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请阅读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① 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文段二】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⑤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②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⑥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xiá③ 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xiāo④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⑦ ,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① ② ③ ④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潜心贯注 B.锲而不舍 C.沥尽心血
⑤ ⑥ ⑦
3.请选出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文段一中划线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半夜时的声响之大。
B.文段一“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一句中加点字“和”是介词。
C.文段二“深xiāo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一句中“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呕心沥血的情景。
D.文段二“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是拟人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4.文段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5.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校园里有时非常安静,有时也有轻微的声响,请你根据文段一中划线句的形式,仿写三句话。
趴在桌上一时还没入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时而在左边,时而在右边,时而在教室里面,时而在教室外面,极近的又是的极远,极沉重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像 ,像 。听着听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
二、综合性学习
学校举行主题为“天下国家”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活动一【激发心志,听党话】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甲】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
中国人自信前行的脚步、自立自强的不懈【乙】追求,贯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也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着中华儿女锲而不舍、艰苦奋斗,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6.以上是小雾朗读的开场白,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甲】【乙】两处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分别是yīn和xiè。
B.语段中的“锲而不舍”一词,意思是“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语段中的画波浪线的的词语的词性是相同的。
D.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副词、介词、连词、副词。
活动二【启发心智,赏名言】
有这样一些名言警句,或表达对祖国的感恩,或抒发对故土的思念,或阐述爱国精神的实质,或思索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的命运,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因其语言精练,颇具思辨色彩,而更显情思隽永,精警动人。课外老师要求大家分组搜集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
7.请从搜集的名言警句中精选一句,你认为最精警动人的爱国名言并说明理由。
我的理由:
活动三【陶冶心灵,诵诗词】
中国男儿(节选)
石更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助读资料】
《中国男儿》,石更作词,辛汉作曲。清末民初,一批新型学校逐渐建立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这类歌曲统称“学堂乐歌”,类似于今天的校园歌曲。《中国男儿》是其中的代表作,1895年成为当时陆军的军歌。
8.朗诵要有感染力,须把握材料的特点,请结合抒情方式,说说《中国男儿》(节选)是如何来增强感染力的。
提示: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
三、诗歌鉴赏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画线句中“不闻”“但闻”渲染木兰的什么心情?
10.“女子未必不如男”,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古往今来,从来不乏杰出女性,请你举出一例,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事迹。
四、现代文阅读
郝一刀
徐国平
郝家曾是浞城最大的盐商。大掌柜郝半城后来被海匪黑老三绑了票。郝家报了官,只是官府拿了郝家大笔的饷银,兴师动众围剿,结果人财两空。郝半城被黑老三撕了票。
没了郝半城,郝家日趋败落。直到二少爷郝云天回浞城开了一家西洋医馆。
郝云天自幼天资聪明,不贪迷仕途,留洋法国,潜心学医。学成归来后,郝云天凭着那些小巧的手术刀,开膛破腹,手到病除,起死回生,被誉为“妙手郝一刀”。
没到两年,日本人侵占了浞城,一时血雨腥风。医馆多是些被日本人肆意刀劈枪伤的无辜平民,郝云天竭力医治。
一天深夜,大街上犬吠枪声不断,医馆闯进两个持枪的蒙面人,还背来一个重伤的汉子。其中一人,抱拳苦求郝云天,快救俺大哥一命。
子弹贴近心脏,命悬一线。救人如救火,郝云天毫不迟疑,吩咐将伤者抬上手术台。扯掉大汉的蒙面,郝云天一怔,原来此人正是杀父仇人黑老三。
一股难以忘却的仇恨,随即涌上心头。郝云天怒咬牙关,双目冒火,手中的手术刀不停地颤抖着。
这时,门外一阵嘈杂,一人提抢贴近房门,警觉不安地说,是不是被日本人发现了。另一个毫不畏惧地从怀中掏出一枚手榴弹,骂着,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郝云天见此,忍不住问道,你们杀了日本人?拿手榴弹的人随口说,明人不做暗事,大哥带俺俩刚把鬼子的军火库给炸了,撤退的时候,大哥中了一枪。
郝云天犹豫了片刻,望着昏迷中仍喊着杀鬼子的黑老三,摇头长叹了一声,随即俯身做起手术。
取出子弹,处理好伤口。那两人唯恐天亮遭日本人搜捕,欲背走黑老三。郝云天劝止,说后院有一密室可藏身,疗养几日再走不迟。
好在黑老三身体壮实,几日便恢复元气。离开时,得知是郝云天不记前仇,救了自己一命,愧疚万分,问郝云天何不趁此了结杀父之仇。郝云天说,你虽对我有杀父之仇,但国难当头,国恨大过家仇,救你一命,就是冲你杀鬼子,还有中国人的骨气和良心。
又过了些时日,一天夜半,郝云天刚刚入睡。突然,响起了一阵杂乱粗暴的敲门声。
郝云天的助手打开门,顿时就吓得躲闪在一旁。两个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还有两个日本兵抬着担架紧随其后。担架上躺着一个昏迷的日本军官。翻译官说,太君遭抗日分子暗杀,子弹击中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做这样的大手术。
郝云天一眼就认出了伤者,是最凶残的日本宪兵队长川雄少佐。浞城不知有多少人就丧生在这个魔兽的屠刀之下。郝云天心中猛然一震,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借口支开助手,然后净手,洗脸,镇静自若地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走向手术台操起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刮开了川雄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川雄的心上……
几日后,日本人将郝云天枪杀在浞城监狱,并凶残地将他的尸首吊在城门楼上示众。过往的人,都暗叹郝云天不愧为郝一刀。
当夜,浞城响起一阵乱枪。天亮时,人们惊讶地发现郝云天的尸首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吊起的两具日本兵的尸首。
是黑老三带人干的。
(选自《美文集萃》)
11.面对送来的受伤的黑老三,郝一刀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用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
