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读图理解题专题训练:健康的生活
1. 2023年2月份以来,很多同学深受甲流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
(1)如图为甲流病毒结构示意图,甲流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病毒中的[ ] 进入人体细胞内,控制着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2)患甲流的同学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对患病同学所在的教室进行消毒是为了 。
(3)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从传染病预防角度来看,此措施属于 ;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疫苗相当于 。
(4)从2022年底的新冠大爆发到2023年春季甲流大爆发,退烧药、止痛药等一度成为药店最短缺的药品之一。有人认为应该要在家里多囤一些药,以免在上述两种疾病爆发期间无法抢购到药品。你认为呢?请你从健康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
2.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请如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图1所示的心脏四个房室中,流动的血液为静脉血的是 (填序号)。
(2)室间隔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影响心脏壁最厚 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 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进而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协调配合,小丽能以旺盛的精力参加每天的学习和体育活动中。
(3)生活压力过大、长期酗酒吸烟、长时间熬夜等因素都会对神经产生不小的刺激,从而传到图2中的[ ] ,使得人体心脏产生疼痛的感觉,这就是由于心脏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痛感。因此倡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3.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运动时氧气的供给至关重要。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内气体交换示意图。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其基本功能单位是 ,它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图甲中曲线 段与图乙中c表示的过程相同,膈肌、肋间肌处于 状态,b代表 的扩散过程。
(3)对人体健康来说,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是有氧运动,它的特点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请你为青少年的运动方式提一个合理建议: 。
4.习近平总书记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茁壮成长,不负韶华。
(1)患近视的同学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用眼不当,导致眼球结构的[ ] 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使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 ] 的前方造成的。你认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是 (至少答两项)。
(2)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延续到成年,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分析“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数据(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时间
无油团 2.78秒 2.67秒 2.56秒 2.67秒
有油团 21.46秒 22.58秒 23.86秒 22.63秒
推测 。因此,保持心血管健康,从现在开始要养成参加锻炼、 和禁止吸烟和酗酒的好习惯。
(3)预防传染病能有效保障身体健康。今年早春甲型流行性感冒(简称甲流)流行时,患甲流的同学居家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李明奶奶患甲流后,买来阿莫西林准备服用,你给奶奶的建议是 。
(4)校园内每天开展的“阳光体育”和各种社团活动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健康的内涵除了身体健康,还包括 的良好状态。
5.近期打开社交媒体,映入眼帘的、大家十分关注的就是有关“甲流”(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不断有地区出现发热症状的流感患者,感染人群逐渐从中小学生扩散到成年人,已经出现了流行的趋势。如图1是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示意图、图2是接种疫苗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流”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细菌结构不同的是 。当甲流病毒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 。
(2)请利用图1分析接种流感疫苗的免疫过程原理,接种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相当于 ,图1中甲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产生的一种能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促进了乙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3)结合图2“疫苗接种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分析,在接种初期密切接触流感患者仍然可能患上甲流,原因是: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二到三次,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由图2可知:机体第二次接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 。
(4)免疫力是预防疾病的最好药物,调节自身状态才能激活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抵御病毒。作为中学生平常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等个人防护,这些防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6.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中,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如图1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图2、3表示人体接种疫苗后的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1中的 。
(2)我国新冠疫苗的生产和接种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相当于图2中的 (填字母)。
(3)如图3所示,注入抗原X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
7.2022年6月8日,总书记来川视察,来到眉山永丰村察看了“变废为宝”的生活污水处理池。“一池”如何让污水变清流?永丰村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厌氧+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模式:”污水汇合进入污水收集池后,由提升泵自动将污水抽入厌氧池,利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再排入人工湿地池,经过湿地池内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共同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最终净化后的水排入荷塘,浇灌出生态之花。”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下面有四幅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某种冠状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新冠肺炎就是由此类病毒引起的。此类病毒仅由① 和② 组成。
(2)图二为某种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它与图三所示的细胞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图二细胞中没有 。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具有D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跟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3)图三为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酵母菌是一个椭圆形的细胞,酵母菌和厌氧菌的细胞结构与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相比,均没有叶绿体,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厌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微生物的降解,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来看,主要是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4)图四为青霉的结构示意图,最早的抗生素—青毒素,就是青霉产生的,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用青霉素 (填“能”或“不能”)杀灭或抑制新冠病毒。
8.健康中国行,我们共参与。乙图的①~④表示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应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甲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吸烟行为会使吸烟者的肺功能 。
