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2018/12/3
阅读是一次猜谜,也是精神上的一次伟大历险。
——题记2018/12/3
相信未来
食指2018/12/3<1>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2>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希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2018/12/3<3>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4>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2018/12/3<5>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6>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2018/12/3<7>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2018/12/3 如何猜谜:3.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2.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包括注释
和题目。1.了解诗人经历、思想、艺术风格以及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关注诗人与时代的互动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3: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关注诗人与时代的互动
2: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
寻找并探讨意象的内涵,并进一步思考诗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2018/12/3 第1节:
面对物质的贫困,诗人坚定地相信未来
第2节:
面对精神上的贫困,诗人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
第3节:
在困境中诗人奏响激昂的音调
——相信未来2018/12/3解谜1:理清脉络 第4节:解释相信未来的原因
第5节:诗人阐明自己不关注人们当下的态度
第6节:诗人相信“人们”最终会给“我们”以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7节:诗人发出“相信未来”的号召,并指出“相信未来”是出于“相信生命”。
2018/12/32018/12/3本诗的总体结构第1-3节 面对痛苦的生活,坚定地选择相信未来。
第4-6节 剖白内心,阐明相信未来的原因。
第7节 向人们发出热情呼唤,号召人们相未来,相信生命。思想逐层深入
感情渐趋高昂2018/12/3小组合作:
1、试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
2、联系全诗,试对所找出的意象进行解读;解谜二:解读意象,把握主旨 2018/12/3第一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纯洁无暇生活贫困
但依然
保持乐观2018/12/3第二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泪水鲜花美好的事物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精神失落
但依然
存留希望2018/12/3第三节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不可遏抑的力量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难以阻挡的希望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祛除蒙昧的知识孩子的笔体天真执著昂扬向上
积极乐观
天真执著2018/12/3第5—6节:2018/12/3思考讨论:
诗中的意象可否分类?怎么分?提示:
可以分。根据意象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冷色的和暖色的。冷色的如蜘蛛网、灰烬的余烟、深秋的露水、腐烂的皮肉等;暖色的如美丽的雪花、天边的排浪、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的漂亮的笔杆等。冷色的代表着黑暗的、腐朽的力量,而暖色的则给人以希望。2018/12/3 1968年,当时被称作“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正席卷神州。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首都的大街小巷被“串联”的人潮和狂热的口号所淹没。在一片疯狂中,年轻的诗人投进了诗歌的怀抱,写出了一首首抒发真性情的“青春之歌”。这些诗像放飞于心灵之野的金蜂,立刻招引了同龄人兴奋不已的注视,在自由的民间迅即传播。 解谜三:“1968”——时代2018/12/3疯狂岁月——大字报大字报不知是否为文革的发明,但肯定在文革发展到了极致。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铺天盖地,势如潮涌。 2018/12/3疯狂岁月——红卫兵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2018/12/3疯狂岁月——个人崇拜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文革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于一代伟人变成了全国人民顶礼摩拜的神。
2018/12/3疯狂岁月——批斗会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成为批斗会的对象。 2018/12/3揭谜:
“文革”时期,社会动荡,从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无数人陷入了物质上的贫穷困厄和精神上的迷惘混乱之中,感到无法把握自身与民族的命运。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坏性运动面前,食指以一个诗人特有的敏锐、热情和理性,以对历史和生命本身的坚定信仰, 不畏迫害,向整个民族和社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这就是“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1、精心选择的意象
2、艺术手法——反复
3、语言——凝重激情兼而有之,音韵铿锵。
4、结构方式——层层深入
5、形式——四句一节,整饬严谨,又富有变化。
2018/12/3艺术特色:2018/12/3小结 诗人林莽:“《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 “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和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他的诗歌直接影响了“朦胧派”诗人,如北岛、顾城、舒婷等。2018/12/3补充:关于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 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967年写下《鱼儿三部曲》 ,《海洋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均完成于1968年 关于笔名:
食指认为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点绝对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于是他用“食指”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争与解嘲。 2018/12/32018/12/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QQ:764723079
作业布置:
1、课后自由选择三个诗中的句子试行分析,每句分析至少70字,不含诗句。(书面作业)
要求:a、要引用诗中句子
b、要解析句中情感和所用表现手法
c、要分析所用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艺术效果
2、课下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汪国真《热爱生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试就其中一首与《相信未来》作一比较,并谈谈你的认识。(口头作业)拓展: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18/12/32018/12/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QQ:764723079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2018/12/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QQ:764723079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侯暂且忍耐, 相信吧,快乐日子一定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着憧憬, 尽管生活在忧郁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课件18张PPT。预言何
其
芳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十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的诗集《预言》是中国现代融汇传统诗词与西方诗词诗艺最完美的抒情诗集 。 《预言》的写作背景:
《预言》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体现了诗人30年代初到抗战前的创作风貌,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诗人在梦的轻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的心灵语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通过日子这个意象说明了诗人常日里守望的孤独,憧憬的寂寥 。
“心跳的日子”到来时将是怎样的畅怀?第三节?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比喻,渲染,情景交融。这一节写我对“你”的热情诉说。第一句说明爱恋的时间长,情感蓄积之久。火光映衬我的低低的自己的歌,我们看到了青春热情中的深沉;歌声以火光来比拟,主要突出了沉郁又高扬的特征。交织着喜悦与沉郁,这正是爱神附身的真实表现。?
