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浙江1月)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植被
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C
2.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1.读图可知,地势较为低平的关中平原人口点密度大,而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山地人口点密度小,该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区域内降水、气温和植被差异较小,因此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阎良人口密度较西安中心城区小,劳动力不如西安丰富;阎良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中心城区低,市场也不广阔;阎良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供给更充足,土地租金更低;据材料可知,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产业基础较好。B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024·浙江1月)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3.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减少 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
4.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 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 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
【答案】3.D
4.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3.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太阳辐射受太阳自身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没有明显变化。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4.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高度上升;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因此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分布,植被上限升高后,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4·浙江1月)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 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 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6.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 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答案】5.A
6.B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案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5.由图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交通线延伸到100km以上,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6.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024·浙江1月)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 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D
8.C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比较各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河南服务业碳强度2005—2012年升高,2012—2019年降低;浙江服务业碳强度在2005—2019年持续升高;上海在2005—2012年增幅最大,在2012—2019年降幅最大,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8.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①正确;
扩大绿地面积能够增加碳吸收,但是不能降低服务业碳排放的强度,②错误;
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能够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③正确;
外迁服务业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④错误。
C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4·浙江1月)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市) 降水量(毫米)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用水量(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9.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10.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答案】9.D
10.B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淡化海水、人工增雨、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流: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等。
①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9.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甲地区降水量(482.1毫米)较少,说明其位于北方,由于其本身降水量较少,加上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难以通过人工降雨等形式增加降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读图可知,甲地水资源短缺,但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不大。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0.甲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立方米≈5800万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1.(2024·浙江1月)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厘米)示意图。完成问题。
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 )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
B.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土壤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缺失腐殖质层、淋溶层和淀积层,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应位于气候高寒、降水较少的青藏高原;乙腐殖质层最厚,土壤十分肥沃,应位于草类茂盛的内蒙古高原;丙有较厚的淋溶层,应位于降水较多的东南丘陵。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点评】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1999年 2020年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742.7 11
辽宁 985.4 8 1793.9 7
吉林 1692.6 13 2973.4 11
黑龙江 1228.4 10 3646.6 14
12.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13.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2.B
13.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水平等。
(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建立粮食储备。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1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中内蒙古的产量增幅最大,主原因是内蒙古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①正确;
辽宁1999年的产量为985.4万吨,2020年产量为1793.9万吨,产量没有下降,②错误;
吉林1999年的产量为1692.6万吨,2020年产量为2973.4万吨,玉米产量升高,没有明显收缩,③错误;
黑龙江地广人稀,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提高,④正确。
C①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4·浙江1月)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图为灾区某城市震前2月4日、震后2月8日和9日获取的三幅夜间灯光强度图,正确反映时间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5.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运用( )
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
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
C.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
【答案】14.A
15.D
【知识点】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应用领域 功能表现 具体用途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
测量 定位 BD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BD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救援 定位导航 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
农业 定位 实施“精准农业耕作”及捕鱼
14.读图可知,①夜间灯光强度最大,③图夜间灯光强度最小,而②图夜间灯光强度居中。震前2月4日,输电网络和各项设备都正常运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大,对应①;震后2月8日,设施破坏严重,影响供电和道路通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小,对应③;灾后救援随即展开,部分受损的道路恢复通行,供电设备部分的到恢复,夜间灯光强度较2月8日大,对应②。综上所述,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5.用于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和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的是遥感(RS);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4·浙江1月)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 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 D.位于锋线前方
17.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 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 D.东南→西北
【答案】16.D
17.A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锋面气旋
