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排比,表达了我对土地的眷念之情。)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比喻、排比,描写“我”对各种声响的感受。)
C.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反问,委婉地表达对长妈妈睡相不好的不满。)
D.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用典,表达中国男儿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2.根据上下文,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空格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和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 和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 和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 和 !
A.淳朴 谦逊 坚韧 刚强 纯洁 美丽 高尚 宽广
B.美丽 纯洁 刚强 坚韧 淳朴 谦逊 宽广 高尚
C.纯洁 高尚 坚韧 刚强 淳朴 谦逊 美丽 宽广
D.高尚 纯洁 刚强 坚韧 谦逊 淳朴 宽广 美丽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坚韧(rèn) 豁亮(huò) 谦逊(xùn) 山冈(gǎng)
B.聚歼(jiān) 淳朴(chún) 摁倒(èn) 军隅里(yú)
C.迸裂(bèng) 覆灭(fù) 脑浆(jiàng) 脸烫(tàng)
D.狭小(xiá) 掷下(zhì) 兴奋(xìng) 衔着(xián)
4.“天下国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上是这次活动的开场白,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面材料中的加点词“古老”“经常”“一直”都是副词。
B.材料中画横线的两个“热爱”词性相同。
C.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阐释了“国”“家”“身”之间的关系。
D.材料结尾“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的“在”字是连词。
5.《木兰诗》中有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结合你对“金柝”字面意思的理解,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走当壮兵,梦想第一次破灭。
B.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C.祥子用虎妞给的100元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却因为给虎妞办丧事,祥子被迫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全白做了。
D.他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彻底绝望。此后,祥子彻底堕落。
7.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ɡ) 峭壁(qiào) 骨碌(lū)
D.点缀(zhuì) 疲倦(juàn) 倾斜(qīnɡ)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shū) 辔头(pèi) 云鬓(bìn) 策勋(xūn)
B.军帖(tiě) 燕山(yān) 赏赐(cì) 阿姊(zǐ)
C.可汗(hàn) 朔气(shuò) 骏马(jùn) 雌兔(cí)
D.鞍鞯(jiān) 金柝(chì) 戎机(róng) 傍地(bàng)
9.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亮缓缓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峰的积雪流淌的光亮。像水银,又像岩浆, ① ,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高原的夜之灯啊, ② 。
A.①慢慢向下涌动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①迅速漫延开来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①慢慢向下涌动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①迅速漫延开来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10.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不仅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的共鸣。(将“而且”改为“最主要”)
B.为了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提高全民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养成”)
C.大约在两千年左右前,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有韧性的树皮造纸做伞面,然后涂上油脂或天然桐油,油纸伞应运而生。(删去“左右”)
D.那一年,不多不少,我刚好16岁,正是意气风发。(句末添加“的年纪”)
二、综合性学习(每小题2分,共4分)
11.学校举办“爱我中华”读书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调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三、诗歌鉴赏(每小题2分,共4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木兰诗》与《 》并称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文段内容 。
1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①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③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进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④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能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⑤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出自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战斗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肃敬、动容。
B.“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句中“谦逊”一词可以理解为“谦和、逊色”。
C.上文描述的是松骨峰战斗,作者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
D.“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双重否定句。从语义上可以换成“我难道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样的反问句式。
15.有人说,选文第③段中“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等句子有显示敌人英勇顽强的嫌疑,应该删除。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16.新时代,社会赋予了“最可爱的人”更为丰富的内涵,你觉得新时代还有哪些人也可以称作“最可爱的人”?试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7.请找出本段所记叙事件的六要素。
18.松骨峰战斗有何特点?请从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战斗的这一特点的?
