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在河流长度和流域稳定的状态下,流域降水量越大,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加越明显。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河流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化图,甲、乙、丙、丁为三角洲形成的四个阶段,其间,河流长度和流域稳定,整个流域和海洋未经大的地质变动,丁阶段该河流流域的降水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个阶段,三角洲面积增加速度最快时段出现在( )
A.甲阶段 B.乙阶段 C.丙阶段 D.丁阶段
2.流域降水增多时,三角洲面积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中下游搬运能力增强 ②河口泥沙堆积量增多
③河流中上游侵蚀作用减弱 ④河流中游堆积作用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丁阶段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说明( )
A.流域径流量减少 B.人类活动干扰三角洲岸线
C.海浪侵蚀作用变强 D.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减弱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口三角洲是水域、陆域、气域的相互作用之地,具有丰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基地就集中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河口三角洲处于陆海交通枢纽地位,交通便利,海陆两栖运输有利于物流运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活跃。因此,河口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国际重要港口和物流中心。三角洲是陆地向水域的过渡带,河口三角洲的湿地、海岸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对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1.由图可知,在甲乙丙丁四个阶段,在甲阶段,三角洲面积在减少,在乙阶段,三角洲面积先减少,然后迅速增加,增加的速度最快,代表三角洲面积增加的折线最陡。
故答案为:B。
2.降大雨导致了下游河流搬运的沉积物增加,河水的冲刷作用变强,搬运能力增强;同时,由于沉积物增多,随着河水向下游流动,泥沙沉积在河口区域,促使三角洲面积扩大。
故答案为:A。
3.由图可知,丁阶段是现代社会以来后三角洲面积的变化情况, 丁阶段该河流流域的降水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所以河流径流量会变大,海浪侵蚀作用会变弱,河流搬运泥沙能力会变强,只能是人类活动干扰了三角洲岸线。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0日7时18分,印度尼西亚杜科诺火山喷发,火山灰柱最高处距峰顶约700m。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及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源自(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软流层
5.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
A.⑤ B.② C.③ D.④
6.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最可能导致( )
A.连续性暴雨 B.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日较差减小
【答案】4.D
5.C
6.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火山
【解析】【点评】火山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多不同类型的影响,熔岩流是流动的熔岩,在火山爆发时可能流入人类居住区,造成破坏和严重的人员伤亡。火山灰是由火山爆发时释放出的大量熔岩碎片、矿物质和岩屑组成的,可能会对周围地区的交通、建筑和农业产生影响。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毒气,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会造成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等。
4.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故答案为:D。
5.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近地面,俗称“大地暖大气”,大地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故答案为:C。
6.火山灰可以在大气中悬浮很长时间,并降低地面接受阳光的能量,导致地表温度较低。这将导致地面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减少,从而减小了太阳辐射的影响,使得日较差减小。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热气球是一个比空气轻,上半部是一个大气球状伞篮,下半部是吊篮的飞行器。热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通过喷火器加热空气,使气球内外部大气的密度产生差异,从而使球体产生浮力,整体发生位移。下图为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喷火器上方等压线分布图,其中a、b在热气球内,c、d在热气球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热气球上升过程中,气压最低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在热气球缓慢上升过程中( )
A.a处气流向下沉 B.b处气流向下沉
C.c处气流向上升 D.d处气流流向a处
【答案】7.C
8.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和气流分布,影响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同时,它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温度分布产生影响,对海面温度和海洋生产力分布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和理解热力环流对于气象、气候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7.近地面大气压强大于高空压强,ad处气压高于bc处,而a处受喷火器影响,气流做垂直运动,向b处汇聚,所以b压强大于c。
故答案为:C。
8.A、a处底部是喷火器,所以a处气流流向b处,A错误;
B、b处气流流向c处,B错误;
C、c处气流向下沉到d处,C错误
D、a处附近是低压,d处于a处是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于a处,d处气流流向a处。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世界某大洋边缘海域表层海水存在一势力较强的洋流,其对沿岸的气候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该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洋流为( )