【解析】【点评】L冷暖锋的判断—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16.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低压槽处气流由南部纬度较低的暖气团主动向北部纬度较高的暖气团移动,容易形成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甲处并没有位于气旋中心,大气也没有受热强烈上升;甲处附近分布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且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7.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4·浙江1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18.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
A.二三产业融合 B.生产的多元化
C.工作岗位增加 D.产品种类改变
1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
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8.A
19.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1)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其表现如下:
(2)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工业为例:
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得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①正确;
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要求高,难以实现分散分布,②错误;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不会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可能会加大交通压力,③错误;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能够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④正确。
C①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0.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
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
21.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 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 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答案】20.A
21.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4·浙江1月)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2.K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3.K、Q两地相比( )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K、Q两地相比( )
【答案】22.C
23.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22.由所学太阳视运动知识可知,夏至日,日出东北,且最偏北,影子朝向西南;冬至日,日出东南,且最偏南,影子朝向西北;其余日期的日出方位和影子均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张角两边的甲、乙分别为夏至日或冬至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年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纬度位置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说明Q更靠北,K更靠南。甲日日出早,为夏至日;乙日日出晚,为冬至日。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时间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由图中可计算出,K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6时18分对称,可计算K地经度为115.5°E;Q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5时33分对称,可计算Q地经度约为127°E;可知K位于Q地的西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3.图示为日出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更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纬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同一日期的晨线与经线夹角相同,乙日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Q纬度位置更高,昼长更短;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阳高度角更大。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4·浙江1月)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
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
24.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
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
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
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
25.在海—气系统内部( )
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
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
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
D.海面水分蒸发凝结,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
【答案】24.C
25.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
(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3)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1)大气通过风能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
(2)大气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海水性质。
(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促进水平衡:通过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维持全球水平衡。
(2)促进热量平衡: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3)导致了高低纬之间的大气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带到高纬地区,将水分从海洋带到陆地。
24.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而不是辐散;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摆动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5.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换;大气辐射和运动需要能量,会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使海水增温幅度减少,不利于蒸发,减少了大气潜热释放;大气运动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而不是水分蒸发。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 ,汉口站变 ,分析成因 。
(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
【答案】(1)细;粗;泥沙在库区沉积,宜昌站悬沙粒径变细;宜昌汉口段河流含沙量减少,对河床冲刷增强,汉口站悬沙粒径变粗。
(2)梅雨季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下漫流量减少,河口径流量减小,海水入侵。
(3)引水灌瓶;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分析库区沉积物粒径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主要从流水速度、堆积环境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海岸地区土壤盐分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等方面考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利用水循环个环节,使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具体从排灌结合、阻断水盐运动等角度需求合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
27.(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东北部主要为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高。沿海地带构造下沉,形成了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海岸线曲折。该海岸带是福建省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分布区域。下图为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海湾不同水深海域和滩涂面积。
单位:平方千米
海湾 海域面积 滩涂面积
水深0-5米 水深5-20米
甲 88.1 28.2 2.3
乙 129.0 133.0 1.4
材料二: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宁德市形成了临海分布,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的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1)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 季的沿岸流,分析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的主要原因 。
(2)评价乙海湾建港的自然条件。
(3)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宁德市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说明原因。
【答案】(1)冬;海湾面积广;水浅;泥沙来源丰富;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
(2)有利条件:深水海域面积大;岸线长;海湾口小,海湾外有岛屿,风浪小;河流入海泥沙少,岸线稳定。
不利条件;水下地形复杂,航道曲折,不利航行。
(3)原材料来自区外;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产品种类多、产业间需紧密联系;企业分布相对较分散。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甲海湾泥沙受冬或夏洋流的影响,主要考虑该海域的冬、夏洋流的强弱;读图可知,该沿岸流自北向南流,甲海湾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沿岸流势力弱,而冬季受偏北风影响,沿岸流势力较强,可以携带较多的泥沙至海湾堆积,因此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冬季的沿岸流;甲海湾淤泥质滩涂面积广的原因主要从泥沙来源丰富、海浪侵蚀力的大小进行分析。读图可知,甲海湾面积较大,且水深较浅,靠近河流入海口,沿岸还有沿岸流,均可挟带泥沙,泥沙的来源丰富;海湾海岸线较为曲折,风力较小,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利于泥沙堆积。因此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
(2)港口建设的条件主要从陆域和水域两方面进行分析。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水域条件、陆域条件、施工建设条件等,主要决定港口位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乙海湾水较深,利于大型船舶停靠;读图可知,乙海湾海岸线特别曲折,海岸长;但乙海湾多岛屿分布,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航道需要不断绕过岛屿,航道较为狭窄且曲折,不利于船舶通行,进出港不便。
