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简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简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如轻烟 如薄雾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 9 课 那个星期天
学校:xx小学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者:六年级备课组
课时:2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阅读时要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心里变化的
过程以及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
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既表现了
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
务的辛劳。
3.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字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从
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变化的过程,
从而感知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环境的细致描写,学习作者在具
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二、评价任务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
的形式弄懂意思.老师指导书写。
2听范读,正确流利的朗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对话交流。
74
三、教学活动设计
(要求:写明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 1.导入新课 1 自学课文生字 1.自主学习字
导入新课,解决字词 (1)回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 词,可以用笔在 词,会认会写
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引 文中圈出来,借 “媚、蚁、叨”
出课题:史铁生的《那个星 助 拼 音 读 准 字 等 15 个生字,理
期天》。 音,老师指导书 解字义,识记字
(2)了解作者生平 写 形,正确读写“蚁
3.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 穴、念叨、原谅、
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 惊惶、依偎”等
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 词语。
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
时请教他人。
2.检查学习效果并指导书
写。
吓唬、翻箱倒柜,耽搁、沉
郁、缥缈、急遽、惊惶、依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 2听范读,师生多 2.默读课文,体
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 次朗读并对话交 会这一天里“我”
一句话来概括? 流。 心情的变化。
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
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
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
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再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
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
环节二 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 (1)“……这不会错;……
思路 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
我盼来了。”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
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
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
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
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
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75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
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
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
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想
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
情。
(5)“男孩儿蹲在……一派
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
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4.总结:本文写了“我”等
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
情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
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
——焦急无奈——失望委
屈)
四、板书设计
心情变化: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环境的细致描写,学习作者在具
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评价任务
1 多次朗读课文,勾画意义深刻的语段
2重点语段的分析,师生互动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 1 多 次 朗 读 课 1.抓住关键词
深入课文,感悟写 “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 文,勾画意义深 句,体会课文对
法。 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 刻的语段 人物内心,动作,
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 环境的细致描
好批注。 写,学习作者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 具体细致的叙述
的收获。 中真实自然地表
(1)出示:我踏着一块块方 达内心感受的方
砖跳……找更多的蚁穴。 法。
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
作来写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
想象她们的声音。
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
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
76
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决不许
她再耽搁。
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
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
“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
外的衣服…我一声不吭,忽
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
写出了什么的变化?引导学
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
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
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
甩手上的水…噢,对不
起……”交流:为什么这里
要写母亲的反应?
(6)男孩儿蹲在……一派荒
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
过写“我”的动作(“蹲”“依
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
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
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板书:动作描写:踏着、
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
依偎、闭上 环境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
逝)
3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
值得借鉴的地方?
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
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
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
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
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
事物,文章更生动写实。
环节二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 2 重点语段的分 2.比较《匆匆》
析,师生互动体 和《那个星期天》
77
比较阅读,方法提 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 会作者情感,学 在表达情感的方
习情感的表达方 式上的相同点和
炼。 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 法 不同点
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
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
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
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
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
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
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
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
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四、板书设计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具
体细致的
那个星期天 心情 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描述 ,真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实自然的表达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学校:xx小学
适用年级: 六年级
设计者: 六年级备课组
课时:1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交流平台”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结合两篇精读课文,
总结了表达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
“初试身手”是学生对本单元写作方法的初步运用。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