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09: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 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识记明、清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明朝的民族政策,海疆危机。
2.难点:明朝政治体制变化;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逐渐统一南方大部分地区。
(2)建立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3)取代元朝: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2、巩固措施
(1)废丞相
①内容: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严令子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②目的:加强皇权
③影响:加强了皇权,防止权臣专权;政务繁多,皇帝工作压力倍增。
设置内阁
①背景:废除宰相之后,皇帝工作压力加倍
②定义: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③职权: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内阁成员无法参与政事决策
④性质: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辅助皇帝的秘书机构
宦官专权
①背景:宦官比内阁更多的得到皇帝的信任
②权力:内延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皇帝批红的权力
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①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
②时间:15世纪前期
③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的支持
④概况: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⑤影响:积极方面: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消极方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戚继光抗倭
背景: 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禁海外贸易,导致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为乱地方。
(2)措施: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平倭,后来政府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结果: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侵略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经略边疆
(1)蒙古:瓦剌和鞑靼有战有和;修筑长城、土木之变;订立和议、册封、互市贸易
(2)藏族:封授;设立行都指挥司等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
(3)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
影响: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清朝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2、明清易代
①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
③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④明朝灭亡:1644年,明末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
⑤清军入关:1644年, 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
⑥清朝统一:清军入关后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达标检测
1.“我朝阁臣虽无丞相之名,实有辅佐之责。自朝廷大礼大政以及人才进退、民生休戚,举天下国家之务,事无巨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阁臣的参政权扩大
C.受到宦官的牵制 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因直接领导六部而政务繁忙。为解决此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常设的辅佑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它是( )
A.内朝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内阁
3.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内阁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 B.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C.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D.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4.有文献记载:“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材料中体现
A.内阁学士权力比宰相大 B.内阁学士掌握实际决策权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设立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5.明朝洪武年间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
A.解决了地方问题 B.君主权力的强化
C.边患的日益严重 D.军权的分化制衡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扬州十日”是扬州人民反抗清“剃发令”的结果
B.“嘉定三屠”中阵亡的将领是阎应元
C.圈地加深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造成社会动荡,康熙晚年才“永行禁止”
D.投充是满族统治者强行推行的掠夺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7.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皇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B.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8.《明会典》载:“内阁行移,皆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由此可知,明朝内阁的设置( )
A.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B.剥夺了都察院的权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9.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第三次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帝问群臣当复进否,群臣唯唯,惟阁臣(杨)荣(金)幼孜从容言宜班师,帝许之"。由此可见,当时( )
A.内阁具有辅佐功能 B.决策民主化程度高
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政治统治相当昏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