A.南半球暖流 B.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北半球寒流
10.与同纬度周边其他海域相比,该海域( )
A.海水温度更高 B.海水盐度更低
C.气流上升作用较为明显 D.对流旺盛,降水多
【答案】9.B
10.B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9.由图中等温线可知,该处洋流从低温处流向高温处,是寒流,南半球的北部气温高,寒流向北流动。
故答案为:B。
10.寒流经过地区,降温减湿,减少水汽蒸发,所以海水温度更低,气流上升不明显,对流不旺盛,降水少,海水盐度更低。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草原一般是指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群落,按其所处的热量带可以划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下列左图示意热带草原景观,右图示意温带草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植被群落共有的特征是( )
A.植被种类 B.植被特征 C.季相变化 D.植被密度
12.与热带草原相比,温带草原( )
A.乔木占据优势 B.矮小的灌木较多
C.植被高度更高 D.常见大型动物迁徙活动
【答案】11.C
1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通过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调节,植被能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衍,并对环境起到维护和改善的作用。
11.无论是热带草原还是温带草原,都可能会经历季节性的干旱和雨季,植被的生长和景观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C。
12.温带草原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大部分蒸发或被草本植物吸收,对灌木来说,这种降水量可能不足以维持其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灌木在温带草原中相对较少,而热带草原乔木占优势,植被高度更高,常见大型动物迁徙。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世界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大差异性,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受气候、地形、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示意世界部分大洲2000年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2000年 人口/亿 36.11 8.17 8.86 2.96 5.31 0.30
占比/% 58.4 13.3 14.3 4.8 8.7 0.5
2020年 人口/亿 46.29 8.53 14.97 3.27 7.11 0.36
占比/% 57.5 10.6 18.6 4.1 8.8 0.4
13.表格所示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为(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14.人口占比最大的大洲,在人口分布上( )
A.沿海地区少于内陆 B.高原地区多于平原
C.北部地区多于南部 D.农耕区多于牧业区
【答案】13.B
14.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分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通常更适宜人居住和生产,因此在气候宜人的地区人口密集度往往更高。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价值影响着人口的分布。肥沃的农田、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有较高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因此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政治稳定和治安良好通常会吸引人口聚集。相反,战乱和政治动荡可能导致人口外流。文化氛围、宗教信仰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一些地区因为宗教圣地、文化名城等因素可能吸引大量人口。地理环境如山地、平原、沿海地区等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山区和高海拔地区通常人口密度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会更受人们欢迎,交通条件好的地区更便于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一些富含自然资源的地区可能会吸引人口聚居,例如煤矿、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13.由图可知,从2000年到2020年,欧洲的人口从8.17亿人增加到了8.53亿人,是各大洲之间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故答案为:B。
14.亚洲是人口占比最大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这些地区都是传统的农耕区,并且离海近,人口主要在平原生活。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江西省吉安市2000年以前一直属于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塌陷区”,人口外迁较多。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吉安市人口开始回流。下图示意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吉安市回流人口的首选地为( )
A.县城 B.地级市 C.村 D.南昌
16.吉安市人口回流会( )
A.提高县城第一产业比重 B.加剧县城老龄化的程度
C.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发展 D.优化南昌人口性别结构
【答案】15.A
16.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往往与就业机会密切相关,人们会选择离开原居地前往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的地方。因此,就业机会的分布会直接影响人口的迁移选择。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会影响人口的迁移。家长会选择迁徙到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地区,以谋求更好的教育条件。社会福利和医疗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口的迁移选择。人们倾向于选择离开生活条件相对困难的地方,前往福利和医疗资源更为丰富的地方。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例如,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可能会引发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政治稳定和治安状况对人口迁移也有影响。政治动荡、战乱可能导致人口的大规模外流,而政治稳定的地区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人口迁移还受到社交关系的影响。人们倾向选择迁徙到有亲友、同乡或同族聚居的地方,以便获得社会支持和适应新的环境。