19.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
20.《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
A.三个事例从三个侧面表现志愿军的崇高品质,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B.三个事例层层深入地表现志愿军的崇高品质,三者之间是递近关系。
C.第一个事例刻画英雄群像,是总写:第二、三个事例都是写一个人,是分写。三个事例之间是总分关系。
D.第一、二两个事例写的是志愿军的行动;第三个事例是揭示志愿军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出产生前面两件事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
五、作文(共50分)
21.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1)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连续不断的上演,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一往无前的力量。(选自《读写舫 走笔》)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山diān( ) (2)pī( )柴 (3)气pò( )
(4)狂lán( ) (5)huò( )亮 (6)屏zhàng( )
(7)哺( )育 (8)酣( )然入梦 (9)咀( )jué( )
(10)呜咽( ) (11)过yǐn( ) (12)guàn( )输
(13)挚( )痛 (14)嗥( )鸣 (15)lán( )语
(16)亘( )古 (17)高liang( ) (18)默契( )
(19)污huì( ) (20)土rǎng( ) (21)耻( )辱
(22)惩( )罚 (23)shì( )言 (24)山涧( )
(25)bān( )lán( ) (26)埋zàng( ) (27)怪dàn( )
(28)丰ráo( ) (29)fù( )灭 (30)坚rèn( )
七、文言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32分)
2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唯闻女叹息
②愿为市鞍马
③万里赴戎机
④赏赐百千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请你选出不是互文的句子( )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句话连续用4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赢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威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欲闻所戚戚 欲:
(2)有子复尚少 少:
(3)朔风裂人肤 朔:
(4)易却纨绮裳 易: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26.诗中画线句已演变成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 ;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一句诗是 , 。
27.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分析。
C.有误,“一定很怕热罢?”“怕不见得很好罢?”连用两个反问句,是对长妈妈委婉地提醒与批评。此项“委婉地表达对长妈妈睡相不好的不满”分析有误。
故选C。
2.C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这段话出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结合上下文可知课文选取志愿军战士松骨峰战斗、烈火中救朝鲜儿童以及防空洞吃雪谈话的三个典型故事,揭示了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品质纯洁高尚,意志坚韧刚强,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赞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首先,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品质对应“纯洁”“高尚”,意志对应“坚韧”“刚强”,气质对应“淳朴”“谦逊”,胸怀对应“美丽”“宽广”,可排除A、B,剩下C、D两项;其次,考虑押韵问题,“品质”“意志”“气质”“胸怀”每组对应的两个词语排列顺序不同,句子的韵脚就不同,“高尚”“刚强”“谦逊 ”“宽广”最后一个字都押鼻韵母韵,“尚”“强”“广”押“ang”韵,选C,句子更押韵,所以排除D,选择C项。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山冈(gǎng)——gāng;
C.脑浆(jiàng)——jiāng;
D.兴奋(xìng)——xīng;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古老”指时代久远的,为形容词;
B.“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中的“热爱”为名词;“热爱祖国”中的“热爱”为动词;
D.材料结尾“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的“在”字是为介词;
故选C。
5.B
【详解】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A.图中是樽,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
B.图中就是金柝,古代军中夜警的刁斗与打更木;
C.图中是鼎,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D.图中是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
故选B。
6.B
【详解】B.“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有错。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结果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干净,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故选B。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常见字读音的积累。其中C项中:盛饭(chéng)
故答案为:C
8.B
【详解】A.“杼”应读zhù。
C.“汗”应读hán。
D.“柝”应读tuò。
故选B。
9.C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岩浆”是一股涌流,所以“慢慢向下涌动”表述正确;根据前文“积雪流淌的光亮”“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可知,“夜之灯”是“积雪”,故选C。
10.A
【详解】A项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的共鸣”互换位置。故选A.
11. 符合题意即可 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诵读经典,爱我中华”。(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可以举办演讲,辩论会等。
12. 孔雀东南飞 木兰征战 13.诗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将士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身经百战胜利归来,体现的战争的惨烈和旷日持久。
【解析】12.第一空:考查文学常识。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汉代古乐府民歌(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第二空:这三句诗意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根据“人物+事件”的格式可概括为:木兰征战。
13.考查诗句赏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前后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这是对偶。前后句在意思是互为补充,这是互文。
这两句诗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14.C 15.这种说法不对。文中这些描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通过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争夺”从侧面烘托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勇于献身,凸显了他们的高尚伟大。 16.示例: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还可以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扶贫战线上的基层干部、传道受业的老师、勤劳忙碌的环卫工、疼爱照顾我们的父母等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我们无私奉献着,有美好的品质,是最可爱的人啊。(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4.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本项有误;
