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单元阶段测试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单元阶段测试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21: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单元阶段测试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70( )。
A.千米 B.米 C.分米
2.( )的质量最接近1吨。
A.30名三年级小学生 B.500个苹果 C.1000个1元硬币
3.李阿姨买了12本科技书,每本25元,李阿姨说:“我买这些书一共花了365元。”阳阳认为李阿姨付的钱不对,并且说明了理由。下面不能确定李阿姨付钱错误的是( )。
A.25×12的积个位是0。
B.25×10=250,25×12的积要比250大。
C.30×12=360,25×12的积要比360小。
4.希望小学大礼堂有33排座位,每排有42个,一共有座位多少个?下图箭头所指部分表示( )。

A.3排的座位数 B.30排的座位数 C.33排的座位数
5.下面的竖式中,箭头所指部分可以用图( )表示。

A. B. C.
6.下面算式( )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A.1□5×4 B.5□×3□ C.3□×2□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张银行卡厚约1( );课桌高约80( );
小明跑100米约用15( );一条鲸鱼重32( )。
8.一个正方形池塘边长是20米,小丽绕池塘跑了50圈是( )千米。
9.把80吨、810千克、8000千克、8000克、8100克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三个的是( ),排在第五个的是( )。
10.80×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23的4倍是( )。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986( )1000 403( )299 35毫米( )20厘米
537( )573 80个十( )10个80 600厘米( )6分米
12.26×□4的积是三位数,□里有( )种填法;26×□4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
三、判断题
13.比8吨多60千克的是860千克。( )
14.2600米+400米=3千米。( )
15.如果每套衣服80元,则1500元最多能购买19套这样的衣服。( )
16. 2×30,要使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填1。( )
17.80×27比79×27的积大。 (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40×8= 12×6= 22×5= 100-45= 63+37=
118×0= 50×6= 101×7= 50×80= 6×3+4=
19.用竖式计算。(带*的写验算过程)
43×32= 60×58= 25×72= *68×99=
20.列式计算.
22个31相加的和是多少?
五、解答题
21.学校操场上的跑道一周正好是200米,小胖绕操场跑了4圈,小丁跑了1千米。他们俩谁跑的多?
22.一箱苹果786千克,一箱梨892千克,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能一次运完一箱苹果和两箱梨吗?
23.货运部有3件质量分别是500千克、300千克和600千克的货物,用一辆载重量2吨的货车能一次运完吗?
24.一只熊猫每天大约要吃36千克竹笋,一只熊猫一个月(30天)大约能吃多少千克竹笋?
25.一本故事书共286页,小丽每天看16页,已经看了13天,剩下的要3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6.粮店七月份卖出大米和面粉各18袋。
(1)卖出的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
(2)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A
【分析】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分析每个选项选出合适的。
【详解】A.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km)作单位。北京到上海大约是1300千米,所以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全场约6670千米,符合实际;
B.计量一般长的长度用米(m)作单位,操场一圈是400米,最长的河流6670米不符合实际;
C.计量较短的长度用分米(dm)作单位,凳子的高度大约是8分米,最长的河流6670分米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A
2.A
【分析】根据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先确定每个选项里单个的质量,再乘数量,求出总质量,看哪个选项最接近1吨即可,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据此解答。
【详解】A.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30个30千克是900千克,900千克与1吨最接近,符合题意;
B.1个苹果大约重100克,500个100克是50000克,50000克=50千克,所以500个苹果的质量接近50千克,不符合题意;
C.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6×1000=6000(克)=6千克,所以1000个1元硬币的质量接近6千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此类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相违背。
3.B
【分析】(1)5乘2的积10,所以25×12的积的个位是0,付的钱数末尾是0。
(2)25×10=250,12>10,所以25×12的积要比250大,付的钱要多于250元。
(3)30×12=360,30>25,所以25×12的积要比360小,付的钱要少于360元。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25×12的积个位是0,所以李阿姨付365元不对。
B.根据分析可知,25×12的积要比250大,只能确定李阿姨付的钱比250元多,不能确定是否要付365元,即不能确定李阿姨钱是否付错。
C.根据分析可知,25×12的积要比360小,说明李阿姨付的钱要少于360元,所以李阿姨付365元不对。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及其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排座位的个数×大礼堂有座位的排数=有座位的总个数,依此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42×30=1260(个),即箭头所指部分表示30排的座位数。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C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接着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依此即可选择。
【详解】箭头所指部分表示的是:12×10=120
A.此点子图表示的是12×3=36。
B.此点子图表示的是13×10=130。
C.此点子图表示的是12×10=12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B
【分析】先根据各选项中□可以填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进行计算,再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A. 105×4=420,195×4=780,算式1□5×4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此项不符合。
B. 50×30=1500,59×39=2301,算式5□×3□的积一定是四位数;此项符合题意。
C. 30×20=600,39×29=1131,算式3□×2□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有可能是四位数;此项不符合。
故答案为:B
7. 毫米/mm 厘米/cm 秒/秒钟 吨/t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1毫米大约是1分硬币的厚度,所以计量一张银行卡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1厘米大约是食指的指甲盖的长度,所以计量课桌高用“厘米”作单位;1秒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所以计量小明跑100米用的时间用“秒”作单位;1吨=1000千克,1吨大约等于2头牛的重量,所以计量一条鲸鱼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一张银行卡厚约1毫米;课桌高约80厘米;
