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白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白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22: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白鹅》+《狮子(节选)》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找出文中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并按“叫声、步态、吃相”进行分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并按“叫声、步态、吃相”进行分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
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打一动物( )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鹅请出来吧!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这些白鹅?(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引导)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丰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板书课题 )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
3.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知道什么是“净角”吗? (“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é”,而不是“jiǎo”。
4.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预设:高傲、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课文是围绕文中哪句话写的?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者把这个词用在它身上是讨厌它吗 恰恰相反,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交流(板书:叫声 步态 吃相)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你感兴趣的是白鹅哪些方面?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三)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学对白鹅的叫声感兴趣?你勾画了哪些词句?(引导抓住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体会鹅的高傲,厉害。)
(1)这几个词都表示白鹅叫声很严厉,这么多,不重复吗?
(预设:不重复,因为它们精确表达了不同情境下鹅的叫声。)
(板书:叫声: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理解得如此透彻,带着理解来读一下:
指读---说体会---练读
(3)同学们,白鹅不是人,它的语言中没有词语和句子,但它却能通过各种音调来表情达意。让我们一起理解白鹅的语言。扩展:如果鹅会说汉语,你猜它会说什么?
指名说
(4)原来白鹅在看门时会有不同的叫法,可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的仔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鹅?
预设:好一个(个性实足、高傲、尽职尽责……)的白鹅。
齐读第3段。
2.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尽职,那么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哪儿?
(1)(步态)相机出示课件: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 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指读—说体会(理解净角)相机看净角出场的图片(试着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净角出场:大模大样、从容不迫、威风……)
(2)把鸭子请出来与鹅的走路作对比(引导抓住大模大样、从容体会)学生表演鸭子和鹅走路的不同样子。(板书:步态:大模大样、步调从容)
(3)指导朗读:同学们让我们昂首挺胸地齐读鹅走路的样子
3.过渡:它的吃饭更有趣,怎么吃呢?
(1)先读第五自然段,一会儿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鹅到底是怎么吃饭的?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这么个吃法有趣在哪里呢?为什么作者说“常常使我们发笑?”
(2)相机出示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吃一口泥和草。”(引导抓住“先…再…然后”,体会鹅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板书: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理解“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三眼一板指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三下鼓,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和“一丝不苟”的意思。
(4)指导朗读 :指读---练读---指读
4过渡:你觉得有趣吗
(1)这种顺序可以打乱吗?我们的鹅老爷是绝对不会打乱顺序的,因此在这位鹅老爷的身上经常上演这一幕情节。
(2)想象鹅、狗争食的画面。
①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②指导配插图或题目。
作者在这段话中先后描绘了“鹅去狗来—鹅来狗去—鹅去狗来—鹅来狗去”四个画面,请你们任选一个画面,读出相关句子。
③小结:在鹅狗争食的过程中,我们的鹅老爷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这种吃法,这就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再读一读,说说上演了哪一出呀?有趣吗?指导朗读
(四)学法总结,体会情感
1.难怪作者像堂倌一样不胜其烦地侍候这位鹅老爷,你觉得作者对白鹅有什么的感情?(预设:喜爱)如此爱着这只鹅,带着自己的理解你怎么再读这句话?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总结:这么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仿佛这只白鹅就站在我们眼前,就是放到鹅群中,我们也能一眼就认出它来。好一只高傲的白鹅!好一个细心的丰子恺!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考,那样你也会写下令人难忘的文字。
3.丰子恺老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我们看到一位趣味十足的鹅老爷,通过学习本课,你能总结一下本课的写作方法吗?(对比,拟人)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指生交流。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1.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感受白鹅的高傲,下面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狮子》,看看这只狮子又有哪些独特的个性呢?
2.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写出狮子身姿匀称?
(2)作者怎样细致入微地写出狮吼的特点?
(3)文中有许多描写狮子“高贵”的词语,阅读时找出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贵”写清楚的?
3.全班交流。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读一读“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预设:
相同点:都写出了鹅的高傲的特点。都有对鹅的步态的描写。
不同点:《白鹅》主要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写白鹅的;《白公鹅》写了白公鹅的步态、游泳、抢地盘、抢吃鱼饵等。
【作业布置】
课下继续阅读《蜗牛》和《绿毛龟》,体会作者与动物们的深厚感情。
【板书设计】
15 白鹅
高傲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喜爱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之情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15.《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作家丰子恺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了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的种种表现,反映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对比、反语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思路清晰,把握文章结构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在文章的开头说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里总说白鹅高傲的特点,下面的几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体现鹅的高傲。通过整体感知,学生明白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文章的思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抓关键句、关键词,体会对比、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妙用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这就涉及作者运用的对比的修辞手法和反语修辞手法。因此,在这部分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作者如何写白鹅高傲的关键句关键词,并给学生出示范例:“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这句话写鹅的叫声的高傲,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其中“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两个词生动地写出了鹅的不可一世的高傲形象。以此为例,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关键句和关键词,学生对“鹅的高傲的特点”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在文章开头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和结构,分析文章会更容易些。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关键句和关键词体会白鹅的高傲特点,并且在学生找之前老师先给学生做了示范,学生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就能学会分析关键句和关键词了。让学生学会了运用关键句和关键词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之一:个别学生分析不到位,老师点评缺少鼓励性语言。不足之处之二:在教学环节缺少写的环节,应该做到读写结合。
四、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之一:个别学生分析不到位,老师点评缺少鼓励性语言。
以后我在上这节课时会针对学生的发言尽可能地采用鼓励性语言,尽管学生不会说得那么全,但是能够分析出来就说明学生在用心读,用心理解,这时候需要老师的鼓励,以后学生会更有信心地学习和分析文章。针对不足之处之二:在教学环节缺少写的环节,应该做到读写结合。下次再上这节课时我要在教学设计环节加上练笔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采用反语的修辞手法体现对某事物的喜爱之情或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