(3)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物流业还需考虑货运量,即运输需求量。根据材料可知,宁德市主导产业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但该地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原材料来自区外,原料运输量大,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利于原料的运入;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因此其产品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产品出口量大,外贸量大,外贸运输需求量大,产品出口高度依赖便利的交通条件(物流服务业);宁德市的主导产业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产品种类多、产联系紧密、生产协作强、产业链完善,运输的需求量大;读图可知,宁德市的工业区分为若干个,彼此有一定的距离,布局较为分散,也增加了运输需求。
【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营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营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
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
28.(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经济方案,推动本土制造、本土市场和本土供应链发展。但有学者认为,该国宜发挥劳动力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工业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图左为印度略图,图右为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
(1)从气候角度,简述该国常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
(2)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从产业结构角度,简析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4)说明该国宜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
【答案】(1)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量波动大。
(2)向南;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有港口;吸引投资较多;经济增长较快;就业机会较多。(任答三点)
(3)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工业不发达;信息技术产业属技术密集型;吸纳劳动力较少。
(4)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工业品附加值低,宜海运;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某国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主要从该国粮食产量不稳定,气候条件导致各类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该国为印度,位于南亚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旱涝灾害频繁。受其影响,粮食产量不稳定,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该国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2)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分析,主要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往南部和西南部迁移。人口迁移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迁出地的推力来看,北部为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从迁入地的拉力来看,南部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
(3)分析国家产业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从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一般关系进行分析。城镇化比重较低,说明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较少,可从产业结构或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读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图可知,该国农业占比为17.7%,占比偏高;工业占比仅为29.1%,占比偏低;而工业设计的产业部门中,乙汽车、钢铁、化工和医药等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信息技术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因此该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少,对劳动的需求量有限,工业和服务业等吸纳的劳动力较少,导致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
(4)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主要从该国具备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印度人口众多且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劳动力丰富;出口导向型工业多为代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较低;该国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利于运输附加值较低的工业品;出口导向型工业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广阔;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利于产业集聚,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 / 1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浙江1月)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植被
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4·浙江1月)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3.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减少 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
4.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 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 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
(2024·浙江1月)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 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 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6.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 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2024·浙江1月)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 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浙江1月)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市) 降水量(毫米)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用水量(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9.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10.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11.(2024·浙江1月)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厘米)示意图。完成问题。
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 )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
B.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1999年 2020年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742.7 11
辽宁 985.4 8 1793.9 7
吉林 1692.6 13 2973.4 11
黑龙江 1228.4 10 3646.6 14
12.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13.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浙江1月)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图为灾区某城市震前2月4日、震后2月8日和9日获取的三幅夜间灯光强度图,正确反映时间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5.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运用( )
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
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
C.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
(2024·浙江1月)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 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 D.位于锋线前方
17.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 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 D.东南→西北
(2024·浙江1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18.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
A.二三产业融合 B.生产的多元化
C.工作岗位增加 D.产品种类改变
1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
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0.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
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
21.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 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 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2024·浙江1月)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2.K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3.K、Q两地相比( )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K、Q两地相比( )
(2024·浙江1月)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
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
24.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
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
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
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
