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正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新课标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
内容要求: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知道体积或容积的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体
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这些图形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学业要求: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这些图形的展开图,会计算这些图形
的体积和表面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能说出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容积单位升、毫升,能进行单位换算,
能选择合适单位描述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提示: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测量,从度量的角度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都是相应度量单位的累加,通过对平面儿图形性质的认识,感知数学说理的过程。
2)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平面儿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经历体积单位的确定过程,通过操作、转化等活动,探索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折叠纸盒儿等活动经验,认识立体图形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和展开后的平面儿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意识。
课标解读:
长方体、正方体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体积单位间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学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平面儿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涉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它们的体积和容积、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还有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本单元内容较多,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并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能力。
单元学习前后内容联系: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立体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为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见过了大量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并发现了它们的特征。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探究新知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目标拟定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理解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及体积单位间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4.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重难点
1、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
1、注重结合学生熟悉的实物。
本单元内容非常注重联系实际。比如在编写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安排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来观察,然后总结特征。练习时,观察魔方、纸巾盒等。在学习容积时,利用油桶、粮仓、盒子等生活中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
2、注重学生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的概念、特征、计算方法都时通过学生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学习的。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都安排了操作题,让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做一个长方体和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在学习表面积的意义的时候,教材设计了拿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剪开剪,然后观察剪开后的图形,从而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为学习表面积奠定基础。在学习体积的时候,先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发现规律,继而推到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3、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如表面积、体积、容积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更好地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教材在编排时,首先让学生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先观察展开图,再展示概念。编写长方体的体积,首先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切身体会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五、单元课时规划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3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图形与几何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 1
正方体的认识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1
长方体的表面积 1
体积和体积单位 1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容积和容积单位 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
探索图形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3.1《长方体的认识》 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 任务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你知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吗?任务二:学习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生活中的长方体。通过学习,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
3.2《正方体的认识》 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练习与区别。 任务一:复习长方体的知识。 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任务二: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1. 通过练习,能说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2.通过学习,能说出正方体的特点,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练习与区别。
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目标: 通过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任务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给妈妈包装礼物。任务二: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 将一个长方体沿着棱剪开,不能剪断,会得到哪些图形? 任务三: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 将一个正方体沿着棱剪开,不能剪断,会得到哪些图形? 1.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2. 通过学习,认识长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能确定哪个展开图能围成长方体。3、通过学习,认识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能确定哪个展开图能围成正方体。
3.4《长方体的表面积》 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复习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根据左边的长方体填一填。任务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 通过练习,说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2. 通过学习,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
3.5《体积和体积单位》 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几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任务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乌鸦喝水。任务二:学习几个常用的体积单位。下面的洗衣机、电饭锅和手机,哪个所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怎么知道的? 1. 通过感知体积的意义,总结体积的定义。2. 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几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6《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任务一:导入新课。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任务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1. 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长方形和长、宽的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2.通过学习,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7《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目标: 经历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为1000的道理。会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任务一:导入新课。 填一填。任务二: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下面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任务三:学习名数的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通过练习,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通过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为1000的道理。3. 通过练习,会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8《容积和容积单位》 目标: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任务一:导入新课。填一填。任务2: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下面哪些物体有容积?为什么?任务3: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容积的计算。 1.通过练习,复习体积和体积单位。2. 通过探究,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3. 通过完成例题5,学会体积的计算方法
3.9《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目标: 通过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任务1:导入新课。 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任务2: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1. 通过练习,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 通过实验活动,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3.10《探索图形》 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任务1:导入新课。 填一填。任务2:探索、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①、②、③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任务3:学习“塔形”排列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如何摆出下面的几何体,你会数吗? 1. 通过练习复习正方体知识。2. 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塔形”排列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以后学习的相关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圆柱和圆锥
本单元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
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
·认识图形
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
·观察物体
活动一:视频导入。
活动二:学习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
活动一:练习,导入新课。
问题1: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问题1: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问题1: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什么样?
问题1:体积和体积单位?
任务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问题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一:练习导入新课。
任务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三: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
1.1
活动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学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导入新课。
问题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问题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活动三:学习单位的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任务三: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三:学习单位的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二: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活动二: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一:导入新课。
问题4:容积和容积单位?
问题5: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问题6:探索图形。
活动二:探索、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三:学习“塔形”排列小正方体个数的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探 索 图 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复习回顾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分层作业
06
目录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的数学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操作、观察、演示、想象等活动,获得“化繁为简”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练习导入
填 一 填
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6
12
8
.
