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
设计者:
课题:《语文园地》
课时:(共 1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明确转述的要求,学会转述;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乐园是什么样子,在那儿自己最爱干什么以及
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通过整个单元的各种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
神奇,使学生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在阅读时能从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的
思想感情。教材分以《乡下人家》的结尾,《天窗》的过渡句为例,说明了阅读课文时要留心特别能够表
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语句。编排这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发现这一类课文的
共性特点,现固习得的“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并在以后的阅读中能灵活运
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城乡生活的
差异。第二项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首词《ト算子 咏梅》。
上阅主要写梅花做寒开放的美好身姿,“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句,点明了环境的险峻恶劣,而
梅花“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让人联想起梅花迎雪绽放、冰清玉洁的姿态。下阕主要写梅花坚贞不
屈的精神风骨,“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这组词形象地展现了梅花迎接“春天”的坚定信心和不居功
自做的谦逊品格。这首词情绪热烈,顿挫有力,塑造出梅花高洁而又乐观的形象。
3.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感悟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并且掌握了自主
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
存在的困难与障碍:但此年龄段的孩子能理解老师的要求,但难以抓住重点,会出现非重点内容过多
的现象,仍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本课语文能力新的增长点:归纳阅读某类文章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运用,能知道哪些词用来形容乡村,
哪些用来形容城市,掌握并背诵《卜算子 咏梅》。
六、学习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卜算子·咏梅》。
二、评价任务
1.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28
2.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 动 教学活动 对 应 对 应
环节 评 价 学 习
任务 目标
环 节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 1 1
一 交 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
流 平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画出来。
台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环 节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3 1
二 词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句 段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运用 2.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词
语。
3.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4.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5.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6.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7.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8. 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环 节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4 2
三 日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积 月 3.教师讲解:简介毛泽东
累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29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板书设计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