错误。环境条件不是人口流动的首要影响因素,C错误。距离一直没变,D错误。故答案为:A。
5.苏、浙、皖三省中县内流动人口持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乡村向城市的流动,促进了三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C正确。这种流动使人口更多集中于城市,A、D错误。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B错误。故答案为:C。
6.结合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经济越发达,就业机会越多,流出人口越少。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市最发达,人口流出最少,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7.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8.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C
8.D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
8.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达州期末)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反向春运”对人口流人地带来的影响是( )
A.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B.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
C.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
D.增强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11.2019年春节前,踏上“反向春运”之旅列车的旅客最不可能来自的省是( )
A.四川 B.陕西 C.江苏 D.安徽
【答案】9.D
10.B
11.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9.由材料可知,今年选择“向春运"”反的人群大幅增加,①对。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就业,然后导致在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环境关系不大,②错。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而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人口发达地区,③对。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④错。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A错。由于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B对。农村老年人和孩子到城市来过年,过春节并不能缓解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C错。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度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D错,故答案为:B。
11.由材料可知反向,春运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和孩子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里去度春节的现象。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而选项中,江苏属于经济发达省区,不会发生人口反向流动的情况,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龙岩期末)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与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给人口普查带来难。“人户分离”现象指中华人民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可分为“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两种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地区中,“人户分离”现象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广东省 B.黑龙江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
13.下列现象与“人户分离”无关的是( )
A.沿海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 B.暑假期间新疆游客众多
C.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D.南方山区农田撂荒严重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来说,人口迁入为迁入地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大量的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对迁出地来说,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但是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根据材料可知,“有户(籍)无人”是指户口所在地无人居住,人口外出打工或经商,四个选项中,广东、浙江、江苏为发达地区,人口迁入为主,黑龙江省经济相对落后,外迁人口多,造成“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人户分离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流动造成,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沿海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因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大,A有关;旅游是短期的人口流动,不会影响“人户分离”,B无关,符合题意;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与人口流动大有关,C有关,南方山区农田撂荒严重主要是劳动力外流,D有关,故选B。
14.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包括有户籍和无户籍但实际在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从业人口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口。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口。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常住人口、从业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0年-2005年,从业人口增长导致流动人口减少
B.2005年-2016年,常住人口持续增长
C.该地的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
D.未来流动人口将持续高增长,成为从业人员的主力
(2)该地可能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流域 C.东北地区 D.京津冀地区
【答案】(1)C
(2)A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2000年-2005年,从业人口在不断增长,但流动人口稳定,A错误;2005年-2016年,常住人口在2010年以前持续增长,之后稳定,2012年开始又缓慢增长,B错误;据材料可知,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所以该地的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C正确;据图可知,2005年之前流动人口占从业人口的比重下降,之后比值稳定,未来流动人口将保持稳定甚至下降,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2)据图可知,2000年该地流动人口占从业人口比例高达90%,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0%以上,说明该地区当时以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珠江三角洲,A正确;而长江流域和京津冀地区是综合性工业区,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B、C、D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包括有户籍和无户籍但实际在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从业人口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口。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口。
二、综合题
15.(2021高一下·滁州期中)下图为2015年~2019年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统计表(常住人口总数包括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 年,主要原因是 (填“常住外来人口”或“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减少。
(2)指出大量常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原因。
(3)试从北京方面说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
【答案】(1)2017;常住外来人口
(2)北京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等
(3)北京房价、房租大幅度上升,生活成本增加;环境监管加强,部分企业搬迁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被疏解等。(任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中柱状的数据信息可知,常住人口总数2017年少于2016年,故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2017年,由图中折线的数据信息可知,常住外来人口一直下降,故主要原因是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减少。
(2)北京是大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主要有: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等。
(3)常住外来人口减少说明北京对外来人口有一定的推力因素:如北京房价、房租大幅度上升,生活成本增加;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被疏解,就业机会减少等。
【点评】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如图: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6.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
【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
(3)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4)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5)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内容掌握,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四川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他们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流出对流出地既有利又有弊。今后,当地应通过政策优势,吸引这些返乡的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为振兴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和地图具体分析。
1 / 1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下·肇庆期末)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98514948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6.98%,比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时下降1.20%。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气候条件恶化 B.人口容量减小
C.经济增速缓慢 D.环境污染严重
2.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方向是( )
A.新甘宁陕 B.北上广深 C.川云贵渝 D.晋冀鲁豫
3.东北地区长期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 )
A.老年抚养比上升 B.育龄妇女的增多
C.城镇 化水平下降 D.人口性别比失衡
(2021高一下·石家庄期末)人口流动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区城。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跨越本乡(镇、街道)的人口,根据人们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的关系将流动人口分为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2015年长三角(苏、浙、沪)各类流动人口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长三角区域内跨省流动人口增量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 B.发达省市劳动力饱和
C.区域内环境条件改善 D.跨省流动的距离较远