25.在海—气系统内部( )
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
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
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
D.海面水分蒸发凝结,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 ,汉口站变 ,分析成因 。
(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
27.(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东北部主要为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高。沿海地带构造下沉,形成了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海岸线曲折。该海岸带是福建省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分布区域。下图为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海湾不同水深海域和滩涂面积。
单位:平方千米
海湾 海域面积 滩涂面积
水深0-5米 水深5-20米
甲 88.1 28.2 2.3
乙 129.0 133.0 1.4
材料二: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宁德市形成了临海分布,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的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1)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 季的沿岸流,分析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的主要原因 。
(2)评价乙海湾建港的自然条件。
(3)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宁德市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说明原因。
28.(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经济方案,推动本土制造、本土市场和本土供应链发展。但有学者认为,该国宜发挥劳动力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工业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图左为印度略图,图右为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
(1)从气候角度,简述该国常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
(2)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从产业结构角度,简析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4)说明该国宜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1.读图可知,地势较为低平的关中平原人口点密度大,而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山地人口点密度小,该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区域内降水、气温和植被差异较小,因此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阎良人口密度较西安中心城区小,劳动力不如西安丰富;阎良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中心城区低,市场也不广阔;阎良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供给更充足,土地租金更低;据材料可知,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产业基础较好。B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3.D
4.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3.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太阳辐射受太阳自身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没有明显变化。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4.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高度上升;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因此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分布,植被上限升高后,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5.A
6.B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案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5.由图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交通线延伸到100km以上,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6.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7.D
8.C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比较各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河南服务业碳强度2005—2012年升高,2012—2019年降低;浙江服务业碳强度在2005—2019年持续升高;上海在2005—2012年增幅最大,在2012—2019年降幅最大,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8.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①正确;
扩大绿地面积能够增加碳吸收,但是不能降低服务业碳排放的强度,②错误;
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能够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③正确;
外迁服务业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④错误。
C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9.D
10.B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淡化海水、人工增雨、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流: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等。
①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9.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甲地区降水量(482.1毫米)较少,说明其位于北方,由于其本身降水量较少,加上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难以通过人工降雨等形式增加降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读图可知,甲地水资源短缺,但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不大。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0.甲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立方米≈5800万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土壤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缺失腐殖质层、淋溶层和淀积层,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应位于气候高寒、降水较少的青藏高原;乙腐殖质层最厚,土壤十分肥沃,应位于草类茂盛的内蒙古高原;丙有较厚的淋溶层,应位于降水较多的东南丘陵。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点评】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答案】12.B
13.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水平等。
(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建立粮食储备。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1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中内蒙古的产量增幅最大,主原因是内蒙古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①正确;
辽宁1999年的产量为985.4万吨,2020年产量为1793.9万吨,产量没有下降,②错误;
吉林1999年的产量为1692.6万吨,2020年产量为2973.4万吨,玉米产量升高,没有明显收缩,③错误;
黑龙江地广人稀,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提高,④正确。
C①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14.A
15.D
【知识点】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应用领域 功能表现 具体用途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
测量 定位 BD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BD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救援 定位导航 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
农业 定位 实施“精准农业耕作”及捕鱼
14.读图可知,①夜间灯光强度最大,③图夜间灯光强度最小,而②图夜间灯光强度居中。震前2月4日,输电网络和各项设备都正常运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大,对应①;震后2月8日,设施破坏严重,影响供电和道路通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小,对应③;灾后救援随即展开,部分受损的道路恢复通行,供电设备部分的到恢复,夜间灯光强度较2月8日大,对应②。综上所述,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5.用于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和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的是遥感(RS);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16.D
17.A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锋面气旋
【解析】【点评】L冷暖锋的判断—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16.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低压槽处气流由南部纬度较低的暖气团主动向北部纬度较高的暖气团移动,容易形成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甲处并没有位于气旋中心,大气也没有受热强烈上升;甲处附近分布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且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7.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8.A
19.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1)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其表现如下:
(2)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工业为例:
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得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①正确;
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要求高,难以实现分散分布,②错误;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不会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可能会加大交通压力,③错误;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能够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④正确。
