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手指 教学简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手指 教学简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4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妙在哪里吗?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
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
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
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
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
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 2 2
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
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
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
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环 节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
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
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
智,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
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环节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四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五、教学反思
22、手指
单位 xx小学 姓名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一)目标确定依据
1.课标分析
(1)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
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
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
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2.教材分析
(1)这篇课文详细的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各有所
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课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
的观点。
(3)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
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还有部分学生字词出错,特别是拼音的声
(2)学生在改写句子(改拟人句、反问句)方面能力较差。
(3)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有待提高。课内阅读不能全面把握人物心情。近、反义
词普遍写不准确。
(三)学习目标
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评价任务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二、评价任务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活动 教学活动 对应 对应
环节 评价 学习
任务 目标
环节 1、师: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说说哪根最好看,哪 1 1
一 根最有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老师,我的中指最好看,我拿笔写字时,它要出力。
生:我认为大拇指最好看,因为人们夸奖时都喜欢用它。
生:不对,我觉得食指最好看,因为我们穿衣解扣离不开它。
……
2、同学们都积极踊跃谈了各自的看法。那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课文《手指》,
看看作者笔下的手指是怎样的?(板书课题,齐读)
环 节 1 1
二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
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随
机评价。
1、带着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2 2
快速默读划出相关语句,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
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 抓住“相帮扶
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 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
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其余句子略加点拨。学生互评。)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意图:抓重
环 节
点语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

2、小组讨论,及时交流:
(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为什么?如果让你只留喜欢的这个,其他不要
行吗?为什么?(准备一支笔,一盒粉笔,指名学生上台配合做游戏。)
(2)从游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在还认为你刚才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
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
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
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环节 1、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的? 2 2
四 2、学生汇报:
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
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板书设计: 5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评价任务
1.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活动 教学活动 对应 对应
环节 评价 学习
任务 目标
环节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1 1
一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
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家丰子恺
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环节 1、2 1、2
二 (一)品读课文,认识手指。
1.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它们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
有所短。”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描写手指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大拇指特点: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
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食指特点: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
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中指特点: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
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
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
优的幸福的幸福。
无名指和小指特点: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
无过于他们了。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最像你的或
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读几遍,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大拇指:
①他的性格是什么?(板书:大拇指——最肯吃苦。)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例如拉胡琴,……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
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
诚却不好大喜功。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死力”“拼命”“用劲”)
④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
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大拇指,用大拇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2)食指:
①食指的性格是什么?(板书:食指——能干机敏)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终是他主干的。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排比的写法,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
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特点?(“全”“都” “最多”“必须”)
④启发学生借助自己写字时的感受互相交流食指的重要性。
⑤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
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食指,用食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3)中指:
①中指的性格是什么?(板书:食指——养尊处优)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
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描述了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
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特点?(“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④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观察自己的中指,感受中指的特点。
⑤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
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中指,用中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4)无名指和小指:
①无名指和小指的性格是什么?(板书:能力薄弱)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们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言。)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
庸。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
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
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做一些动作,观察自己的无名指和小指指,感
受他们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
把文中的“他”替换成“我”,把自己想象成中指,用中指的语气再读课文。)
(5)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 2 2
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作者从“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
环 节 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悟其中的道理。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并小结。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
章表达的主旨。)
环节 1.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 2 2
四 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
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
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
手指。
2.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
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
吵等。)
板书设计:
大拇指――最能吃苦
手指 食指 ----能干机敏 团结就是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
五、教学反思
23.《童年的发现》
课时:共 1 课时
学校:青州市实验小学
适用年级:五年级
设计者: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自主学习字词。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言的艺术”这一主题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
文是围绕“感受语言的魅力”的专题来组织的,每篇课文都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
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所以“让学生感受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积累语言”
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
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
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