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目录
教学目标
01.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03.
教学资源
04.
教学方法
05.
教学过程
06.
教学反思
0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节的例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本节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图形与几何内容及本单元认识三角形、本单元的三角形的特性、两点之间距离的学习,对三角形的特性已经有了一定的的认识,能够从生活当中指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掌握和理解
3.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建筑物的形状是三角形、自行车的车架、衣架……等等
重难点
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图形与几何内容及本单元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两点之间距离的学习,对三角形的特性已经有了一定的的认识,能够从生活当中指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已经积淀了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全班40人中25人基础知识牢固,在听、说、读、写、思考方面快、稳、准。8名学生基础不够扎实,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或旁边指导。7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在以前的学习中,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等经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并不陌生。
2.能力与方法方面: 本班25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比较突出,能够很好的带动其他的孩子。本班大部分孩子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的教学方法所以多数孩子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并完成任务。7名学生反应比较慢、理解能力不够、注意力不太集中,需要特别的关注。3.认知方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角、线段也知道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高和底。
教学资源
1.课程标准
2.教科书
3.多媒体课件
4.多媒体教学设备
5.纸条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提问发
3.讨论法
4.示范法
5.练习实践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学科特点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探究中感受、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道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合作等能力。
37位学生完整的完成了操作单。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小组长的价值。还有教师清晰的交代要求的重要性。未完成的三位学生书写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并不会寻求别人的帮助。课后单独交流并指导了课堂内容。
这里教师讲的有点多,主要目的是引出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这个部分也是我备课使得一个难点。
结论中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并提高总结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理解简便方法达到目标二。做题过程中学生已经体现出掌握了简便的方法,老师再次总结出简便方法是针对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缓慢的学生。
这道题的六个小棒的位置没设计好,应该放在一行。这样的形式显示以后学生认为在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10位学生未能完成任务。讲解以后没及时改错。
课堂任务情况:
30位同学完全正确完成了课堂任务。达到了全班的75%。
3位同学未能完成实验单。达到了全班的0.75%。
9位同学未能完成巩固练习第二题。达到了全班的22.5%。
教学反思
反思:
刚开始培养4人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课堂进行的与我的设计并无大出入所以认为设计学生、设计内容等到位了。
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上课时自己感觉到啰嗦,重复等问题。
语速快、有没用的废话、口头禅养成的迹象,比如《恩、阿、理解我的意思吗?》等。原因有语言的不熟练和紧张导致出现以上情况。
老师口头夸赞语言少。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减弱,课堂气氛冷清。
感谢老师们的倾听希望给予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