面
棱
顶点
新知导入
探 索 图 形
新知讲解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①、②、③、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按这样的规律拼下去,第④、⑤个正方体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新知讲解
完成下表。看看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②
③
④
⑤
新知讲解
要求:
1、用小正方体图形摆出相应的图形。
2、观察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
3、把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4、观察记录的数据,找到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
新知讲解
展 示 汇 报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顶点位置的小正方体都能涂3个面。正方体有8个顶点。
8
0 0 0
新知讲解
展 示 汇 报
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的小正方体都能涂两面。正方体有12条棱。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②
新知讲解
展 示 汇 报
正方体每个面除去周边的位置都涂一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6
②
新知讲解
展 示 汇 报
正方体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都不涂色,图中每面含有一个。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6
1
②
新知讲解
展 示 汇 报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6 1
③
每个顶点位置的涂三个面:8个
8
每条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涂两面:2×12=24(个)
24
每个面除去周边的位置涂一个面:2 ×6=24(个)
24
正方体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都不涂色:2 =8(个)
8
新知讲解
猜 想 验 证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6 1
③ 8 24 24 8
④
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你能猜出第④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吗?
三个面:8个
8
两个面:(5-2)×12=36(个)
36
一个面:(5-2) ×6=54(个)
54
没有涂:(5-2) =27(个)
27
新知讲解
猜 想 验 证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6 1
③ 8 24 24 8
④ 8 36 54 27
⑤
猜出第⑤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吗?
三面涂色:8个
两面涂色:(6-2)×12=48(个)
一面涂色:(6-2) ×6=54(个)
没有涂色:(6-2) =27(个)
8
48
96
64
新知讲解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条棱上小正方体的个数为n)。
三面涂色:8个
两面涂色:(n-2)×12
一面涂色:(n-2) ×6
没有涂色:(n-2)
新知讲解
记忆口诀
8个顶点涂三面,
12棱长中间两面涂,
6面中心涂一面,
没有涂色在正中心。
新知讲解
1)你能继续写出第⑥⑦⑧个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个数吗?
序号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① 8 0 0 0
② 8 12 6 1
③ 8 24 24 8
④ 8 36 54 27
⑤ 8 48 96 64
⑥
⑦
⑧
8 60 150 125
8 72 216 216
8 84 294 343
新知讲解
2)如何摆出下面的几何体,你会数吗?
新知讲解
要求:
1、用小正方体图形摆出相应的图形。
2、观察每一层的各数。
3、计算每个图形的正方体的个数。
4、找到数图形个数的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层
第二层
一 共
新课讲解
展 示 汇 报
1+(1+2)=4(个)
1 个
1+2=3(个)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一 共
新知讲解
1+2+3=6(个)
1 个
1+2=3(个)
1+(1+2)+(1+2+3)=10(个)
展 示 汇 报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一 共
新知讲解
1+2+3=6(个)
1 个
1+2=3(个)
1+(1+2)+(1+2+3)+(1+2+3+4)=20(个)
展 示 汇 报
1+2+3+4=10(个)
新知讲解
按这个规律摆下去,第五个图形的结果是多少?第n个图形呢?
1+(1+2)+(1+2+3)+(1+2+3+4)+(1+2+3+4+5) +(1+2+3+4+5+6)=56(个)
第五个图形有6层:
新知讲解
1+(1+2)+(1+2+3)+(1+2+3+4)+……+
(1+2+3+4+…… +n+1)
第n个图形有(n+1)层:
课堂练习------基础题
1、把表面为绿色的正方体的棱平均分为4份,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得到( )个角正方体。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3)只有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64
8
24
24
如图都是由3层没有缝隙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果它的外表面(包括底面)全都被涂成绿色,那么把它们在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正方体时,有( )个小正方体恰好是三个面是绿色的。
课堂练习------基础题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
A 12 B 14 C 16
把14个棱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成如右图所示的形状,然后将露在外面的部分涂成红色,底面不涂,那么涂红色部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课堂练习------基础题
C
A 21 B 24 C 33
作业布置------基础题
3、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10份儿,从切成的小正方体中任取一个,三面涂色、二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三面涂色:8个
二面涂色:(10-2)×12=96(个)
一面涂色: (10-2) ×6=384(个)
答:三面涂色的8个,二面涂色的96个,一面涂色的384个。
课堂练习------提高题
4、一个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都涂上蓝色,再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角正方体。已知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48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几厘米?
每条棱上有小正方体:
48÷12+2=6(个)
1×6=6(厘米)
答:大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
课堂练习------拓展题
5、一个长方体木块如图,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现在把它的6个面上都涂上颜色,然后把它锯成棱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中三面涂色的有多少块?两面涂色的有多少块?六面都没有涂色的有多少块?
