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后
感
读
写
统编版五年级习作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感”字:“感,动人心也。”上部的“咸”表示全,都,它和下部“心”两相会意,所以“感”就可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感受”。
1.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
2.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之前要干什么?
先读后感
哪些人物使你印象深刻?
哪种情形给你感触颇深?
哪段文字让你深受启发?
本单元中,我们阅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片段,你一定有不少感触。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写读后感
审清要求
想一想读后的感想可以从哪些角度谈。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人物
情形
道理
书名: 作者: 感触最深的点(选择其中一个) 我的感悟(用一两句话概括) 我的联想(联想到的人或事)
鲜明的人物
难忘的事件
精彩的场景
深刻的道理
经典的语句
借助表格,梳理自己最近阅读的名著“感悟点”。
习作拟题
A:直接拟题
读《XXX》有感
《XXX》读后感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读后感
坚持不懈 方得正道
——读《西游记》有感
B:结合感受拟题:
正标题:
副标题:
感受
题材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读后感想
写法指导
简介内容
习作内容
+
略写
详写
引
议
联
结
点
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和总的感受,可包括:
(1)作者,
(2)篇名,
(3)总的感受。
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农民起义的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宋江为主题,成功塑造一百零八好汉的形象,那荡气回肠的文字,令人回味无穷。
以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为全文的引子, 并提出自己的“感点”。
引
小提示:
·用自己的话概述,不要照搬原文。
·语言要精简,不要大篇幅复述。
·可以参考序言、书评等。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众好汉为反抗朝廷压迫,在梁山泊聚义,而后接受朝廷招安,为朝廷四处征战,最终零落的故事。
引
围绕“感”点对文章进行简明的阐述,
完成由“读”到“感”的过渡。
议
感点
某个写作特点
某句话
某个道理
某个情节
某种情感
某个人物
·针对某个故事情节表达感想
《三国演义》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原来谁也不服谁,可曹操大军一来,他们就结成同盟,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可见,陷入困境时,人们往往愿意放下往日的恩怨,团结起来。
·针对某句话表达感想
《撒丁岛的少年鼓手》中有这样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这个少年鼓手付出了失去一条腿的代价,完成上尉交给他的求援任务后这样说。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他都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精神多伟大啊!
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的生活经历, 展开充分的阐述。
这是读后感的写作目的和重点所在。
联
联系生活写感想
相似经历法
相似现象法
相似事件法
阅读《祖父的园子》,让我想起自己与祖父相处的时光,我的祖父家里也有个园子,园子里也种了一些菜,我和祖父在那里也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经历
相似
这让我想起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一种奇怪的现象。以前,我们小区的业主天天在业主群里争吵,不是谁占了谁的车位,就是谁家发出了噪声。可疫情来了,群里“画风突变”:大家每天都在群里相互问好,谁家要是缺了什么东西,邻居们立刻作出反应,伸出援手。邻里之间一片和谐,大家相互帮助,一起抗击疫情,这不和孙刘联军战胜曹操差不多吗?
现象相似
我看过一则新闻,新闻中提到的那个单位的做法与撒丁岛的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杭州野生动物园里有三只金钱豹逃跑了,为了不影响动物园在“五一”期间赚钱,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选择了隐瞒,直到十几天后,有群众报警,才承认金钱豹出逃的情况,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大人的责任心怎么还比不上一个少年的呢?
鲜明对比
感受真切、强烈
事件相似
归纳主旨和点题。
一是要水到渠成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二是要紧扣文章照应开头, 揭示文章给人的启示。
结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是的,只有坚持到底才会胜利,才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吧!
佳作欣赏
读《三国演义》片段有感
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一直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读了《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我才茅塞顿开。
蒋干自幼饱读诗书,以辩才著称,在长江、淮河一带颇具盛名,曹操闻之,聘请他为谋士。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攻打东吴,周瑜带兵迎敌,双方剑拔弩张,僵持不下。蒋干自恃其才,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劝周瑜反水。结果,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致使曹操误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导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惨败。
用词准确:“剑拔弩张” “自恃其才” “夸下海口”……小作者巧妙运用四字词语,让习作的语言准确又生动。
佳作欣赏
平心而论,蒋干确实很有学问,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他还很有胆量,主动请缨独自过江去游说。然而,他的实践经验太少,不自量力,最终,蒋干一步步掉进了周瑜的圈套里。真是令人感慨啊!
历史上类似蒋干的人物不少。战国时期赵奢之子赵括,兵书倒背如流,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在长平之战中战败而死;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一代俊才,才气过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多次为诸葛亮出谋策划,但从没带兵打仗过,第一次带兵就丢失了军事要地街亭,导致蜀军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
语言精当,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蒋千有才学的特点。
实际生活中,我也有不少这样的教训。有一次,我打算学炒菜,把做菜的配料、步骤都熟背于心,可当我真正炒菜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我手忙脚乱,不是盐放多了,就是把醋当成了酱油,炒出来的菜又咸又酸,难吃极了;有时候上课,我总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自己什么都会了,便懒得多做练习进行巩固,结果到了考试时才感觉似懂非懂,最终错误连篇,这才后悔莫及。
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不做蒋干式言过其实之人,而要做脚踏实地、多多实践、具备真才实学之人!
说理深刻:要做“脚踏实地” “具备真才实学”的人,用精练的语言点明了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