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三单元第3课时 匆匆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三单元第3课时 匆匆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48: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匆匆
内容分析: 《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以细腻的文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引入课题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 一寸太阳照门里,打一个词语。 教师总结:对,它就是时间。时光如水,看不到摸不着,时间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朱自清有一篇文章就是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匆匆》。 2.齐读课题:《匆匆》 1.回答谜语,引入时间。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特点,同时自然地引出课题。
第二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了解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2.了解背景:《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但朱自清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他“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不愿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来时时念旧,殊低回不能自已。明知无聊,但难排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匆匆》抒写的就是这种心境。 3.初读课文。 自读提示: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你从本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4.认读字词。 (1)教师指定学生读词语: 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觉察 叹息 徘徊 游丝 (2)教师强调要读音:“不禁”“挪移”“徘徊”等词语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词意:“确乎”的意思是确实,的确。词语“徘徊”本意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本文中指犹疑不决。此外,它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4)朗读叠词。 ①出示叠词:渐渐 默默 斜斜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茫茫然 轻轻悄悄 伶伶俐俐 注意叠词中读音的变化,“头涔涔”的“涔”是前鼻音。 ②巧认生字: 教师提问:“涔”和“潸”都是什么偏旁?(三点水。) 那说明“涔”和“潸”都和什么有关?(和水有关) 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就是——头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泪水一起向下流。 3.阅读作者简介 4.了解作品背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2.朗读字词、各种方法学习字词。 体会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更好的为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第三节: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回答:读了这篇课文,作者留给我们一个什么疑问呢? 预设:我们的时间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板书:一去不复返) (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教师总结:作者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所在。 (3)学生齐读句子。 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2.感受匆匆。 出示课件: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老师提问: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②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④教师范读1-2段,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3.摄取影像,深化匆匆。 (1)播放视频:聆听课文第3自然段视频,跟随视频走入文本中。 ①说一说。作者在“一个日子”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②议一议。作者为什么写的都是这些平常至极、每天都在做的小事? 教师总结:作者正是通过一天中司空见惯、毫不起眼的小事的描写,表达时间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无声无息地流逝。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时间流逝的习以为常。 (2)教师提问:时间的流逝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预设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2:作者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中来表达。 预设3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4.仿文造句: (1)仿照第三段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2)开火车轮流展示、评价 5.感悟匆匆、珍惜时间: (1)教师提出问题: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发出了什么疑问呢? 学生汇报。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2)从作者自问自答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几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将时间比喻成“轻烟”“薄雾”“游丝”几种事物,形象的突出了时间在无声无息地消失,连用几个问句,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焦虑和苦闷。 (3)联系资料,体会徘徊: ①联系资料。翻看朱自清在写下此文前的经历和社会背景体会徘徊的含义。 “徘徊”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的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一种精神。 ②小组讨论。搜索朱自清的成就,分享具有代表性的知识。朱自清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但为什么还感到苦闷和彷徨? 预设:因为他有更高和更大的追求,他想要和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才会觉得时光匆匆,时不我待。 (4)升华主题: 教师引导:课文中作者因为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而感到无奈和惋惜。同学们,你们经历了几千个日子呢?面对正在悄悄流逝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播放视频:《明日歌》同学们可以跟着一起轻轻哼唱。 6.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对匆匆的理解。 6.有感情地读课文 预设1:这两个自然段都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进行表达。这样表达畅快、直接,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八千多日子”大概就是二十几年,从这个词中我感受到时间很漫长。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作者运用比喻,将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将”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使时间变得具体可见,水滴与大海形成对比,让人深刻的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 我从第二自然段当中找到的相关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从“头涔涔”和“泪潸潸”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作者面对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的慌乱和焦虑。 通过作者选取的寻常之事中,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 造句: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声中过去。 当我看到儿时的玩具、用品时…… ……当我翻看以前的照片时 感受到了作者的“无奈”与“伤感”。 通过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文中徘徊的意思,理解作者无奈和彷徨的心情。 小组讨论朱自清苦闷和彷徨的真正原因。 观看视频,学唱《明日歌》懂得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板书设计:《匆匆》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高明《琵琶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杜秋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惜时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搜集、摘抄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美文推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朱自清其他作品《春》《荷塘月色》《背影》。(共3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匆匆
课程目录

课时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二:在经典名著宝库中徜徉
内容总览
素养目标
01
认识作者
02
了解背景
03
合作探究
04
学习写法
05
阅读延申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审美创造: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
引入课题
一寸太阳照门里。
—打一个词语
猜谜语
时间
匆匆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主要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乞丐王子》等。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了解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主要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乞丐王子》等。
《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但朱自清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他“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不愿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来时时念旧,殊低回不能自已。明知无聊,但难排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
了解背景
阅读任务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你从本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头涔涔 斜斜 轻轻悄悄
泪潸潸 默默 伶伶俐俐
渐渐 赤裸裸 茫茫然
感受叠词
cén
徘徊:
游丝:
确乎:
“徘徊”本意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本文中指犹疑不决。此外,它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确乎”的意思是确实,的确。
解释字词
“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就是——头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泪水一起向下流。
头涔涔 泪潸潸
认读生字
读了这篇课文,作者留给我们一个什么疑问呢?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体会情感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
开头
结尾
感知课文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感知体会
是多少年?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说一说。作者在“一个日子”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感受匆匆
作者为什么写的都是这些平常至极、每天都在做的小事?
合作讨论
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合作讨论
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中来表达。
合作讨论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生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合作讨论
思考:你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
玩耍时 聊天时 看电视时 打游戏时......
仿照第三段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例: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声中过去。
的时候,日子 过去。
的时候,日子 过去。
的时候,日子 过去。
仿写句子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珍惜时光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体会徘徊
体会“徘徊”的含义。
“徘徊”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的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一种精神。
体会徘徊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探究合作
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焦虑
苦闷
课文中作者因为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而感到无奈和惋惜。同学们,你们经历了几千个日子呢?面对正在悄悄流逝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讨论升华
学唱《明日歌》
观看视频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高明《琵琶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惜时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搜集、摘抄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课后拓展
美文推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朱自清其他作品
《春》《荷塘月色》《背影》。
课后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