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走进微观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走进微观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15 22: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 走进微观
作业目标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了解物质世界的大致尺度
作业用时 建议用时:15 min 实际用时 min
答错题题序
【基础作业】
1.下列将微观粒子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质子——原子核 
C.原子核——原子——质子
D.质子——原子——原子核
2.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以氢原子为例,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 )
A    B    C    D
3.通常,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1911年,科学家 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其中,原子核带 (选填“正”或“负”)电。
【能力作业】
4.如图,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 ( )
A.质量极大,体积极小
B.质量极小,体积极小
C.质量极大,体积极大
D.质量极小,体积极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子是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的 
B.质子是人们最早发现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查德威克提出的 
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素养作业】
6.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孙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孙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作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7.为了探究分子的直径的大小,我们可以将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看到油酸在水面上会尽可能地扩张开来,形成单分子油膜,如图所示。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分子油膜的厚度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现将一滴体积为1 mm3的油酸放在水面上,让其均匀散开,其扩散面积可达3 m2。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有多大。
参考答案
基础作业
1.A 2.C
3.卢瑟福 正
能力作业
4.A 5.D
素养作业
6.(1)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核
(2)推理 模型
7.解: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等于油分子的直径,
所以油分子的直径:d==≈3.3×10-7 mm=3.3×10-10 m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