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简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简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
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 7】
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
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
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5)诗人归心似箭,(板书: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
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
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
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
一起放歌吧! 齐读全诗。
五、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放歌纵酒
板书
内容 归心似箭
五、教学反思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校:xx小学适用年
级:小学五年级设计者
: 语文老师
课时:(共 2 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
分钟不少于 300 字。。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
法。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
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性,毛主席惊悉这
个疆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的遗骨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的爱子
之情和超人的胸怀。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毛主席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反映
出人物的崇高境界。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及其他媒体对伟人毛泽东有一些了解但伟人也有着普通人的情
感,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还未接触过并且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了解较少,这都是学生学习
本课的障碍。
二、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 9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泽、彭”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 9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
学习
目标 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评价任务
2.感受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活动 对应评 对应学
教学活动
环节 价任务 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请同学们欣赏。【出示课件 2】
2.播放完毕后谈话交流:歌词中为什么说“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
环节一 乡”?【出示课件 2、3】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
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
到的与课文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知。
4.简介毛主席。【出示课件 4】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 1949 年到 1976 年,毛泽
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5.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5】毛岸英简介,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时说的
话。
7.导入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对究竟
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自己的祖国安葬,还是安葬在朝鲜做决定的艰难过
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6】: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生字词。【出示课件 7、8】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出示课件 9】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二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
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
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
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
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板书:(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二)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 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
环节三
解了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
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巨大悲痛
矛盾心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 宽阔胸怀
领袖父亲
第二课时
教学 1.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目标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3.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
1.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应评 对应学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价任务 习目标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
环节一
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
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
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
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橘子旁边写下自
己的感受。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出示课件 3】呈现电报内容
① “电报”是谁发来的?从哪儿发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自
由发言。)
②【出示课件 4】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
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
情。)
环节二 ③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
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④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
情。
(2)【出示课件 5】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
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
分离及其原因。)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从中了解到毛岸英
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什么?(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
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
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②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a. 这次怎么会
牺牲了呢?b.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 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
了呢?……)
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
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无比悲痛。)
④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
的震惊和悲痛心情。
⑤简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出示课件 6】毛岸英的照片
⑥学生阅读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
起来的。
(3)【出示课件 7】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
喃喃着。
【出示课件 8】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
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吧。”
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②毛主席做出了什么决定?(毛主席做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③从毛主席的决定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板书:超人的胸怀)
④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6)【出示课件 10】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
一会儿,……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①这段话中“踌躇”描写了毛主席的什么?(心理活动。)从中感
受到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
毛主席在做艰难的抉择。)
②毛主席在“踌躇”什么?(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
能相见了?)
③从“黯然的目光”你感受到什么?(毛主席经历着巨大的悲痛。)
④从毛主席“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
中,你能体会出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毛主席此时
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主席永
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毛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艰
难的抉择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
人。)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矛盾的心理。
⑥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抉择?(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
鲜。)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下面课件)
(7)【出示课件 11】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
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①“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
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夜深人
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
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
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都
变得苍白无力,“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
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②谁来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个诗句
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出示课件 12】马革裹尸出处
③教师小结:从“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
巾。”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我们能够
想象到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
的心理。我们不由得不说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伟大的领
袖!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者部分课文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父亲的
平凡,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领袖的伟大。(学生朗读。)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谈话引导: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
人的胸怀。那么,课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
习之处呢?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通过举
例进行说明。【出示课件 13】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
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内容总结:本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
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得知这个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
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2.写法总结:本文写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
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
主席的性格特点。
环节三 3. 布置作业。以下任选其一
(1)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包括毛
岸英在内的六位亲人。请你搜集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同学们。
(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又产生了新的认识。
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办一张关于毛主席
的手抄,建议手抄报围绕“普通的伟人”组织材料。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
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
内容 (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亲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超人的胸怀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