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简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简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5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
设计者: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共 2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
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
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2.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通过描述科学家推测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
研究的执着与艰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维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想象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演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
盛的求知欲,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去获取知识。小学语文学习重积累,重感悟,重迁移运用。本单元课文
虽然是科学小品文,但是语言优美,应鼓励学生记忆、积累,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能将所学的
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因而,对孩子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
中学会运用。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小学阶段正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通过教学,
教师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研究的方法、表达的方法。教师要始终牢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三、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7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评价任务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 教学活动 对应 对应学
节 评价 习目标
任务
环节一 一、课件出示,引入课题 1 1
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
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 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并板书课题。(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2)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
再读读课题想想。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说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
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
38
怪!恐龙还会飞呀!
3. 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
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4. 作者简介
徐星,男,祖籍江苏,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
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
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
编委。
环节二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2 2
1.出示生字新词。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
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各异 前肢 鸟翼
2.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
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生加以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注意读准平舌音“隧 ”,翘舌音“崭 肢”等。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隧 翼”的书写。
三、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2
1.自读课文,读出不懂的词。
环节三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
39
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无需怀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3 3
过渡:下面让我们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自由读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节四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
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 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环 六、课堂小结
节五
本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读懂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脉络层次,究
竟恐龙的一支是如何变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教学活动 对应 对应
环节 评价 学习
任务 目标
环节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一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的这一特
40
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出示
词语: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各异 前肢 鸟翼
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
主要内容吗?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跟着科学家走进恐龙的演变世界。
环节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2.3 2.3
二 (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
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
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
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
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
是“点睛之笔”。)
(3)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
家钻研时的心情。(读出欣喜若狂的心情)
(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师:是啊,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
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
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
41
全班交流:(先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1)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A、去掉“大约”行吗?
B、比较读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
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
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C、指名读
(2)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有些恐龙像它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身材小
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
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A、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B、(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恐龙的认识。
C、注意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段话。
D.大家对这形态各异的恐龙都充满了喜爱之情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男女对
比读、齐读。
教师: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生:不是)请大家找出相
应的语句来读一读
(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
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
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
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A、齐读。出示恐龙不断进化的图片(教师适时解释:恐龙长的越来越接近
现在的鸟类了。骨骼中空,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敏捷了,又长出了像鸟
翼一样的前肢,体表还有羽毛。)
B、“其中”是在什么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我们在习作时应注意恰当地用词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板书: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飞向蓝天
42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C、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1)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2)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D、齐读。
教师:这些都是恐龙飞向蓝天的前提,那么它们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4)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
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师:科学家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生:不是,还有的科学家认为……
师:由于生活习性的改变,使恐龙飞向了天空。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树栖生活
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生活在地面
上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但是,毋庸置疑是什么?师板书齐读。
生:齐读句子。
师:是的,恐龙的一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
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种类的恐龙吧!(出示其他类型的恐龙
图片)
5、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出示演化
过程的图片)
教师: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毋庸置疑”怎么样理解?
(无须怀疑)带着这种语气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五段
教师:无论如何这只是科学家们根据种种证据的推论,它们有更美好的心愿。
齐读第五段。
43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他们多么希望能
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啊,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
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科学研究同样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请同学们抓紧宝贵
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3.4 3.4
1.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你们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
2.总结写法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环节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三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作业:拓展学习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
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板书设计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