15.由图可知, 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表中县城定居和购房的比例远超其他地区。
故答案为:A。
16.人口的增加会带动消费、促进市场需求,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因此,人口回流到县城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化石是指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化石的类型和数量对化石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下图为福建某山区地层结构图。
(1)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可能存在的地层为 (填字母代号,下同),两栖类动物最早可能存在的地层为
(2)说出爬行动物盛行时期所在的地层,并阐述该地层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3)简述古生物演化的特点。
【答案】(1)U;D
(2)S。环境特征:气候温暖湿润;陆地上裸子植物繁盛。
(3)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矿物与岩石
【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在第四纪以后最可能发现,U地层最可能存在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在石炭纪就有发育,所以D是两栖类动物最早可能存在的地层。
(2)爬行动物在侏罗纪盛行,对应S,侏罗纪时期氧气含量高,气候温暖湿润,陆地上的裸子植物繁盛,恐龙是当时的霸主。
(3)首先,古生物演化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种群经历了逐渐的演变和进化,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多细胞生物,从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有脊椎动物。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体现了生物种群演化的趋势,表明生物逐渐获得了更高级、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其次,古生物演化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在演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经历了逐渐的复杂化。最初的生物形态简单,结构简单,功能有限,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自然选择的作用,生物逐渐进化出了更复杂、更多样化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点评】古生物演化的特点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种演化趋势体现了生物种群逐渐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从简单的生物到复杂的生物,从低级的特征到高级的特征。这一演化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并塑造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18.(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较多,境内红色砂砾岩发育。江西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是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内秀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丹霞地貌一应俱全。下列左图示意龙虎山的地理位置,右图示意龙虎山狮头石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1)分析龙虎山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自然条件。
(2)阐述龙虎山景区狮头石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3)推测龙虎山丹霞地貌发育对该地区土壤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红色砂砾岩发育,岩性弱,容易受流水侵蚀;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2)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干热气候条件下生成红色砂砾岩;地质运动导致沉积岩被抬升至地表并出现裂隙;流水沿裂隙侵蚀形成狮头石。
(3)影响:土壤厚度变薄;养分流失。原因: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水土易被流水侵蚀。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龙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较多,这种气候条件导致了较强的水文作用,如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龙虎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红色砂砾岩,这种岩石在季风气候的作用下相对较软,容易受到流水的冲刷和侵蚀,这种特性有利于丹霞地貌的形成。龙虎山地势起伏较大,起伏不平,地形复杂,这种地形特征使得水流受阻、湍急,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有利于丹霞地貌的塑造和形成。
(2)龙虎山景区狮头石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狮头石所在的龙虎山地区在古地质时期曾经被海水淹没,海水中携带的泥沙等沉积物在长期的沉积作用下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岩层。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龙虎山的这些沉积岩层经历了挤压、抬升、变形等多次变化过程,并逐渐生成了耐侵蚀的红色砂砾岩。山区陆续经历了多次地质运动,其中包括地壳抬升和构造变形等过程,导致原本沉积在地下的砂石岩层被挤压抬升至地表,并出现了裂隙和裂缝等地质构造。在干燥的干热气候和大量降水的双重影响下,龙虎山地区的水文作用十分显著。沿着地质断层和裂缝处的流水侵蚀和冲刷了大量的砂砾岩层,经过漫长的时间沉积和沉淀,最终形成了狮头石等丹霞地貌景观。
(3)龙虎山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这种地形特点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和流失。在地势起伏大的情况下,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厚度变薄。龙虎山地区全年降水较多,加上地势起伏大的地形特点,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山区的河流会对土壤进行冲刷、侵蚀和搬运,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流失,从而造成养分流失的情况。
