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阅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阅读)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1: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责任担当》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通过文章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技法一:抓住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1.抓住描写人物异常举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第四句中“漫卷”这一动作就是诗人反常的举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消息后的欣喜若狂。
2.抓住描写他人动作表现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 《清贫》一文中,方志敏被俘时,冷眼旁观国民党兵士搜身时的“摸”“捏”“搜”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被俘时的毫不畏惧,这恰恰也是对敌人的强烈讽刺和轻蔑。
3.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 《军神》一文中“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的动作表现了病人正在承受手术中的剧烈疼痛,我们可以想象他一定在想:“不能吭声,要坚持住!
技法二:抓住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1.抓住人物的神态写,结合人物的身份,体会人物的内心。 《青山处处理忠骨》一文中“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强忍”“眷恋”表现了毛主席面对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爱子逝世的无限哀伤。
2.抓住人物神态的变化,结合当时的情境体会人物的内心。 《军神》一文中“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平时的“从容镇定”与这次的“颤抖”“汗珠滚滚”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沃克医生因担心病人受不了痛苦而紧张的心理。
技法三:抓住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把语言描写放进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军神》一文中,“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从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想象手术时病人可能在想:“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它!一刀,两刀,三刀………”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读文中画“ ”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通过句子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我体会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态度/情感/精神)
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精神/品质 文中画“ ____”的句子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态度/精神/品质)
【精选阅读】
1.课外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几年后,陆游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2年,47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观察 视察),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 愿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愿望),所以他在几年里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 脆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着喘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激发)着千万人。
(1)用“\”画去短文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罢免回乡   
A.停
B.免去
C.完了
②与世长辞   
A.告别
B.躲避
C.解雇
(3)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模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看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热望:   
②抛掷:   
③意外之财:   
(2)找出文中指写两个国方兵士动作的词语,品读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3)你想对那两个兵士说些什么?
   
(4)这篇文章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生前所作,读完文章后,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和理解。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镇定——   
居然——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其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说明什么?
   
(3)“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在这里沃克医生将这位年轻人比喻成    ,是为了赞美年轻人    。
(4)文章最后才揭示这位军人是“刘伯承”,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课外阅读我能行。
不能搞特殊(节选)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尽管当时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
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都是盐水煮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是黑的,好奇地笑了,她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的嘴都是黑的。”毛泽东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叔叔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
当时,李讷只有7岁,还是个小孩子,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就允许别人对她格外照顾。在毛泽东的严格要求下,小李讷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盐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不但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提供任何方便,反而更加严格要求他们,哪怕是在乘车、吃饭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毛泽东也从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轿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1)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文章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   的品质。
(3)文章题目是“不能搞特殊”,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特殊”指的是   
A.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盐水煮黑豆。
B.有卫士长派车接送。
C.搞特权,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
5.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一个苹果
张计发
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卸完了身上背着的弹药,他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防炮洞只有三米长,两米宽。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显然,一路上他是爬过来的,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轻易的事。我看着他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运输员这些天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我们更艰苦,就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这些天一直没有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他。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
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呀!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翻来覆去:   
呻吟: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句子,根据人物的表现,推测人物的内心。
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运输员这些天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我们更艰苦,就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A同学:我画出了两句话,都是写人物表现的,第一句中“烟熏火燎”写出连长非常口渴,第二句是语言描写,连长让运输员吃苹果。连长明明口很渴,为什么要把苹果让给运输员吃呢?
B同学:我从连长的表现中推测他的想法。连长认为运输员总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他更口渴,更辛苦,所以他要把这个苹果让给运输员吃。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我也试着画出写人物表现的语句,推测小蓝当时的想法。小蓝想:   
   
(4)结合文章内容和补充资料,写一写防炮洞中战士们的可贵品质。
补充资料
1952年冬,中国志愿军在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敌人用密集的炮火进行反攻,我军转入坑道作战,战士们在防炮洞里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
   
   
6.延伸阅读。
把钱退回去
彭总担任国防部部长期间,曾多次出国访问。每次出国,他都很节俭,从不多花一分钱。他经常对身边的 工作人员说:“过去,我们节约每一个铜板,是为了革命战争;今天,我们节约每一分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有一次,彭总要带一个代表团出国访问。根据规定,发给了他几百元的服装制作费。他除了做一套便服外,把剩下的钱全部退给公家。参谋建议他多做两套衣服,可以随时换洗。彭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不花自己的钱,就是不知道心疼。不做,把钱退回去。”
彭总不但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有一次,他随同毛主席率领的代表团出国访问。回国前,大家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补助费购买了一些东西带回去。而彭总呢,却什么也没买。参谋想让他买点儿什么带回去,没想到刚一开口,彭总就说:“你又是来动员我花钱的吧?不买,什么也不买!”
他看参谋笑而不答,就平心静气地说:“我们国家还很穷,经济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我们节省一点儿,也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参谋不好再说什么,问他:“剩余的生活补助费怎么办?”
彭总斩钉截铁地说:“全部退给国家!”
(1)通读全文,用“ ”画出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彭总把节约下来的钱全部退给国家是为了什么?
   