小明跑100米约用15秒;一条鲸鱼重32吨。
8.4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20乘4等于正方形池塘的周长,再乘跑的圈数即等于小丽跑的路程,1千米=1000米,把跑的路程换算成千米为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20×4×50
=80×50
=4000(米)
=4(千米)
一个正方形池塘边长是20米,小丽绕池塘跑了50圈是4千米。
9. 810千克 80吨
【分析】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各个数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详解】80吨=80000千克
810千克<8000千克<80000千克,即810千克<8000千克<80吨
810千克=810000克
8000克<8100克<810000克,即8000克<8100克<810千克
则8000克<8100克<810千克<8000千克<80吨
排在第三个的是810千克,排在第五个的是80吨。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单位的换算,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10. 3 92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23的4倍考查的是倍的运算,可用算式23×4求得此空,据此解答。
【详解】80×25=2000;
23×4=92;
所以80×25的积的末尾有3个0;23的4倍是92。
11. < > < < = >
【分析】整数比较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单位不统一的,先将单位换算统一,然后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
几个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先计算出结果然后再进行比较大小。
【详解】986(<)1000;
403(>)299;
1厘米=10毫米,20厘米=200毫米,35<200,故35毫米(<)20厘米;
537(<)573;
80个十:80×10=800,10个80:10×80=800,800=800,故80个十(=)10个80;
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0>60,故600厘米(>)6分米。
【点睛】主要考查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要熟练掌握。
12. 3 4
【分析】分别将1、2、3…代入算式中,看□里是哪一个数时,积是四位数,而□里的数比这个数小1时,积是四位数。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这个数。□里的数比这个数小时,积是三位数,注意□里不能填0。
【详解】26×14=364
26×24=624
26×34=884
26×44=1144
26×□4的积是三位数,□里有3种填法;26×□4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4。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采用代入法解答更简便。
13.×
【详解】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8吨换算成千克,再加上60千克。
【分析】8吨=8000千克
8000千克+60千克=8060千克
则比8吨多60千克的是8060千克,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各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分析】先求出2600与400的和,再根据1千米=1000米,将其单位化为千米即可。
【详解】2600米+400米=3000米
3000米=3千米,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米与前面进率的掌握情况。
15.×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求出购买19套单价为80元的衣服的总钱数,再与15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80×19=1520(元)
1520元>1500元,1500元不够买19套这样的衣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2×30=360,22×30=660,32×30=960,42×30=1260,则要使积是四位数,□里的数应大于等于4。
【详解】32×30=960,42×30=1260, 2×30,要使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填4。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赋值法更简便。
17.√
【解析】略
18.320;72;110;55;100
0;300;707;4000;22
【详解】略
19.1376;3480;1800;6732
【分析】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主要用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两次的积相加得到结果,主要进位;乘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
【详解】43×32=1376;60×58=3480;25×72=1800;68×99=6732
验算:
20.682
【详解】31×22=682
答:22个31相加的和是682
21.小丁
【分析】用跑道一周的长度乘4,求出跑4周的长度,也就是小胖跑步路程。再和小丁跑的路程比较大小。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小丁跑的路程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
【详解】200×4=800(米)
1千米=1000米
800米<1000米
答:小丁跑的多。
【点睛】小丁和小胖跑的路程单位不同,应换算成同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22.不能
【分析】用一箱苹果的重量加上两箱梨的重量,求出货物总重量。再和货车载重量比较大小。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货车载重量换算成千克,再进行比较、
【详解】786+892×2
=786+1784
=2570(千克)
2吨=2000千克
2570千克>2000千克
答:货车不能一次运完一箱苹果和两箱梨。
【点睛】解决本题时要注意审题,切不可算成一次运一箱苹果和一箱梨。不同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时,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23.能
【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2吨=2000千克,然后把这三件货物的质量加起来,最后与货车的载重量进行比较,如果货物的质量比货车的载重量大,说明不能运完,如果货物的质量比货车的载重量小,说明能运完。
【详解】2吨=2000千克
500+300+600=1400(千克)
2000>1400
答:用一辆载质量2吨的货车能一次运完。
【点睛】熟练掌握质量单位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080千克
【分析】一只熊猫一天大约吃竹笋的千克数乘一个月的天数30即等于一只熊猫一个月大约能吃竹笋的千克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36×30=1080(千克)
答:一只熊猫一个月(30天)大约能吃1080千克竹笋。
25.26页
【分析】根据每天看的页数×看的天数,先求出小丽这13天看了多少页,再用总页数减去已经看了的页数,即可求出还剩下的页数,用还剩下的页数除以3,就是平均每天应该看多少页。
【详解】16×13=208(页)
286-208=78(页)
78÷3=26(页)
答:平均每天看26页。
26.(1)1170千克;(2)630千克;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每袋大米的重量×卖出大米的袋数=卖出大米的重量,每袋面粉的重量×卖出面粉的袋数=卖出面粉的重量,卖出大米的重量+卖出面粉的重量=卖出大米和面粉的总重量,依此计算。
(2)用卖出大米的总重量减卖出面粉的总重量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1)50×18=900(千克)
15×18=270(千克)
900+270=1170(千克)
答:卖出的大米和面粉共1170千克。
(2)900-270=630(千克)
答: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630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