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09: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
3.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
寒食节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中秋节
古诗三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言绝句
古诗三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hóng

hóu

七言绝句
《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hóng

hóu

[寒食]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
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相传当年晋公子重耳逃亡时,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君(晋文公),介子推不愿居功,带母亲隐居绵山,拒绝晋文公的封赏。晋文公无奈放火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纪念介子推,倡导忠诚、廉洁,晋文公下令这一天不许烧火,只能吃干粮和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有扫墓、郊游、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才改为清明节。
寒食节的来历
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人。他笔法轻巧,写景别致,著有《韩君平诗集》。
作者简介
《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hóu

hóu
五侯

hòu
时候
《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hóu

《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hóu
《寒食》
疏通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抓重点
词语、联系上下文等等。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御花园里的柳树。
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御花园里的柳树。
春天的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御花园里的柳树。
春天的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傍晚,宫中忙着传赐新火。
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传,寒食节时宫中可取榆柳之火赐以近臣,
以示恩宠,向外传送时“轻烟”沿途飘散。
传说
《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傍晚,宫中忙着传赐新火。
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传,寒食节时宫中可取榆柳之火赐以近臣,
以示恩宠,向外传送时“轻烟”沿途飘散。
传说
《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傍晚,宫中忙着传赐新火。
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传,寒食节时宫中可取榆柳之火赐以近臣,
以示恩宠,向外传送时“轻烟”沿途飘散。
传说
《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唐】 韩翃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古人认为月圆预示着人的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习俗。
《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他出身寒微,了解人民疾苦,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乐府诗,和张籍世称为“张王乐府”。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寂
孤独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寂
孤独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寂
孤独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寂
孤独
借明月表达
思亲之情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大雁)
(3)“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东楼》(杨柳)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寄托思念之情?
古诗三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言绝句
《古诗三首》
1.有感情朗读并默写两首古诗。
2.预习并熟读《迢迢牵牛星》,阅读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作业
《牛郎织女》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爱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已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 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一天晚上,他走进草房,忽然听见一声“牛郎”,他从没听见过这个声音。是谁叫他呢 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老牛真会说话了!
牛郎并不觉得奇怪,像是听惯了它说话似的,就转过身子去听。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知道了。”牛郎高兴地回答。
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翻过右边的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湖面映着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他听见有女子的笑声,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他沿着湖边走,没几步,就看见草地上放着好些衣裳,花花绿绿的,件件都那么漂亮。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
他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女子们上岸的声音。只听见一个说:“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咱们偷偷地到人间来,要是老人家知道了,不知道要怎么罚咱们呢!”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 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谁瞧见我的衣裳啦 ”
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 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是民间故事,由叶圣陶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