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
一、学习目标
(一)目标确定依据
1.课标分析
(1)会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
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
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
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3.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
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
课文描绘的是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时,还要求学生
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
习精神。
(二)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 12 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评价任务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译、愧”等 12 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学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过程
活动 对应 对应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学习
任务 目标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 1
1.谈话激趣:
环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节
(2)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
一
你会想到哪些古建筑?(万里长城、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秦始皇陵、赵州
桥、黄鹤楼、岳阳楼……)【出示课件 2】
(3)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出示课件
3】
(4)展示资料:老师曾经让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古关埃及和金字塔的图文资料,
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利用投影展示多个同学收集的资料。)【出示课
件 3、4】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
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金字塔)
【出示课件 5】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3 2、3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课件 6】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
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出示课件 11】
塔的重量:约 600 万吨
塔的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
塔基面积:约 5.3 万平方米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
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
环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
节 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板书:
二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板书:建
造工程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 12】
用大约 230 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 2.5 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 50
层楼高,塔基面积有 126 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 1 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筑金字塔的?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只怎样运送这些石头的吗?
(3)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金字
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
【出示课件 13】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的吗?
(4)数据之谜: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
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板书:数据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 14】
塔高的 10 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从塔基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
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出示课件 15】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
学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 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 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呢?
(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①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
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
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
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
②几千年前,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 365 天,并规定每年 12 个月,
一个月 30 天,剩余 5 天作为节日。
③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1954 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
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
④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出示课件 16】
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
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
字塔夕照》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 17】
2.周围的环境:
(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
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金字塔夕照》
(2)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 18】
3.智慧的结晶:
(1)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
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
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
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金字塔夕照》
(2)用大约 230 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 25 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 50
层楼高,塔基面积有 126 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 1 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 19】
4.不解之谜:
(1)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
感觉,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夕照》
(2)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 10 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
一条延长线, 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小组长整理并
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3、4 3、4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
1.(板书:金字塔夕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
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7】
(1)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来作为文
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些文字调动
环 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言固有的意思和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
节 视觉艺术交融渗透的产物。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
四 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
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板书: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2)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
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
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
【出示课件 8】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
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
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
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出示课件 9】
(3)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
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经不住思绪激荡。我不
知道 “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到来的,究竟出于象形,还
是会意?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
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
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①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
②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就这
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欣赏它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
汉字,感受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
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板书:比金子还贵重)
【出示课件 10】
(4)最后,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了对金字塔夕阳无限
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
时又有作者眼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板书:怀古的幽
思)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
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4.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
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
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
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板 4 4
环 书: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节 2.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
五 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贵重
板书 怀古的幽思
内容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数据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