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21: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和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词语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并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2. 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制作课件,准备相关文字及视频资料。(教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助学 课前接触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教学板块 课中探学 教师活动 作业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全班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并交流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 本单元的课文都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你们觉得难吗?难在哪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开始不懂、后面弄懂了的地方?你是怎么弄懂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吧!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探究,从而领悟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学习“交流平台”〔用时:10分钟〕 1.(猜读、略读、跳读) 2.(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4.(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资料) (出示“交流平台”内容) 1.本组课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一些语句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技巧,就能使阅读更加顺畅。大家回顾一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都用到过哪些方法来理解 2.通过“交流平台”了解猜读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何略读和跳读 3.除了猜读、略读和跳读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理解课文。 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相信大家以后再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会更加顺畅。(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用时:12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猜测词语的意思 1.出示题目,让学生朗读题目中的词语,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猜测词语的意思。 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店家”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老板”,看一些古装影视作品时,就能发现进店的顾客要求服务时会喊“店家”。 2.(出示第二题句子)读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2)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 (3)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4)拱伏无违:伏在地上,向上朝拜,没有违抗的。 (通过联系前后文可猜出词语的意思;先理解某一个字的意思,再放回词中整体理解。) 3.(出示第三题句子)猜猜这三个句子描写的都是谁,并说说理由。 (1)孙悟空。(重点词:金箍棒) (2)诸葛亮。(重点词:头戴纶巾) (3)武松。(重点词:万夫难敌)
四、学习“日积月累”〔用时:15分钟〕 全班学生朗读日积月累的古诗《鸟鸣涧》,说出诗中的景物和看到的画面。 1.(出示相关资料)走近作者王维。 2.齐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鸟在山涧中鸣叫。)诗歌题目直接给我们提示了答案。(板书诗题)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从诗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夜深人静,桂花飘落,空山中升起了一轮圆月,被惊飞的鸟儿在这里鸣叫着。)这个意境美不美 (美)若你此刻身处其中,你觉得享受吗 (享受) 4.(播放纯音乐)让我们随着这悠扬婉转的曲调,一起朗读古诗,感受这美丽的夜晚,聆听鸟儿的歌声吧! 5.从诗的描写中,你发现了什么 (诗中有静态景,也有动态景。)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了春夜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 6.这首诗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想要表达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以及陶醉其中的心境。) 7.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古诗,感受诗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鸟鸣涧 落、出、惊、鸣 闲、静、空 以动写静
课后延学 用一段话描写《鸟鸣涧》的画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