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
设计者:
课题:《天窗》
课时:(共 2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明确转述的要求,学会转述;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乐园是什么样子,在那儿自己最爱干什么以及
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通过整个单元的各种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
神奇,使学生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教材分析
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呆在家里事,从小
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语言生动,充满童趣,惹人深思,第二部分用第二人称叙述,增强了阅读
时的代入感。结尾点睛之笔,升华主题。本文的插图很有意境,营造出一种遥远、神秘又浪漫的时空意境,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主旨遥相呼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感悟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并且掌握了自主
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
存在的困难与障碍:但此年龄段的孩子能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在
重点句子对表达情意上的作用尚不明确,仍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本课语文能力新的增长点: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研究句
子中的修辞手法并加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 11 个生字,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
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等 11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评价任务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可以自己总结文章脉络。
3.找出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 应 对 应
14
评 价 学 习
任务 目标
环节一创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设情境, 2.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
激情导入 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3. 简介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环节二初 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1 1
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
自学字词 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
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2.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师生参与评价,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3.指导书写、理解词语。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 2、3 2、3
什么开天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1-3 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 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环节三再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读课文,
3.完成填空:
理清条理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
(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
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
们)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
后一段)
环节四学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15
习结尾,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学会质疑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二、评价任务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 动 环 教学活动 对 应 对 应
节 评 价 学 习
任务 目标
环 节 一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 1 1
回 顾 旧 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知,复习 2.导入:
引入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
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 4—7 自然段。
环 节 二 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 2
细 读 课 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文,重点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6
感悟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
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
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
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
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语言训练: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
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3.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
因而,作者说——
4.读课文第 6 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
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默读第 7 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
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语言训练: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想象到的是(无
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小结: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
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
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环 节 三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 3
总 结 升 2.比较句子: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得感谢的。
华,探知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真谛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7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板书设计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