此为,“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让人不禁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伶与落魄。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比喻,对比,以景衬情。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之绪。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了作者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甚至,你的足音消失,都上如此的静穆!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 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
? “我给自己编成了一个故事,我想像在一个没有没有人迹的山林中有一所茅舍,住着一位因为犯神的法律而被贬谪的仙女。当她离开天国时预言之神向她说,若干年后一位年轻的……但那骄傲的脚步声踟躇了一会儿,便向前响去,消失在黑暗里了。”
“这就是你给自己的预言吗?为什么那年轻的神不被留下呢?”
“假若被留下了他便要失去他永久的青春,正如那束连翘花,插在我的瓶里便成为最易凋谢的花了,几天后便飘落在地上像一些金色的足印。”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再联系材料,你觉得诗中“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
诗人在这里赋予“预言”怎样的特殊意义?诗人赋予“预言”怎样特殊的意义?
“预言”出现在首节“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和末节“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使“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的“得与失”“取与舍”“蛊惑与抗拒”之间的抉择。在“留下的悲哀”与“失悔的美丽”之间对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这种抽象的哲思被表现为一个幻美的神话故事的外在形式。“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
《预言》运用了女性特征的象征性意象,描绘了一位来自“温郁的南方”,有着“银铃的歌声”的“年轻的神”。《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感叹与失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 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说,诗人说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
这种“镜花水月”风格首先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意境意象的创造上,表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特性。在情绪心态及感觉方式上,体现为强烈的梦幻冥想色彩。在诗歌传达方式与艺术效果上,形成极为独特的虚幻迷离的风格特征。 (3)、诗人说自己的创作追求:“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梦中道路》)怎样理解这种“镜花水月”?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吗? 也就是说,凭借一个闪念去展开联想,把捉住记忆里的一个个印象,再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读完全诗,意念总不能明确起来,也许是诗人内心涌起一种灵感,也许是对人生的一种宝贵体验,得到神佑的一刹那的显像。诗人并无意于让“神”明确起来,只是真实传达了人与神灵相遇的那美好而易逝的瞬间。
比如,在这首诗中,“年轻的神”未谋面时,幻想“年轻的神”有着“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经过时的“疲劳的奔波”,将离开时“空寥的回声”。走时却是像“静穆的微风”一样飘过的“骄傲的足音”。通过对足音的具体化感觉来烘托成一个流动的意象世界。 何其芳在《预言》中展露了其语言方面惊人的才华,何其芳也许是现代诗人中语言最精美的,这源于他天生的对汉语语言的高度敏感。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主要是以听觉的产生和消失来构思的,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之感表达出来。 4、诗歌的艺术特色(1)、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夜风的私语”“麋鹿的蹄声”这样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以有声的特征。
(2)、用可视的意象去渲染“年轻的神”,把她和南方、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的联想起来。(3)、用鲜艳的色彩来点染这种意念的飘忽、短暂、不可挽留,伴之以明丽的光、绮丽的色,“虎皮的褥”“半生半死的藤”“夜的浓黑”等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容在朦胧的意象中。 (4)《预言》用和谐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抒情,使这朵小花具有鲜明的音乐美感的特质。全诗每节均为六行,大体上一、二、四、六行押韵,各节的韵脚又不完全相同,随抒情需要换韵。有时四、六行的韵又相同而与一、二相异。(5)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作者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6)语言含蓄
何其芳很注意诗歌的含蓄性的追求。他说:“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我曾有过一段多么热心的时间虽说多么短促。我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我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乐或辛酸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梦中道路》)
小结
本诗写的是一个令人心跳的约会,足音“渐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全诗构思的焦点在听觉的产生和消失上。全诗据此可分为三层: 一、足音渐近。1 二、由足音而生发的猜测、请求、哀告、倾诉的心灵体验过程。2~5 三、足音消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