5.苏、浙、皖三省中县内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其影响是三省县域( )
A.乡村空间的扩展 B.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城市化水平提升 D.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6.推测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区域内跨省(市)流出人口数量最少的是( )
A.江苏省 B.安徽省 C.浙江省 D.上海市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7.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8.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高一下·达州期末)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反向春运”对人口流人地带来的影响是( )
A.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B.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
C.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
D.增强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11.2019年春节前,踏上“反向春运”之旅列车的旅客最不可能来自的省是( )
A.四川 B.陕西 C.江苏 D.安徽
(2021高一下·龙岩期末)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与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给人口普查带来难。“人户分离”现象指中华人民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可分为“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两种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地区中,“人户分离”现象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广东省 B.黑龙江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
13.下列现象与“人户分离”无关的是( )
A.沿海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 B.暑假期间新疆游客众多
C.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D.南方山区农田撂荒严重
14.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包括有户籍和无户籍但实际在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从业人口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口。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口。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常住人口、从业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0年-2005年,从业人口增长导致流动人口减少
B.2005年-2016年,常住人口持续增长
C.该地的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
D.未来流动人口将持续高增长,成为从业人员的主力
(2)该地可能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流域 C.东北地区 D.京津冀地区
二、综合题
15.(2021高一下·滁州期中)下图为2015年~2019年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统计表(常住人口总数包括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 年,主要原因是 (填“常住外来人口”或“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减少。
(2)指出大量常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原因。
(3)试从北京方面说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
16.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特别提示] 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导致人口外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一般来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因此东北地区人口主要向北上广深迁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东北地区长期人口大量外迁,会导致青壮年人口流失,老年抚养比上升,生育水平下降,东北地区城市、农村人口迁出数量不详,无法确定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无具体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因长期人口大量迁出而出现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4.A
5.C
6.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长三角区域内部跨省流动也是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随着长三角经济的整体发展,区域内部各省之间经济差异缩小,导致人口流动增量趋缓,A正确。发达省市劳动力没有饱和,B错误。环境条件不是人口流动的首要影响因素,C错误。距离一直没变,D错误。故答案为:A。
5.苏、浙、皖三省中县内流动人口持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乡村向城市的流动,促进了三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C正确。这种流动使人口更多集中于城市,A、D错误。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B错误。故答案为:C。
6.结合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经济越发达,就业机会越多,流出人口越少。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市最发达,人口流出最少,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7.C
8.D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
8.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B
11.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9.由材料可知,今年选择“向春运"”反的人群大幅增加,①对。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就业,然后导致在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环境关系不大,②错。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而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人口发达地区,③对。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④错。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A错。由于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B对。农村老年人和孩子到城市来过年,过春节并不能缓解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C错。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度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D错,故答案为:B。
11.由材料可知反向,春运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和孩子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里去度春节的现象。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而选项中,江苏属于经济发达省区,不会发生人口反向流动的情况,故答案为:C。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来说,人口迁入为迁入地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大量的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对迁出地来说,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但是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根据材料可知,“有户(籍)无人”是指户口所在地无人居住,人口外出打工或经商,四个选项中,广东、浙江、江苏为发达地区,人口迁入为主,黑龙江省经济相对落后,外迁人口多,造成“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人户分离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流动造成,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沿海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因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大,A有关;旅游是短期的人口流动,不会影响“人户分离”,B无关,符合题意;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与人口流动大有关,C有关,南方山区农田撂荒严重主要是劳动力外流,D有关,故选B。
14.【答案】(1)C
(2)A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2000年-2005年,从业人口在不断增长,但流动人口稳定,A错误;2005年-2016年,常住人口在2010年以前持续增长,之后稳定,2012年开始又缓慢增长,B错误;据材料可知,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所以该地的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C正确;据图可知,2005年之前流动人口占从业人口的比重下降,之后比值稳定,未来流动人口将保持稳定甚至下降,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2)据图可知,2000年该地流动人口占从业人口比例高达90%,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0%以上,说明该地区当时以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珠江三角洲,A正确;而长江流域和京津冀地区是综合性工业区,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B、C、D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包括有户籍和无户籍但实际在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从业人口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口。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口。
15.【答案】(1)2017;常住外来人口
(2)北京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等
(3)北京房价、房租大幅度上升,生活成本增加;环境监管加强,部分企业搬迁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被疏解等。(任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中柱状的数据信息可知,常住人口总数2017年少于2016年,故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2017年,由图中折线的数据信息可知,常住外来人口一直下降,故主要原因是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减少。
(2)北京是大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主要有: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等。
(3)常住外来人口减少说明北京对外来人口有一定的推力因素:如北京房价、房租大幅度上升,生活成本增加;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被疏解,就业机会减少等。
【点评】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如图: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6.【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
(3)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4)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5)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内容掌握,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四川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他们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流出对流出地既有利又有弊。今后,当地应通过政策优势,吸引这些返乡的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为振兴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和地图具体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