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
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
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
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
环节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三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 四、习作点评。
材料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
尝试 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
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命题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
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
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五、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校:xx小学适用年级
: 小学五年级设计者
: 语文老师
课时:(共 1 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4、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5、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美,欣赏美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观察景物对于增
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
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在教学中重视抓好基础知识与
技能的培养与习得。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
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学习目标】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评价任务】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教学活动 对应 对应
环节 评价 学习
任务 目标
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3 篇课文。今天,我们来
一
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 3 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
么
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
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
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
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
繁忙。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 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体
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
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
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
跑的身影。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
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静态
美)
(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
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
环节
旋飞翔,百啭千鸣。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
二 儿微笑致意。(动态美)
词句 (3)火车进站之后。
段运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火车停稳后,背着
用 大包小包的乘客鱼贯而出。不一会儿工夫,下车的乘客和准备上车的乘客就挤
满了站台,有急匆匆向出口走去的,有停下来整顿行李的,还有踮着脚尖在大
声呼喊寻找同伴的,站台上顿时热闹非凡。(动态美)
(二)阅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 2 题,说说这些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
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列举田野、沙漠、尼罗河水、金字塔等事
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金色夕阳照射下的美景。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对金
字塔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
第二组句子描写了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的奇异的白色世界。作者抓住
了景物的色彩特点进行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组句子为我们描述了潭水奇异、鲜润、醉人的绿。作者通过写北京
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
太暗,衬托出潭水的特点。
四、日积月累。
1.趣读,体会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
和同学合作读。
2.听读,想象画面美。
环节 过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还是
三 一幅秀美的画!来,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
日积 象画面。(配乐)
(1)听读,想象画面。
月累
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想象画面。(配乐范读)
(2)汇报展示。
提问: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 (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想描述一下
(3)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诵,感悟情感美。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
身边事物的美,爱自然,爱生活,爱国家。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