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豪爽 倔强性格)
《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 7 个自然段很
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为下文打虎做了铺垫。)
环节四 1、学完课文后现在,武松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豪
放倔强、勇猛机智)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3、通过语言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这个方法,你们学会了
吗 做个练习。课下写一篇描写你熟悉人物的文章
四、 板书设计
喝酒 “三碗不过岗“喝了十八碗——倔强豪爽
景阳岗冈 上冈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英勇无畏
打虎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闪、躲、轮、劈、跳、揪、按、踢、提、打
下冈:手脚疏软,挨下冈来
五、教学反思
7 猴王出世
学校:xx小学适用年级
: 小学五年级
设计者: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时:(共 1 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
需要搜集信息。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扩展阅读面。
2、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
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3、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
现在不一样。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文,回带来一些障碍。所以,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
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
悟空的形象,将读、思、议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
【学习目标】
1.认识“芝、迸”等 16 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
耳挠腮”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3.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4.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评价任务】
1. 学生正确读写生字词。
2. 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理清文章大意。
3. 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
4.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 对应学习
任务 目标
环节一 1.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
3.教师小结: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
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
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
言。)
4.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
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
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学生齐读
课题。
5.了解《西游记》。
6.简介作者。
环节二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
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
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
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 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
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一)学习“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
环节三 1.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
么喜欢。
预设一:
那座山正当顶上,……化作一个石猴。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
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
(2)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
丈四尺围圆。)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那座山正当顶上,
有一块仙石。)
(3)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
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4)石猴是怎样出生的?(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
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5)出示“仙石迸裂”的图片,学生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6)结合视频,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石猴与其他众猴
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
(7)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语气。
预设二: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食草木,饮涧泉,
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
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教师小结: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
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也掀开了
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3)读了这段话,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自由自在、
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4)指名读,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
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
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
一,这就是经典。
2.谈话过渡: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
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发现水帘洞”。(板书: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 2、3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瞑”“蹲”
“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智勇敢、敏捷灵巧、本
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②从四“看”,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观察的细致,感受到
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
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三)学习“石猴成王”。(板书:石猴成王)
1.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 4 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语言
动作。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相机引导学生品悟语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
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从众猴的动作能够了解到
猴性顽劣。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
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从他说的
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
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的意思。(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
做人。)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
体会。(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
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 所以作
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5)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
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我们似乎能想象
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
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
思。(石猴因带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性顽劣,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
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阔步登场的
威风和气派。
总结交流,交流写法
1.出示问题: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
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
名著语言的魅力。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相机指导:通
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石猴写得非
常生动。
4.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
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
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
染力。
环节四 1.课堂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
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板书: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2.拓展延伸:
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先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的一个章节,
然后向同学们讲讲这个片段,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四、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 发现水帘洞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石猴成王
教学反思:
8 红楼春趣
学校:xx小学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设计者: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时:(共 1 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
需要搜集信息。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扩展阅读面。
2、教材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
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
孙子。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
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
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
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课
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