(3)“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彭总怎样的品质?
   
(4)短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彭总节俭的品质?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50毫克镭里的爱国心(节选)
唐宝民
1931年,核物理学家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卢瑟福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虽然这种镭在全世界都遭禁运,但他还是历尽千难万险,将这50毫克镭带回了中国。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且占领了北平,赵忠尧教授准备撤往长沙。但他没有马上走,因为他惦记着卢瑟福赠送给他的那50毫克镭。这50毫克镭还保存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中,可是,日军已经进入清华园。
返回清华园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但赵忠尧教授知道这50毫克镭一旦落入日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他急匆匆地来到梁思成家,请他帮忙一同去清华园取镭。他们在黄昏时分开车出城,冒着随时被日本士兵抓住的危险,悄悄潜入清华园,进入实验室,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50毫克镭。然后他们又趁着夜色,悄悄驶出清华园,千方百计躲过日军,返回城中。天亮以后,赵忠尧教授找到一个咸菜坛子,把装镭的铅筒放在咸菜坛子中,自己打扮成老百姓,随着逃难的人群一起向长沙进发。
一路上,为了保护这50毫克镭,他白天藏起来,天黑了才敢上路,只挑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小路走。一个多月的行走,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原本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的难民。
(1)照样子,写词语。
千难万险(含有两个数字)
       
昼伏夜出(含有一对反义词)
       
从“历尽千难万险”中,你感受到了赵忠尧教授怎样的精神?
   
赵忠尧教授在日军占领北平时为什么没有马上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让“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的难民”?
   