C①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20.A
21.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22.C
23.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22.由所学太阳视运动知识可知,夏至日,日出东北,且最偏北,影子朝向西南;冬至日,日出东南,且最偏南,影子朝向西北;其余日期的日出方位和影子均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张角两边的甲、乙分别为夏至日或冬至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年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纬度位置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说明Q更靠北,K更靠南。甲日日出早,为夏至日;乙日日出晚,为冬至日。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时间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由图中可计算出,K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6时18分对称,可计算K地经度为115.5°E;Q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5时33分对称,可计算Q地经度约为127°E;可知K位于Q地的西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3.图示为日出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更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纬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同一日期的晨线与经线夹角相同,乙日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Q纬度位置更高,昼长更短;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阳高度角更大。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24.C
25.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
(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3)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1)大气通过风能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
(2)大气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海水性质。
(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促进水平衡:通过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维持全球水平衡。
(2)促进热量平衡: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3)导致了高低纬之间的大气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带到高纬地区,将水分从海洋带到陆地。
24.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而不是辐散;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摆动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5.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换;大气辐射和运动需要能量,会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使海水增温幅度减少,不利于蒸发,减少了大气潜热释放;大气运动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而不是水分蒸发。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6.【答案】(1)细;粗;泥沙在库区沉积,宜昌站悬沙粒径变细;宜昌汉口段河流含沙量减少,对河床冲刷增强,汉口站悬沙粒径变粗。
(2)梅雨季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下漫流量减少,河口径流量减小,海水入侵。
(3)引水灌瓶;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分析库区沉积物粒径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主要从流水速度、堆积环境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海岸地区土壤盐分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等方面考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利用水循环个环节,使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具体从排灌结合、阻断水盐运动等角度需求合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
27.【答案】(1)冬;海湾面积广;水浅;泥沙来源丰富;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
(2)有利条件:深水海域面积大;岸线长;海湾口小,海湾外有岛屿,风浪小;河流入海泥沙少,岸线稳定。
不利条件;水下地形复杂,航道曲折,不利航行。
(3)原材料来自区外;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产品种类多、产业间需紧密联系;企业分布相对较分散。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甲海湾泥沙受冬或夏洋流的影响,主要考虑该海域的冬、夏洋流的强弱;读图可知,该沿岸流自北向南流,甲海湾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沿岸流势力弱,而冬季受偏北风影响,沿岸流势力较强,可以携带较多的泥沙至海湾堆积,因此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冬季的沿岸流;甲海湾淤泥质滩涂面积广的原因主要从泥沙来源丰富、海浪侵蚀力的大小进行分析。读图可知,甲海湾面积较大,且水深较浅,靠近河流入海口,沿岸还有沿岸流,均可挟带泥沙,泥沙的来源丰富;海湾海岸线较为曲折,风力较小,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利于泥沙堆积。因此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
(2)港口建设的条件主要从陆域和水域两方面进行分析。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水域条件、陆域条件、施工建设条件等,主要决定港口位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乙海湾水较深,利于大型船舶停靠;读图可知,乙海湾海岸线特别曲折,海岸长;但乙海湾多岛屿分布,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航道需要不断绕过岛屿,航道较为狭窄且曲折,不利于船舶通行,进出港不便。
(3)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物流业还需考虑货运量,即运输需求量。根据材料可知,宁德市主导产业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但该地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原材料来自区外,原料运输量大,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利于原料的运入;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因此其产品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产品出口量大,外贸量大,外贸运输需求量大,产品出口高度依赖便利的交通条件(物流服务业);宁德市的主导产业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产品种类多、产联系紧密、生产协作强、产业链完善,运输的需求量大;读图可知,宁德市的工业区分为若干个,彼此有一定的距离,布局较为分散,也增加了运输需求。
【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营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营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
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
28.【答案】(1)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量波动大。
(2)向南;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有港口;吸引投资较多;经济增长较快;就业机会较多。(任答三点)
(3)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工业不发达;信息技术产业属技术密集型;吸纳劳动力较少。
(4)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工业品附加值低,宜海运;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某国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主要从该国粮食产量不稳定,气候条件导致各类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该国为印度,位于南亚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旱涝灾害频繁。受其影响,粮食产量不稳定,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该国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2)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分析,主要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往南部和西南部迁移。人口迁移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迁出地的推力来看,北部为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从迁入地的拉力来看,南部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
(3)分析国家产业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从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一般关系进行分析。城镇化比重较低,说明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较少,可从产业结构或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读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图可知,该国农业占比为17.7%,占比偏高;工业占比仅为29.1%,占比偏低;而工业设计的产业部门中,乙汽车、钢铁、化工和医药等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信息技术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因此该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少,对劳动的需求量有限,工业和服务业等吸纳的劳动力较少,导致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
(4)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主要从该国具备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印度人口众多且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劳动力丰富;出口导向型工业多为代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较低;该国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利于运输附加值较低的工业品;出口导向型工业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广阔;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利于产业集聚,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