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22:16: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助学 1.自由朗读古诗,了解诗歌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习俗。 2.搜集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3.尝试给书后词语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板块 课中探学 教师活动 作业评价
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用时:3分钟〕 1.学生观看“元”字的演变过程。 2.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3.学生交流家乡在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 1.课件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猜猜是什么字。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1.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贴春联、守岁、放爆竹、拜年、年蒸、掸尘…… 2.读好《元日》的停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积累描写春节的诗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4.默写古诗《元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用时:7分钟〕 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读。 2.朗读古诗,将诗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圈出习俗,交流探究,了解大意。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2.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 3.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然后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 〔用时:20分钟〕 1.学生根据情景展开想象,描述诗的画面。 2.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并交流。 3.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 4.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1.创设意境,引导想象。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 3.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 4.尝试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读出情景。〔用时:10分钟〕 1.学生自由读描写春节的诗句。 2.学生回顾诗句中展现的春节习俗活动的画面。 3.学生想象情景,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描写春节的诗句,学生自由读。 2.议一议:说说这首诗中诗人描写的是春节的哪些难忘情景。 3.融入情景,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板块 课中探学 教师活动 作业评价
一、复习导入。〔用时:3分钟〕 1.背诵《元日》。 2.交流上节课学习《元日》的方法。 3.听范读录音,熟读古诗,注意“惠、崇”二字的读音和写法。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1.复习导入。 2.巩固方法: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3.板书诗题,读懂诗题。 1.选字填空。 (1)欲 浴: ( )望( )浴 佳 加: ( )节( )倍 (3)异 导: ()乡向( ) 酒 洒: ( )杯( )落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的思念之情。 3.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把下列古诗名句补充完整。 (1)但愿( ),千里共禅娟。 (2)今夜( )人尽望。不知( )落谁家。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 (4)待到( ),还来就菊花。
二、感受节奏,感知诗意。〔用时:7分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等方式汇报交流。 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教师点拨:“欲断魂”“借问”“异乡”“佳节”“倍”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茱萸”这种植物。
三、品读诗句,悟意明情。〔用时:25分钟〕 1.入情入境,感受《清明》的愁绪。 (1)感知“纷纷”的精妙。 (2)展开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境。 (3)学生扮演行人,教师扮演牧童,读诗中第三、四两句。 2.感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浓浓的思乡情。 (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相关的情景然后交流。 (2)了解王维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3)想象体验。 1.创设情境,引导感受《清明》的愁绪。 (1)“纷纷”指的是什么?诗中除了“雨纷纷”,还有什么是“纷纷”的? (2)拓展想象,理解“欲断魂”,体会诗人的心境。 (3)情境体验。 2.引导品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浓浓的思乡情。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补充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的背景。 (3)看着这样的场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四、总结拓展,积累古诗。〔用时:5分钟〕 1.再读古诗。 2.全班交流三首诗中描绘的风俗活动。 3.收集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1.齐读本课的三首古诗。 2.师提问:分别说说三首诗中的风俗活动。 3.课外收集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板书设计 元日 燃 放 爆 竹 喝 屠 苏 酒 新 —— 旧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
课后延学 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拓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完成一份春节小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