B.“谦逊”意思是谦虚、不浮夸,不自大或不虚夸,“逊色”不是对“谦逊”的正确理解;本项有误;
D.“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为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即:我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我难道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意思是:我不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两句意思不一样;应该改成“我难道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本项有误;
故选C。
1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个句子是场面描写。一方面,本文是报告文学,这样写是如实地描绘当时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激烈,给人真实感。另一方面,结合第③段“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可知,这一段主要是突出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前后文都有呼应,敌人尸横遍野、拼死争夺,但是却仍失败了,败给了更加顽强、英勇的志愿军,更能够从侧面烘托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勇于献身,凸显了他们的高尚伟大。故可判断,这种说法不对。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答题思路:要先理解“最可爱的人”的特质,具有奉献、牺牲精神的人,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选择社会上具有这些特质的人们,说出理由。
示例:新时代,我认为“最可爱的人”是工作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是奔跑在火场的消防员们,是舍生忘死战斗在禁毒第一线的缉毒警察们等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用爱和责任支撑起每一个美好的今天,他们是今天“最可爱的人”。
17.时间:二次战役时;地点:松骨峰(或书堂站);人物: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事件:松骨峰战斗;起因: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结果:打死300多敌人,使主力部队聚歼了敌人。 18.壮烈。人数上:敌众我寡;装备上:敌优我劣。描绘出战士的英勇搏斗,如动词:"摔”"扑""抱”等;描写战后战场上的壮烈情景等。 19.“匆匆”表示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很低的”“光光的”写出地形不利。这些修饰词语预示着战斗的激烈、艰苦,烘托了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主义精神。 20.D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时间:根据首段中的“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可得:二次战役时。
地点:根据首段中的“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和末段中的“松骨峰战斗”可得:松骨峰(或书堂站)。
人物:根据首段中的“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可得: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事件:根据末段中的“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可得:松骨峰战斗。
起因:根据首段中的“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可得: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
结果:根据首段中的“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可得:打死300多敌人,使主力部队聚歼了敌人。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根据第二段中的“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提炼可得:壮烈。
第二问:根据首段中的“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和首段中的“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可得:人数上敌众我寡。
根据首段中的“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可得:装备上敌优我劣。
根据首段中的“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可得:描绘出战士的英勇搏斗。
根据首段中的“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可得:描写战后战场上的壮烈情景等。
1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匆匆”表示时间紧急,所以准备不足。
“很低的”“光光的”写出了这个小山冈的地形。明显这种地形不利于我军打阻击战。
时间紧急,准备不足,地形非常不利于我方,预示着战斗的激烈、艰苦。
虽然时间紧急,准备不足,地形对我方非常不利,但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投入战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所以加点词语还烘托了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主义精神。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惨烈的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主义精神。第二件事是马玉祥从火中救出朝鲜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件事是作者对一位战士的采访,表现了战士们的无私奉献,以苦为乐的精神。前两个事件是志愿军战士们的具体行动。最后一件事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志愿军战士们内心世界的崇高伟大,直接让他们做出在战场上不畏生死,不顾自身安危救出朝鲜儿童的行为。
故选D。
21.那件小事激励着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题记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几朵白云在空中闲荡;那是一个坚强的女孩,用汗水浇灌了成功;那是一件感人的小事,激励着我的心灵。
我家楼上住着一位“特别”的大姐姐,说她特别,是因为她不幸得了脑瘫,整天只能坐在轮椅上,歪着头,不能正常生活。我曾经一度认为她永远不能站起来了,她的青春年华,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了。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的想法被打上了一个鲜明的红叉。
周六下午,我写完作业后在楼下自娱自乐。突然,楼道里传来“砰”的一声,好奇心驱使着我连忙跑上楼去看。到了三楼,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楼上的那位姐姐正趴在地上,艰难的想要爬起。我想把她扶起来,但她却转过头,对我微笑着摇摇头。随后,只见她双手撑地,然后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撑起身体。她逐渐往上蹲,慢慢地,竟然站了起来!这时她的额头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脸上也满是汗水。但她丝毫不顾这些,而是对我们笑了一下。
我目瞪口呆,但奇迹还在发生。哪位姐姐只是扶着栏杆小憩了一会儿,又开始了练习。只见她艰难的扶着楼梯栏杆,迈出左脚,准备下楼。她小心翼翼的一步步在楼梯上挪动着,我看见她的腿在颤抖着。一步,又一步,虽然她步履蹒跚,但我感到她的身影好伟大。她此时就像是一个巨人,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忍不住跟着她,我发现在她迈出每一步之前,她都会颤抖着双手扶住栏杆,然后再往下走。我轻松的下一级台阶,不知她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啊!我不禁对她肃然起敬。
终于,姐姐下到了一楼,她已经汗流成河了。她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她身后,含着泪水对她微笑着,我忍不住鼓起掌来,为她的坚强而鼓掌,为她的不屈而鼓掌。而我也在为我之前对她的误解感到内疚。