【点评】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和砂岩组成的,在地质作用和长时间的风化侵蚀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岩柱、岩峰、岩洞、岩壁等地貌景观。丹霞地貌的形态丰富多样,有的是直立陡峭的岩柱和怪石峰峦,有的是叠翠流泉的峡谷和溪流,还有的是奇形怪状的岩洞和天坑。这些景观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丹霞地貌以其红色岩石而著名,但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还会出现其他颜色的岩石,如黄色、白色、灰色等,使整个地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丹霞地貌环境独特,它既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因地貌特征而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着珍稀濒危的物种。
19.(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六),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在强台风影响下,产生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下图为该地区河流水系图,甲、乙、丙、丁为该地区四个重要的城市。
(1)该次风暴潮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城市是 。
(2)分析该地此次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
(3)列举此次风暴潮对河流两岸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丁
(2)适逢天文大潮,潮流水位较高;受强台风影响,风向与天文大潮叠加作用强烈;河流入海口呈喇叭形,潮流上溯中提高潮位;受台风降水影响,河流径流量大,河水与潮水顶托作用强烈,增强风暴潮势力。
(3)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河流水位迅速抬升,淹没城市、农田;沿海养殖业受到影响,损失严重。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丁处位于河流入海口,而甲、乙、丙三个城市都位于海岸边,距离入海口较远,所以丁受灾最严重。
(2)风暴潮发生时,恰逢天文大潮,潮流水位本身较为高,使得原本就高的潮位进一步上升,为风暴潮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地区受到强台风的影响,强风顺着台风路径吹向海岸线,与天文大潮的高水位叠加作用,强烈的风力推进海水到岸,增大了风暴潮的袭击范围和强度。该地河流入海口形状呈喇叭形,这种地形特点会导致潮流水位在河口地区的上溯,增加了潮水涌入内陆造成风暴潮灾害的可能性。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水与潮水顶托作用加剧,河水排不出去,潮水排不进来,形成堵塞,加剧了风暴潮势力,造成灾害更为严重。
(3)风暴潮带来的海水倒灌到河流两岸地区,导致淡水与海水混合,造成水质变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风暴潮引起河流水位急剧上升,导致沿岸城市和农田遭受淹没,给居民生活和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许多沿海地区进行养殖业,风暴潮的袭击导致养殖场遭受破坏,海水淹没养殖场地,造成损失严重并影响当地养殖业的继续经营。
【点评】风暴潮对河流两岸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包括海水倒灌导致水质变差、河流水位迅速抬升引发城市和农田淹没、以及影响沿海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这些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1 / 1广西桂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在河流长度和流域稳定的状态下,流域降水量越大,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加越明显。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河流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化图,甲、乙、丙、丁为三角洲形成的四个阶段,其间,河流长度和流域稳定,整个流域和海洋未经大的地质变动,丁阶段该河流流域的降水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个阶段,三角洲面积增加速度最快时段出现在( )
A.甲阶段 B.乙阶段 C.丙阶段 D.丁阶段
2.流域降水增多时,三角洲面积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中下游搬运能力增强 ②河口泥沙堆积量增多
③河流中上游侵蚀作用减弱 ④河流中游堆积作用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丁阶段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说明( )
A.流域径流量减少 B.人类活动干扰三角洲岸线
C.海浪侵蚀作用变强 D.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减弱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0日7时18分,印度尼西亚杜科诺火山喷发,火山灰柱最高处距峰顶约700m。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及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源自(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软流层
5.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
A.⑤ B.② C.③ D.④
6.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最可能导致( )
A.连续性暴雨 B.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日较差减小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热气球是一个比空气轻,上半部是一个大气球状伞篮,下半部是吊篮的飞行器。热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通过喷火器加热空气,使气球内外部大气的密度产生差异,从而使球体产生浮力,整体发生位移。下图为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喷火器上方等压线分布图,其中a、b在热气球内,c、d在热气球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热气球上升过程中,气压最低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在热气球缓慢上升过程中( )
A.a处气流向下沉 B.b处气流向下沉
C.c处气流向上升 D.d处气流流向a处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世界某大洋边缘海域表层海水存在一势力较强的洋流,其对沿岸的气候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该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洋流为( )
A.南半球暖流 B.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北半球寒流
10.与同纬度周边其他海域相比,该海域( )
A.海水温度更高 B.海水盐度更低