当赵忠尧教授的朋友看到他的“难民”样子时,会有怎样的表情?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的朋友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爱国诗人陆游》这篇短文,记叙了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人陆游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立下报国之志。可一生受到奸臣排挤,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到85岁那年,临终前他写下了最后的爱国诗篇《示儿》,直到现在为广大人民所传诵,激励着千万人。
【解答】(1)考查画去短文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观察:指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视察:指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在文中这句话“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观察 视察)”中应划去“观察”。
渴望:指迫切地希望。愿望:指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在文中这句话“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 愿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愿望)”中应依次画去“愿望”“渴望”。
虚弱:指(身体)不结实。脆弱:指禁不起挫折;不坚强。在文中这句话“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 脆弱)了”中应画去“脆弱”。
激励:指激发鼓励。激发:指激励使奋起。在文中这句话“直到今天还(激励 激发)着千万人”应画去“激发”。
(2)考查给多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罢免回乡:指免除官职返回家乡。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罢”字的解释,应选择B。②与世长辞: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辞”字的解释,应选择A。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从文中这些方面“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47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叙述了陆游这位爱国诗人。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学习本篇短文内容可知,陆游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是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可从文中这些内容“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里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领悟出来。
故答案为:
(1)观察 愿望 渴望 脆弱 激发;
(2)B A;
(3)短文是从苦读兵书,练武,主张北伐,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这些方面来叙述的。
(4)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点评】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陆游从小有怎样的志向,了解陆游受到哪些奸臣的排挤,你知道陆游写了哪些爱国诗篇。
2.【分析】语段选自《清贫》,课文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解答】(1)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①热望:希望。②抛掷:扔,丢弃。③意外之财:计划外获得的财物。
(2)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结合“哪知道从我上身模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看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可知,“摸、捏、搜、拿、拉、盯、吼”写出了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我发现这两个国民党士兵为了从方志敏身上获得钱财想尽了办法。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原文内容的理解作答。
(4)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方志敏是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发国难财的人。
故答案为:
(1)①希望。②扔,丢弃。③计划外获得的财物。
(2)摸、捏、搜、拿、拉、盯、吼;
这两个国民党士兵为了从方志敏身上获得钱财想尽了办法。
(3)你们以为人人都像你们一样,眼里只有钱,国民党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蛀虫。
(4)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发国难财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
3.【分析】语段选自《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德国医生沃克的诊所里不打麻醉剂成功地施行眼部手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也表达作者对刘伯承的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写近义词。镇定:不慌乱;沉着。近义词是“镇静”。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近义词是“竟然”。
(2)考查语段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一次又一次”形容汗水很多,写出了沃克医生流的汗很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手术,这样的手术,在医生看来,病人是无法忍受的。“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内心对病人的担忧和心疼,同时医生也被刘伯承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深深震撼了。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刘伯承”比喻成“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伯承坚忍不拔的如钢铁般的意志。
(4)考查文章的写法。文章最后才揭示这位军人是“刘伯承”,这样写的好处是说明这名军人不是普通军人,更说明了他有顽强的意志。
故答案为:
(1)镇静 竟然;
(2)“一次又一次”说明了沃克医生内心对病人的担忧和心疼,同时说明了沃克医生也被刘伯承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深深震撼了。
(3)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坚忍不拔的如钢铁般的意志;
(4)结尾处才揭示人物的真实身份,说明这名军人不是普通军人,更说明了他有顽强的意志。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4.【分析】短文通过写李讷和大人一起吃黑豆饭和自己骑车回家这两件事情,表现了毛主席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
【解答】(1)考查了如何找出中心句。“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本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对自己的女儿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故中心句为: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
(2)考查了按照文段内容填空。熟读短文内容可知,文章主要写了毛主席要求女儿和大人一起吃黑豆饭和毛主席要求女儿自己骑车回家两件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以身作则的品质。
(3)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题目中的“特殊”指的是搞特权,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
故答案为:
(1)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
(2)毛主席要求女儿和大人一起吃黑豆饭 毛主席要求女儿自己骑车回家 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以身作则;
(3)C。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5.【分析】《一个苹果》这篇短文讲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一个故事,作者借一个苹果记叙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心的感人情景,热情歌颂了人们民军队官兵间的真挚的阶级友谊。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翻来覆去:指一次又一次。呻吟:指病人因病痛或哀伤而发出声音。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短文,结合文中最后一段“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呀!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可知,短文主要写作者借一个苹果记叙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心的感人情景。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题目中的两段内容和A、B同学的推测,我也画出写人物表现的语句“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推测小蓝当时的想法。小蓝当时可能想:连长和战友们都很口渴,都应该吃这个苹果,就这么一个苹果,我怎能自己吃掉呢,还是让连长吃了吧,他吃了好带领我们战斗啊!
(4)考查扩展写话。通读短文内容和补充资料可知,防炮洞里的战士们为了躲避敌人用密集的炮火,他们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表现了他们为消灭敌人,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表现了他们个个具有钢铁般的身躯,不打跨敌人,誓不罢休的可贵的英雄品质。
故答案为:
(1)指一次又一次;
指病人因病痛或哀伤而发出声音;
(2)短文主要写作者借一个苹果记叙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心的感人情景;
(3)连长和战友们都很口渴,都应该吃这个苹果,就这么一个苹果,我怎能自己吃掉呢,还是让连长吃了吧,他吃了好带领我们战斗啊;
(4)防炮洞里的战士们为了躲避敌人用密集的炮火,他们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表现了他们为消灭敌人,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表现了他们个个具有钢铁般的身躯,不打跨敌人,誓不罢休的可贵的英雄品质。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6.【分析】本文通过记叙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部长期间出国时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的事,赞扬了彭总勤俭节约、一心为公的高尚品质。
【解答】(1)考查了对过渡句的辨析。“彭总不但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是一个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内容,后半句引出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考查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我们国家还很穷,经济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我们节省一点儿,也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回答。
(3)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及对内容的理解。“斩钉截铁”在本文中指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这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彭总一心为公,勤俭节约的品质。
(4)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通过阅读可知,短文主要通过两件事表现彭总节俭的品质,结合过渡句“彭总不但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进行总结。
故答案为:
(1)彭总不但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
(2)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3)“斩钉截铁”在本文中指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这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彭总一心为公,勤俭节约的品质。
(4)短文通过记叙彭总出国时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及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这两件事表现了彭总节俭的品质。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分析】《50毫克镭里的爱国心》这篇短文记叙了赵忠尧历尽千难万险成功拿回镭的艰辛过程,表达了对赵忠尧的赞美和歌颂。
【解答】(1)考查仿写词语。千难万险(含有两个数字),此类词语有很多,如: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昼伏夜出(含有一对反义词),此类词语也有很多,如:左顾右盼、七上八下等。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从文中的“虽然这种镭在全世界都遭禁运,但他还是历尽千难万险,将这50毫克镭带回了中国”这句话中的“历尽千难万险”中可感受到赵忠尧教授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带回禁用的50毫克镭,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从文中的“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且占领了北平,赵忠尧教授准备撤往长沙。但他没有马上走,因为他惦记着卢瑟福赠送给他的那50毫克镭。这50毫克镭还保存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中”这些内容可知,赵忠尧教授在日军占领北平时没有马上走的原因是:他惦记着卢瑟福赠送给他的那50毫克镭,怕被日军拿去。从中可体会到赵忠尧珍惜这50毫克镭胜过珍爱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他爱国,痛恨日本鬼子的精神。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从文中的最后一段话“一路上,为了保护这50毫克镭,他白天藏起来,天黑了才敢上路,只挑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小路走。一个多月的行走,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原本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的难民”可知让“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的难民”的原因。即是:为了保护这50毫克镭。
(5)考查形象分析。通读短文,从核物理学家赵忠尧从英国冒着生命危险带回50毫克镭,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他又冒死从清华园带出50毫克镭,为了保护这50毫克镭,他又扮成“难民”,这些表现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当赵忠尧教授的朋友看到他的“难民”样子时,会有“不可思议、泪流满面”的表情,他的朋友会对他说:你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爱国的优秀品质真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故答案为:
(1)五光十色 四面八方;
左顾右盼 七上八下;
(2)感受到赵忠尧教授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带回禁用的50毫克镭,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3)他惦记着卢瑟福赠送给他的那50毫克镭,怕被日军拿去。从中可体会到赵忠尧珍惜这50毫克镭胜过珍爱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他爱国,痛恨日本鬼子的精神。
(4)为了保护这50毫克镭。
(5)不可思议、泪流满面。你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爱国的优秀品质真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