(2)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参与气体交换的 数量增多,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当外界氧气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乙图中的序号),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降低了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
(3)根据丙图分析,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是因为运动时流经 的血流速率减小,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9.自2020年至今,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在持续,疫苗成为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2021年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龄健康人群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图一)。图二为某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大致过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属于图二中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 ] 。
(2)甲、乙、丙3位同学根据图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下列 同学的说法正确。
甲同学:从免疫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属于抗体。
乙同学:接种疫苗可以引起人体产生③过程。
丙同学:核酸检测是为了检测出易感人群。
(3)疫苗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预防接种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未接种的人群属于 ,需加强防范。即使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也要坚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请问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戴口罩属于 。
(4)流感和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相似,为什么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更加严格?请你试着说明原因 。
10.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循环可为人体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认识心脏的结构和血管类型,懂得止血常识和输血原则,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填空。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同时它也是体循环的起点。
(2)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循环。
(3)某同学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导致手腕处出血,血流速度较快,血液鲜红,医生为他在血管出血处的 (选填“近心端”或“远心端”)进行止血带结扎止血。
(4)某A型血病人因失血过多到医院救治时,医生为他进行输血抢救,输血时针头插入的是 血管,同时输入的血液是 型血
11.下图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 (填序号)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2)图乙所示的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 共同完成的,它们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3)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腮腺炎疫苗,这是在进行预防接种,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4)患过腮腺炎的人对甲型肝炎病毒 (填“有”或“没有”)抵抗力。
12.心血管疾病是当代主要疾病之一,室间隔就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患者的心脏功能将迅速衰退,抢救不及时往往致人死地(如图2所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心脏的“承重墙”破裂或穿孔就会出现左心室的 血和右心室的 血的混血现象。
(2)患者若突发心绞痛,亲属应及时拨打120让其就地休息,并让患者在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过血液循环,首先到达的是图1中心脏四个腔的[ ]中。
(3)“承重墙” 倒塌大多是因为左冠状动脉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心脏壁最厚的 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 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
(4)以下生活习惯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是( )
A.均衡膳食 B.适量运动 C.高盐饮食 D.戒烟限酒
13.关于酒精对白玉蜗牛的心率的影响实验探究。
(1)蜗牛是 动物。
(2)甲组的作用是 。
(3)酒精对心率的影响是 (选填“减慢”或“加快”)心率。
(4)酒后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主要是酒精影响了 的控制。
(5)酒后驾车的危害较大,对此有什么启示: 。
14.孟女士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显性基因是致病基因,用A表示),她的母亲、弟弟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儿子也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其遗传谱系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孟女士的母亲和孟女士都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2)据图可以推知:孟女士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用A.a表示);孟女士的基因组成为 ,孟女士和丈夫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 。
(3)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使得胆固醇沉积在皮肤、肌腱和冠状动脉,经检测发现上述症状是因为患者的LDLR基因发生了病变。这个事实说明了 。
(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虽然是遗传病,但同一家族中基因相同的个体病症表现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肥胖、高盐、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常常发病早,且症状严重,这说明 因素也会影响性状的表现。孟女士再生二胎时,如果检测出孩子仍然有LDLR基因的改变,她应该如何调整孩子的饮食,以延迟或减缓其高胆固醇血症? 。
15.我市中小学积极践行“阳光体育”活动,尤其是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1)同学们活动时需要氧气和能量。甲图中a、b、c、d、e表示人体的各项生理过程,b过程中氧气最少穿过 层细胞由肺泡内进入血液,并与血液中的 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a] 作用进入血液,最终在组织细胞 中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
(2)运动一段时间后,皮肤的汗腺会产生汗液由 排出体外,除此之外,人体的排泄途径还有通过 系统排出少量的水、二氧化碳和通过 系统排出尿液。
(3)体育活动中各种运动是在 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由运动系统完成的。经常运动会使关节更加牢固和灵活,其灵活性与乙图中的[⑤] 和[②] 分泌的滑液有关。
(4)某同学不小心弄伤了前臂,丙图中需立刻去医院救治的出血状况是 。“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健康的内涵除了身体健康,还包括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②;遗传物质
(2)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抗原
(4)我认为不可以,每个人的体质及症状不同,吃什么样的药不完全相同,药物治疗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药品都有保质期,囤药过多,超过有效期,可能误服过期药品,应科学合理、按需买药
2.【答案】(1)肌肉;房室瓣;①②
(2)左心室;氧气
(3)A;大脑
3.【答案】(1)肺泡;毛细血管
(2)AB;收缩;氧气
(3)可以慢跑、散步、做操
4.【答案】(1)2;晶状体;4;视网膜;一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右;二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三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2)动脉粥样硬化能减缓血液流速、会逐步造成血管栓塞;注意均衡饮食
(3)控制传染源;停止服用阿莫西林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
5.【答案】(1)无细胞结构;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抗原;抗体
(3)产生的抗体多且存在时间长
(4)切断传播途径
6.【答案】(1)病原体;甲
(2)A
(3)c
7.【答案】(1)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成形的细胞核
(3)分解者
(4)不能
8.【答案】(1)(显著)降低(减弱、变差等意思相近均可)
(2)肺泡;①左心房
(3)胃肠
9.【答案】(1)①;传染源
(2)乙
(3)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4)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更高和传染性更强
10.【答案】(1)左心室
(2)肺
(3)近心端
(4)静脉;A
11.【答案】(1)①③;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细胞
(3)保护易感人群
(4)没有
12.【答案】(1)动脉;静脉
(2)C
(3)左心室;氧气
(4)C
13.【答案】(1)软体
(2)对照
(3)减慢
(4)神经系统
(5)酗酒对人体有害,不能酒后开车
14.【答案】(1)遗传
(2)aa;Aa;1/2(50%)
(3)基因控制性状
(4)环境;清淡、少盐、低脂饮食等
15.【答案】(1)2;血红蛋白;吸收;线粒体
(2)皮肤;呼吸;泌尿
(3)神经;关节软骨;关节囊
(4)A、B;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