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静夜思 教学简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 静夜思 教学简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9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设计意图:四、总结 满关爱和称赞。
1.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 兰兰的语气天真
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 活泼,有礼貌。)
乐。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拓展交流: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
能及的事情?我会说:我替爸爸
( )。我给妈妈( )。我帮
老师( )。我为大家( )。
3.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
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
孩子!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
做更多的好事。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篇课文。
2.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小手
小手做了些什么
什么样的小手?
你的小手呢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授课年级:一年级
设计者: xx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授课时间:10 课时
91 / 236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学习独立识字。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
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静夜思》
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
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同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
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ー起读”五部分内容,
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认识 46 个生字,会写 28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通过课文的学习
和课外朗读,读好长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 ”是本单元的 3 个重点。
3.学情分析
《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時的古诗,学龄前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能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
趣,却不理解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
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夜色)这一课,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黑夜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就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所以这首儿歌非
常适合学生朗读。要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经历;展开想象,深情诵读,加深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オ能收到理想
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字本身内在的要求。
教学《端午粽》这一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趣。
《彩虹》这一课,学生对于彩虹并不陌生。所以理解起本课内容不会很困难,但是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
不够丰富,教学时要借助课件呈现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作者描绘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 46 个,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28 个,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带点画的汉字的
书写规则。拓展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理解并运用文中相关词语,各积累“x 来 x 去”式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在阅读课文和古诗学习的过
程中,初步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
容。
92 / 236
4.正确朗读轻声音节的词语,了解什么叫绕口令,并能熟练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
5.初步接触中国的传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学习兴趣。
6.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 1: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认读 46 个生字。
(2)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间架结构和占格,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 28 个字。
2.针对目标 2和 3:
(1)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班内展示。
(2)画出关键词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四字词语及《静夜思》。
3.针对目标 4:
借助图画,读熟绕口令。
4. 针对目标 5:
接触中国的传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本单元大约需要 10 课时:
第 1、2 课时:学习《静夜思》,认识“夜、思”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光”等 7 个字;背诵《静
夜思》。
第 3、4 课时:学习《夜色》,认识“胆、敢、往、外”等 12 个生字;认识广字旁;会写“色、外”7
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了解夜晚的景色。
第 5、6 课时:学习《端午粽》,能正确认读 13 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 7 个生字,认识 2 个偏
旁;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背景。
第 7、8 课时:学习《彩虹》,能正确认读 12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衣字旁;能正
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第 9、10 课时:学习《语文园地四》,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积累诗词,背诵《寻隐者不遇》,丰厚学生的文化积
淀;了解什么叫绕口令,并能熟练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
【教学资源】
1.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部编版。
2.课内资源: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及配套光盘中的教学资源。
3.课外资源: 工具书、课外绘本读物、搜集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等。
静夜思
93 / 236
学校:xx小学
适用年级:一年级
设计者: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课时:(共 2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学习独立识字。
(2)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
感情真挚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静夜思乡之情。
3.学情分析
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特别是难读的
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需要老师的引领与指导。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读本课 10 个生字。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二、评价任务
94 / 236
1、初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全诗。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初步用自己的语言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运 用 理 解
谜语导入 说说诗句的意思。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词 义 ——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 串 连 句 意
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的 方 法 学
习古诗。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
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
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
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
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
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
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
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
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
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
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
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
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
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
初读课文,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播放古诗朗诵课
走进葡萄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 件,请学生认真听
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 记古诗内容。
95 / 236
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
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
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
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
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
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 思念 床前 月光 疑问 举头
远望 低头 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
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
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
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
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
“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
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
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
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
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
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
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96 / 236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
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
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
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
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体会诗意。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思乡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学习独立识字。
(2)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评价任务
1.初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全诗。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诵读儿歌、儿童诗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古诗赏析,了解诗
再读古诗, 和浅近的古诗
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
97 / 236
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
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
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
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
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
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
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
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
8.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三、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
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
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
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
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
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思乡
98 / 236
教学反思
夜色
学校:xx小学
适用年级:一年级
设计者: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课时:(共 2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材分析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
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
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
“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
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 1、2 节中都出现了较
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3.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加一加” “减一减”等多种
识字方法。孩子们并不是第一次学习儿童诗,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儿童诗,但是很多孩子在朗读时,
容易出现一字一顿的现象,当老师提醒“要连起来读的时候”,学生往往会一连到底。因此,在教学中,
要适时提出“词语连读”的要求,当学生一连到底或胡乱停顿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停顿。学生要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这些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99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