三面涂色:8块
两面涂色:(3+2+1)×4=24(块)
没有涂色:3×2×1=6(块)
答:三面涂色的8块,两面涂色的24块,没有涂色的6块。
课堂总结
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学会了计算“塔”型排列的正方体的规律。
板书设计
探索图形
三面涂色:8个
两面涂色:(n-2)×12
一面涂色:(n-2) ×6
没有涂色:(n-2)
作业布置
要认真完成呦!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1、你能数出下面的几何体中各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 ) ( ) ( )
20个
29个
39个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2、下图是由6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色。
(1)3面涂色的一共有( )个。
(2)2面涂色的一共有12×( )=( )个。
(3)1面涂色的一共有6×( )=( )个。
(4)用64个小正方体-( )个涂色的小正方体=( )
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
8
2
24
2
24
58
8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3、右图是由( )个棱长为1厘米的 正方体搭成的。将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涂上蓝色(底面不涂),其中只有三个面涂上蓝色的正方体有( )个,只有四个面涂上蓝色正方体有( )个。
5
1
3
4、一个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上都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已知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96÷12+2=10(个)
10×1=10(厘米)
10×10×10=1000(立方厘米)
答:原来大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作业布置------选做题
5、先把下图的几何体表面涂色后,再在下表中填写小正方体涂色面个数的情况。(底面也涂)
涂色面数/个 1 2 3 4 5
正方体个数
1
5
6
3
1
作业布置------综合实践类
6、找一个魔方,计算涂一面、两面、三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0 探索图形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内容分析:《探索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探索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从而获得“化繁为简”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操作、观察、演示、想象等活动,获得“化繁为简”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的数学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2、难点:学习探索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任务一:导入新课。 1、填一填。 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指名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关于正方体的知识。板书课题:探索图形。 通过练习复习正方体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参与程度,对积极参加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索、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任务二:探索、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1、出示问题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①、②、③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按这样的规律拼下去,第④、⑤个正方体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完成下表。看看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要求: 1)用小正方体图形摆出相应的图形。 2)观察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 3)把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4)观察记录的数据,找到规律。 3、展示汇报。 1)图①。 生:顶点位置的小正方体都能涂3个面。正方体有8个顶点。 2)图②。 生1: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的小正方体都能涂两面。正方体有12条棱。 生2:正方体每个面除去周边的位置都涂一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生3:正方体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都不涂色,图中每面含有一个。 3)图③。 生:每个顶点位置的涂三个面:8个 每条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涂两面:2×12=24(个) 每个面除去周边的位置涂一个面:2 ×6=24(个) 正方体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都不涂色:2 =8(个) 4)猜想验证: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你能猜出第④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吗?第⑤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呢?学生小组合作填写。 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条棱上小正方体的个数为n)。 三面涂色:8个 两面涂色:(n-2)×12 一面涂色:(n-2) ×6 没有涂色:(n-2) 5、记忆口诀。 师: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老师把这个规律编成了儿歌: 记忆口诀8个顶点涂三面,12棱长中间两面涂,6面中心涂一面,没有涂色在正中心。 6、出示问题2:如何摆出下面的几何体,你会数吗? 7、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用小正方体图形摆出相应的图形。2)观察每一层的各数。3)计算每个图形的正方体的个数。4)找到数图形个数的规律。8、展 示 汇 报。1)图①: 2)图②: 3)图③: 9、按这个规律摆下去,第五个图形的结果是多少?第n个图形呢? 生1:第五个图形有6层: 1+(1+2)+(1+2+3)+(1+2+3+4)+(1+2+3+4+5) +(1+2+3+4+5+6)=56(个) 生2:第n个图形有(n+1)层: 1+(1+2)+(1+2+3)+(1+2+3+4)+……+(1+2+3+4+…… +n+1) 教师总结。 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获得“化繁为简”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老师对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于学困生及时鼓励。
迁移运用 任务三:课堂练习基础题: 1、 把表面为绿色的正方体的棱平均分为4份,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得到( )个角正方体。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3)只有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图都是由3层没有缝隙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果它的外表面(包括底面)全都被涂成绿色,那么把它们在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正方体时,有( )个小正方体恰好是三个面是绿色的。 把14个棱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成如右图所示的形状,然后将露在外面的部分涂成红色,底面不涂,那么涂红色部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3、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10份儿,从切成的小正方体中任取一个,三面涂色、二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一个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都涂上蓝色,再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角正方体。已知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48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几厘米?
拓展题: 5、一个长方体木块如图,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现在把它的6个面上都涂上颜色,然后把它锯成棱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中三面涂色的有多少块?两面涂色的有多少块?六面都没有涂色的有多少块?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课堂小结 任务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知道了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生2:学会了计算“塔”型排列的正方体的规律。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升华认识。 对于听课认真,积极参与的同学进行表扬。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你能数出下面的几何体中各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2、下图是由6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色。 (1)3面涂色的一共有( )个。 (2)2面涂色的一共有12×( )=( )个。(3)1面涂色的一共有6×( )=( )个。 (4)用64个小正方体-( )个涂色的小正方体=( )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 3、右图是由( )个棱长为1厘米的 正方体搭成的。将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涂上蓝色(底面不涂),其中只有三个面涂上蓝色的正方体有( )个,只有四个面涂上蓝色正方体有( )个。 一个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上都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已知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选做题:5、先把下图的几何体表面涂色后,再在下表中填写小正方体涂色面个数的情况。(底面也涂) 综合实践类: 6、找一个魔方,计算涂一面、两面、三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板 书设 计 探索图形
三面涂色:8个
两面涂色:(n-2)×12
一面涂色:(n-2) ×6
没有涂色:(n-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