大姐姐克服病魔,坚强的走下楼梯,向命运展示了她的倔强。这件事也激励着我,有一个健全的身躯,为什么不好好奋斗呢?我要向她学习,用自己的行动,付出汗水,以灿烂的笑容,不屈的姿态面对挫折。
这件小事虽然很小,也许没有别人知道,但是它已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一定要做人生的勇者,即使只是走一跬步,也能成就千里辉煌!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写作难度不大。题目“那件小事激励着我”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语:激励和小事。写作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这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场景,这件事情看似很小,其实不小,我们可以从中反思出很深的东西。在写作中,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表象,突出此事对自己的“激励”才是本质,因此,要在叙述中注重描写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叙议结合,用描写来宣化事情能激励自己的因素,用抒情来点化自己受激励的感受,用议论来升华被激励的主题。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22. 巅 劈 魄 澜 豁 障 bǔ hān jǔ 嚼 yè 瘾 灌 zhì háo 谰 gèn 粱 qì 秽 壤 chǐ chéng 誓 jiàn 斑 斓 葬 诞 饶 覆 韧
【详解】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1)山巅:山顶。巅,读作diān。
(2)劈柴:用斧子等工具把短原木劈成的块状木柴。劈,读作pī。
(3)气魄: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气势。魄,读作pò。
(4)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澜,读作lán。
(5)豁亮:宽敞明亮。(思想、心胸等)开朗;亮堂。(嗓音)响亮。豁,读作huò。
(6)屏障:作用像屏风的东西。障,读作zhàng。
(7)哺育:读音bǔ yù,喂养。比喻培养。
(8)酣然入梦:读音hān rán rù mèng,很舒适地进入梦乡。
(9)咀嚼:读音jǔ jué,用牙细嚼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10)呜咽:读音wū yè,低声哭泣。形容凄切的水声或丝竹(管弦乐器)声。
(11)过瘾:满足特别深的癖好。瘾,读作yǐn。
(12)灌输,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输送(思想、知识等)。灌,读作guàn。
(13)挚痛:读音zhì tòng,特别的痛苦,扎心般的疼痛。
(14)嗥鸣:读音háo míng,号鸣。高声呼叫。
(15)谰语:没有根据的话。谰,读作lán。
(16)亘古:读音gèn gǔ,整个古代;终古。
(17)高粱:一种粮食作物,茎细,含干髓,圆锥花序直立、散开,种子小、白色或棕色。粱,读作liang。
(18)默契:读音mò 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而内心却有一致的了解或见解。
(19)污秽:肮脏的。秽,读作huì。
(20)土壤: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壤,读作rǎng。
(21)耻辱:读音chǐ rǔ,名誉受到损害;感到羞愧或羞辱。
(22)惩罚:读音chéng fá,严厉地处罚。
(23)誓言:起誓时当众说出的表明决心的话。誓,读作shì。
(24)山涧:读音shān jiàn,山间的水沟。
(25)斑斓:颜色灿烂丰富。斑,读作bān。
(26)埋葬:掩埋尸体。比喻消灭;清除。葬,读作zàng。
(27)怪诞:离奇荒诞;古怪。诞,读作dàn。
(28)丰饶:丰盛;富饶。饶,读作ráo。
(29)覆灭:全部被消灭。覆,读作miè。
(30)坚韧:坚固而又有韧性。韧,读作rèn。
23.(1)只;买;战事;有余
(2)①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②雌雄两只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知是雄兔,哪知是雌兔呢?
(3)③
(4)强调回到故居连续流畅的动作;增强诗歌的节奏和感染力;表达了急切做回女儿身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分析】(1)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唯:只。
②句意为: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市:买。
③句意为:迢迢万里奔赶战地。戎机:战事。
④句意为: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强:有余。
(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①愿:希望。驰:奔跑。还:回到。
②走:跑。安:怎么。辨:辨别。
(3)
本题考查互文修辞格。互文,也叫互辞,即“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①句需要把各句组合理解为:到各个市场买回了骏马、鞍鞯、笼头、马鞭等。故是互文。
②句需要把各句组合理解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故是互文。
③句意思是: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不需要上下句组合理解,故不是互文句。
④句需要把各句组合理解为:对着窗子、照着铜镜,我梳理鬓发,我贴上花黄。故是互文。
故选③。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开东阁门”“坐西阁床”“脱战时袍”“着旧时裳”是木兰回到家后的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突出木兰回到家后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连续用4个“我”字,突出这些动作的主体就是木兰,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又强调了动作的连续性,突出木兰回归女儿身的喜悦难抑。
【点睛】译文:
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
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十二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各个市场买回了骏马、鞍鞯、笼头、马鞭等。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照着铜镜,我梳理鬓发,我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十二个年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雄兔两脚不住乱动,雌兔眼眯成一条线。两只兔子一起跑动起来,怎能认出谁是女来谁是男?
24. (1)想要 (2)年少,年纪小 (3)北方 (4)更换 25.(1)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26. 厉兵秣马 将军得胜归 士卒还故乡 27.《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欲:想要。
(2)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少:年少,年纪小。
(3)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朔:北风。
(4)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易:更换。
2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屯:停,驻。傍:旁边。
(2)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是:一样。殊:不同。
2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秣马备戎行”的意思是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后演变成成语“厉兵秣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与壮士们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胜利归来。“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意思是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两句意思差不多。
2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后一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木兰歌》以议论语句直接抒情,表达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的赞美。
【点睛】译文: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黄。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