C.气流上升作用较为明显 D.对流旺盛,降水多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草原一般是指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群落,按其所处的热量带可以划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下列左图示意热带草原景观,右图示意温带草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植被群落共有的特征是( )
A.植被种类 B.植被特征 C.季相变化 D.植被密度
12.与热带草原相比,温带草原( )
A.乔木占据优势 B.矮小的灌木较多
C.植被高度更高 D.常见大型动物迁徙活动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世界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大差异性,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受气候、地形、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示意世界部分大洲2000年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2000年 人口/亿 36.11 8.17 8.86 2.96 5.31 0.30
占比/% 58.4 13.3 14.3 4.8 8.7 0.5
2020年 人口/亿 46.29 8.53 14.97 3.27 7.11 0.36
占比/% 57.5 10.6 18.6 4.1 8.8 0.4
13.表格所示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为(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14.人口占比最大的大洲,在人口分布上( )
A.沿海地区少于内陆 B.高原地区多于平原
C.北部地区多于南部 D.农耕区多于牧业区
(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江西省吉安市2000年以前一直属于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塌陷区”,人口外迁较多。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吉安市人口开始回流。下图示意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吉安市回流人口的首选地为( )
A.县城 B.地级市 C.村 D.南昌
16.吉安市人口回流会( )
A.提高县城第一产业比重 B.加剧县城老龄化的程度
C.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发展 D.优化南昌人口性别结构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化石是指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化石的类型和数量对化石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下图为福建某山区地层结构图。
(1)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可能存在的地层为 (填字母代号,下同),两栖类动物最早可能存在的地层为
(2)说出爬行动物盛行时期所在的地层,并阐述该地层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3)简述古生物演化的特点。
18.(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较多,境内红色砂砾岩发育。江西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是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内秀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丹霞地貌一应俱全。下列左图示意龙虎山的地理位置,右图示意龙虎山狮头石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1)分析龙虎山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自然条件。
(2)阐述龙虎山景区狮头石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3)推测龙虎山丹霞地貌发育对该地区土壤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19.(2024高一下·桂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六),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在强台风影响下,产生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下图为该地区河流水系图,甲、乙、丙、丁为该地区四个重要的城市。
(1)该次风暴潮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城市是 。
(2)分析该地此次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
(3)列举此次风暴潮对河流两岸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口三角洲是水域、陆域、气域的相互作用之地,具有丰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基地就集中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河口三角洲处于陆海交通枢纽地位,交通便利,海陆两栖运输有利于物流运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活跃。因此,河口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国际重要港口和物流中心。三角洲是陆地向水域的过渡带,河口三角洲的湿地、海岸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对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1.由图可知,在甲乙丙丁四个阶段,在甲阶段,三角洲面积在减少,在乙阶段,三角洲面积先减少,然后迅速增加,增加的速度最快,代表三角洲面积增加的折线最陡。
故答案为:B。
2.降大雨导致了下游河流搬运的沉积物增加,河水的冲刷作用变强,搬运能力增强;同时,由于沉积物增多,随着河水向下游流动,泥沙沉积在河口区域,促使三角洲面积扩大。
故答案为:A。
3.由图可知,丁阶段是现代社会以来后三角洲面积的变化情况, 丁阶段该河流流域的降水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所以河流径流量会变大,海浪侵蚀作用会变弱,河流搬运泥沙能力会变强,只能是人类活动干扰了三角洲岸线。
故答案为:B。
【答案】4.D
5.C
6.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火山
【解析】【点评】火山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多不同类型的影响,熔岩流是流动的熔岩,在火山爆发时可能流入人类居住区,造成破坏和严重的人员伤亡。火山灰是由火山爆发时释放出的大量熔岩碎片、矿物质和岩屑组成的,可能会对周围地区的交通、建筑和农业产生影响。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毒气,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会造成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等。
4.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故答案为:D。
