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匆匆 第二课时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匆匆 第二课时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09:18: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单元 第3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匆匆》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匆匆》这篇课文,选自朱自清的散文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珍视。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文本,探讨了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而第二课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品味作者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价值。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匆匆》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于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引导他们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匆匆》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感知。在第二课时中,学生们对于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作者情感有着较高的兴趣和期待。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对于生命和时间的问题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和感悟课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对于某些深层次的哲理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经验不同,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综上所述,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作者情感、思考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也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
3.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核心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背课文。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匆匆》,谁第一个来背一背呢? 通过让学生背诵《匆匆》,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背诵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口语能力。同时,这种积极的互动和参与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二、研读文本 1.(1)学生听教师范读。 (2)生答: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生答: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2.(1)生读课文。 (2)生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3.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后全班交流。 4.生读课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5.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答:“徘徊”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学生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8.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3.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的流逝”的感受写下来,全班交流。 4.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发出了什么疑问呢? 课件出示: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5.作者面对时间的悄然流逝,只能徘徊、匆匆罢了,他真的会任凭时间就这样溜走吗?面对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提示:找到文中“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 6.体会“徘徊”在课文中的含义。 教师:是啊,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的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一种精神。所以大家要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像作者一样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学了这篇课文,大家是否联想到了哪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是名言警句呢? 课件出示: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通过描述园中葵和百川东流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诗人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警语,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进,以免日后后悔。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诗以“明日复明日”开头,表达了时间的无穷无尽和人们对明日的依赖与拖延。诗人警示人们,不要总是寄希望于明天,而是应该珍惜今天,把握现在,否则将会一事无成,空留遗憾。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王贞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佚名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8.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1.学习《匆匆》一文的第3自然段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配乐朗读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将学生引入文本之中。在轻音乐的烘托下,教师的朗读深情而动人,让学生仿佛能够触摸到时间流逝的痕迹,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这样的情境式引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将司空见惯的时间流逝写得如此感人,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挖掘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提出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朗读指导的教学环节设计精巧,通过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和朗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接触和理解文本,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引导他们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特别是强调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习惯,也锻炼了他们情感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在阅读和学习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3.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让学生用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受,并进行全班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益处良多。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这种交流方式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因此,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意识到时间的短暂和不可逆性,从而更加珍惜每一刻。同时,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此外,通过关注作者的疑问,学生还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反思自身对时间的态度。通过询问学生对作者是否任凭时间流逝的看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究作者内心的无奈与不甘。同时,提示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句“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则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反思和觉醒,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后,这一环节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时间观,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也让他们更加珍视时间,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6.通过深入解读课文中“徘徊”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焦虑,以及对于虚度光阴的深深不满。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教师进一步阐述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精神,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也激发了他们的向上心和进取心。最后,教师借此机会鼓励学生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的指南。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引导他们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 7.教师巧妙地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与珍惜时间相关的古诗词和名言警句,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欣赏这些充满哲理与美感的诗词警句时,深刻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与青春的短暂,从而激发了他们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情感共鸣。同时,这一环节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思考和分享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此外,这一教学环节还体现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8.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同时,通过背诵,学生能够锻炼记忆力,提高专注力和自律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这一环节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增强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的能力。
三、总结 学生自由朗读,互助互背。 教师:同学们读得太棒啦,会背的同学可以与同桌一起读读背背。 课堂总结巧妙融合了同伴互动与课文巩固,让学生在与同桌一起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与同桌的互动,学生能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积累并背诵关于惜时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匆 匆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飞逝匆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匆匆》的教学结束了,我的心头却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既有紧张刺激,又有深深的回味。 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同走进了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探寻那匆匆流逝的时光背后的深意。孩子们的朗读声此起彼伏,如同溪水潺潺,流淌着对时间的感悟。他们或深情款款,或慷慨激昂,将文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则在一旁静静聆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眉头紧锁,与他们一同感受着时间的匆匆与无情。 然而,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我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绪飘向了远方,或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时,我便会轻轻敲响黑板,或是用一句幽默的话语将他们拉回课堂。而每当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眼神,我便感到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反思这堂课,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我或许可以更加细腻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让他们的朗读更加传神。在讨论环节,我也可以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方式,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的来说,这堂《匆匆》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对时间的感悟与理解,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