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4课 灯笼
吴伯箫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2.赏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评价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知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着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夯基础
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争讼( ) 领域( ) 静穆( )
思慕( ) 锵然( ) 怅惘( )
褪色( ) 燎原( ) 熙熙然( )
暖融融( ) 马前zú( ) 人情shì故( )
sòng
yù
mù
mù
chàng wǎng
qiāng
tuì
liáo
xī
róng
卒
世
识文本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2.赏析下列语言的精妙之处:
(1)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2)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3.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赏析下列语言的精妙之处。
(1)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2)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3.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学习目标回顾: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2.赏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评价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不是表达对亲人的感激的一项是( )
A.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B.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C.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
D.在纱灯上描红
2.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以散文笔法,记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喜欢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有灯笼联想起亲人,联想到历史人物。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C.“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一句写出了族姊远嫁后,家里无人照料,朱门掉漆,颜色暗淡,不再鲜艳。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D
C
2.本文大量引用描写诗词典故中的灯笼,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中学生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文章大量引用古诗词,赞颂了古代将领塞外点兵、杀敌报国的气概,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作为中学生也应从小树立爱国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个人理想、国家梦想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