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21: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
2.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知背景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新疆域》是作者为《洛杉矶时报》科学专栏撰写的文章的结集。
用阿西莫夫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话来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是编排在一起的,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的章节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关联。但因说明的内容不同,所以又是各自独立的。
夯基础
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遗骸( )  骨骼( )   携带( )
褶皱( )  追溯( )   流逝( )
两栖( )  劫难( )   衍射( )
潮汐( )  殒命( )   鸟臀目( )   
yǔn石( ) 金属yī(  )   
zhě
shì
tún
hái


xié

jié
yǔn


yǎn

识文本
1.阅读《恐龙无处不有》,思考: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2.《被压扁的沙子》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被压扁的沙子》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撞击说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火山说
任务一:比较分析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1.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任务二:分析文章推理论证思路
1.《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结构文章的?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作出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作出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逻辑顺序
推理论证: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被压扁的沙子》中作者是怎么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这个观点的?
(1)有论据验证的理论: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④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通过以上例子,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①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②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2)有事实依据:
通过以上例子,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任务三: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即非常纯的沙子。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学习目标回顾:
1.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
2.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下列对《恐龙无处不有》⑤~⑨段中的词语和说明方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⑥段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
B.第⑨段最后一句中的“似乎”表示推测。因为作者不能确定“(那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说得不那么绝对,留有余地。
C.第⑥段中“‘板块构造’理论很快地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及时、意义重大。
D.第⑧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的形成时间。
答案:C
解析:C项解说错误,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科学性。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试分析句子标红的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推侧,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确定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