5.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近地面,俗称“大地暖大气”,大地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故答案为:C。
6.火山灰可以在大气中悬浮很长时间,并降低地面接受阳光的能量,导致地表温度较低。这将导致地面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减少,从而减小了太阳辐射的影响,使得日较差减小。
故答案为:D。
【答案】7.C
8.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和气流分布,影响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同时,它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温度分布产生影响,对海面温度和海洋生产力分布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和理解热力环流对于气象、气候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7.近地面大气压强大于高空压强,ad处气压高于bc处,而a处受喷火器影响,气流做垂直运动,向b处汇聚,所以b压强大于c。
故答案为:C。
8.A、a处底部是喷火器,所以a处气流流向b处,A错误;
B、b处气流流向c处,B错误;
C、c处气流向下沉到d处,C错误
D、a处附近是低压,d处于a处是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于a处,d处气流流向a处。
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B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9.由图中等温线可知,该处洋流从低温处流向高温处,是寒流,南半球的北部气温高,寒流向北流动。
故答案为:B。
10.寒流经过地区,降温减湿,减少水汽蒸发,所以海水温度更低,气流上升不明显,对流不旺盛,降水少,海水盐度更低。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通过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调节,植被能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衍,并对环境起到维护和改善的作用。
11.无论是热带草原还是温带草原,都可能会经历季节性的干旱和雨季,植被的生长和景观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C。
12.温带草原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大部分蒸发或被草本植物吸收,对灌木来说,这种降水量可能不足以维持其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灌木在温带草原中相对较少,而热带草原乔木占优势,植被高度更高,常见大型动物迁徙。
故答案为:B。
【答案】13.B
14.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分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通常更适宜人居住和生产,因此在气候宜人的地区人口密集度往往更高。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价值影响着人口的分布。肥沃的农田、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有较高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因此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政治稳定和治安良好通常会吸引人口聚集。相反,战乱和政治动荡可能导致人口外流。文化氛围、宗教信仰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一些地区因为宗教圣地、文化名城等因素可能吸引大量人口。地理环境如山地、平原、沿海地区等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山区和高海拔地区通常人口密度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会更受人们欢迎,交通条件好的地区更便于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一些富含自然资源的地区可能会吸引人口聚居,例如煤矿、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13.由图可知,从2000年到2020年,欧洲的人口从8.17亿人增加到了8.53亿人,是各大洲之间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故答案为:B。
14.亚洲是人口占比最大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这些地区都是传统的农耕区,并且离海近,人口主要在平原生活。
故答案为:D。
【答案】15.A
16.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往往与就业机会密切相关,人们会选择离开原居地前往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的地方。因此,就业机会的分布会直接影响人口的迁移选择。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会影响人口的迁移。家长会选择迁徙到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地区,以谋求更好的教育条件。社会福利和医疗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口的迁移选择。人们倾向于选择离开生活条件相对困难的地方,前往福利和医疗资源更为丰富的地方。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例如,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可能会引发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政治稳定和治安状况对人口迁移也有影响。政治动荡、战乱可能导致人口的大规模外流,而政治稳定的地区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人口迁移还受到社交关系的影响。人们倾向选择迁徙到有亲友、同乡或同族聚居的地方,以便获得社会支持和适应新的环境。
15.由图可知, 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表中县城定居和购房的比例远超其他地区。
故答案为:A。
16.人口的增加会带动消费、促进市场需求,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因此,人口回流到县城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故答案为:C。
17.【答案】(1)U;D
(2)S。环境特征:气候温暖湿润;陆地上裸子植物繁盛。
(3)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矿物与岩石
【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在第四纪以后最可能发现,U地层最可能存在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在石炭纪就有发育,所以D是两栖类动物最早可能存在的地层。
(2)爬行动物在侏罗纪盛行,对应S,侏罗纪时期氧气含量高,气候温暖湿润,陆地上的裸子植物繁盛,恐龙是当时的霸主。
(3)首先,古生物演化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种群经历了逐渐的演变和进化,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多细胞生物,从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有脊椎动物。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体现了生物种群演化的趋势,表明生物逐渐获得了更高级、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其次,古生物演化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在演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经历了逐渐的复杂化。最初的生物形态简单,结构简单,功能有限,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自然选择的作用,生物逐渐进化出了更复杂、更多样化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点评】古生物演化的特点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种演化趋势体现了生物种群逐渐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从简单的生物到复杂的生物,从低级的特征到高级的特征。这一演化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并塑造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18.【答案】(1)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红色砂砾岩发育,岩性弱,容易受流水侵蚀;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2)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干热气候条件下生成红色砂砾岩;地质运动导致沉积岩被抬升至地表并出现裂隙;流水沿裂隙侵蚀形成狮头石。
(3)影响:土壤厚度变薄;养分流失。原因: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水土易被流水侵蚀。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龙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较多,这种气候条件导致了较强的水文作用,如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龙虎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红色砂砾岩,这种岩石在季风气候的作用下相对较软,容易受到流水的冲刷和侵蚀,这种特性有利于丹霞地貌的形成。龙虎山地势起伏较大,起伏不平,地形复杂,这种地形特征使得水流受阻、湍急,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有利于丹霞地貌的塑造和形成。
(2)龙虎山景区狮头石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狮头石所在的龙虎山地区在古地质时期曾经被海水淹没,海水中携带的泥沙等沉积物在长期的沉积作用下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岩层。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龙虎山的这些沉积岩层经历了挤压、抬升、变形等多次变化过程,并逐渐生成了耐侵蚀的红色砂砾岩。山区陆续经历了多次地质运动,其中包括地壳抬升和构造变形等过程,导致原本沉积在地下的砂石岩层被挤压抬升至地表,并出现了裂隙和裂缝等地质构造。在干燥的干热气候和大量降水的双重影响下,龙虎山地区的水文作用十分显著。沿着地质断层和裂缝处的流水侵蚀和冲刷了大量的砂砾岩层,经过漫长的时间沉积和沉淀,最终形成了狮头石等丹霞地貌景观。
(3)龙虎山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这种地形特点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和流失。在地势起伏大的情况下,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厚度变薄。龙虎山地区全年降水较多,加上地势起伏大的地形特点,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山区的河流会对土壤进行冲刷、侵蚀和搬运,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流失,从而造成养分流失的情况。
【点评】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和砂岩组成的,在地质作用和长时间的风化侵蚀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岩柱、岩峰、岩洞、岩壁等地貌景观。丹霞地貌的形态丰富多样,有的是直立陡峭的岩柱和怪石峰峦,有的是叠翠流泉的峡谷和溪流,还有的是奇形怪状的岩洞和天坑。这些景观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丹霞地貌以其红色岩石而著名,但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还会出现其他颜色的岩石,如黄色、白色、灰色等,使整个地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丹霞地貌环境独特,它既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因地貌特征而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着珍稀濒危的物种。
19.【答案】(1)丁
(2)适逢天文大潮,潮流水位较高;受强台风影响,风向与天文大潮叠加作用强烈;河流入海口呈喇叭形,潮流上溯中提高潮位;受台风降水影响,河流径流量大,河水与潮水顶托作用强烈,增强风暴潮势力。
(3)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河流水位迅速抬升,淹没城市、农田;沿海养殖业受到影响,损失严重。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丁处位于河流入海口,而甲、乙、丙三个城市都位于海岸边,距离入海口较远,所以丁受灾最严重。
(2)风暴潮发生时,恰逢天文大潮,潮流水位本身较为高,使得原本就高的潮位进一步上升,为风暴潮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地区受到强台风的影响,强风顺着台风路径吹向海岸线,与天文大潮的高水位叠加作用,强烈的风力推进海水到岸,增大了风暴潮的袭击范围和强度。该地河流入海口形状呈喇叭形,这种地形特点会导致潮流水位在河口地区的上溯,增加了潮水涌入内陆造成风暴潮灾害的可能性。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水与潮水顶托作用加剧,河水排不出去,潮水排不进来,形成堵塞,加剧了风暴潮势力,造成灾害更为严重。
(3)风暴潮带来的海水倒灌到河流两岸地区,导致淡水与海水混合,造成水质变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风暴潮引起河流水位急剧上升,导致沿岸城市和农田遭受淹没,给居民生活和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许多沿海地区进行养殖业,风暴潮的袭击导致养殖场遭受破坏,海水淹没养殖场地,造成损失严重并影响当地养殖业的继续经营。
【点评】风暴潮对河流两岸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包括海水倒灌导致水质变差、河流水位迅速抬升引发城市和农田淹没、以及影响沿海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这些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