着急——( )——( )——( )——担忧
12.“过往的人,都暗叹郝云天不愧为郝一刀。”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郝一刀是个怎样的人。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主人公是郝一刀,而黑老三是次要人物。
B.“没到两年,日本人侵占了浞城,一时血雨腥风。”这是环境描写,反映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日军入侵,大肆屠杀中国人。
C.文中画线句中拿手榴弹的人的答话,交代了黑老三负伤的原因,也是郝一刀彻底放下家仇为黑老三做手术的根本原因。
D.文章结尾交代黑老三带人杀了杀害郝一刀的敌人,这是情节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显示小说主题的情节。
15.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文,完成各题。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 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 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⑤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 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挪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鸣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特别是,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⑥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一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责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⑦这个营长向我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不,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⑧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1)选文第三段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品质 意志 气质 胸怀
B.意志 品质 胸怀 气质
C.品质 气质 意志 胸怀
D.气质 品质 胸怀 意志
(2)阅读前四自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运用饱含热情的语言抒发了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B.第二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觉到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呼应题目。
C.第三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志愿军战士,表明他们实际上不平凡、不简单。
D.第四段单句成段,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与开头呼应,再次点题。
(3)下列对第⑤段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描述的是松骨峰战斗;作者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
B.这些描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等句子显示了敌人的英勇顽强。
C.这里运用场景描写,“32、10”等具体的数字引入及“汹涌”“卷”“打翻”“烧红”等词语的准确运用,暗示了敌强我弱的现实,烘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无畏、伟大高尚。
D.写战斗结束后烈士们遗体的姿势,用“抱”“掐”“摁”“倒”“握”“衔”“扣”等动词,具体细腻,使人受到深深的震撼。
(4)下列对选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B.选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接展开议论,陈述观点,做出评价,抒发感情。
C.本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排比句起到凸显主题、强化感情的作用;多处使用了一般疑问句,让情感的抒发充沛而有层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D.文章叙述时将自己的语言与引用受访者的话相结合,作者用自己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便于集中笔墨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发展。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辽阳东山,虏人剽掠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注释】①剽掠:抢夺。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自 棚 上 以 麻 秸 一 束 掷 之 地
17.解释加点字词。
(1)关山度若飞 (2)出郭相扶将
(3)乃大声诡呼 (4)遂退去
1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
19.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选文中木兰和辽阳妇人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旦辞爷娘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微颔之(《卖油翁》)
C.愿为市鞍马 愿驰千里足(《木兰诗》)
D.昨夜见军帖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21.诗文最后一句妙趣横生且令人回味无穷,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2.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3.仔细观察下面四幅插图,对照课文,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画面内容,并按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在括号内填序号)
(1)内容:( ) ( ) ( ) ( )
(2)顺序:
24.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但诗歌只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笔带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谋篇。
25.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六、名著阅读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至于,我心中问,他对于我们的逃走将怎样想,使他心中有怎样的苦恼,或者使他有多少的损害,以及当逃走或被发觉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当然我没有什么可以埋怨他,与此相反,待客的态度,从没有像他那么坦白真诚。我离开他,我不能说是忘恩负义。没有什么誓言把我们跟他束缚在一起。他相信把我们永远拉在他身边的,只是客观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我们的约言。但他的这种公然承认,永远把我们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说明所有我们的逃走企图都是合理的。
(1)文段选自《 》,横线处的人物应该是 。
(2)文段中的“他”有一句话形容人类的进步,这句话是: 。
七、作文
27.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近两年,“共享单车”在祖国大地掀起了一股热潮。它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捷,深受市民好评。然而“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程度也令人担忧。刚刚大学毕业的徐某和自己的伙伴们组成了一个ofo共享单车维修点,他想真正扶起“小黄车”,希望也能“扶起”更多国人的素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quán jiǒng 暇 宵 2. B C A 3.C 4.不是“他对我”,是“我对他”。 5. 溪水在缓缓地流动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小猫在地板上跑动
6.D 7.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句话是说民族的兴盛、灭亡,关乎每一个人,人人都有责任,这句话不只是在当时极具号召力,现阶段依然发挥着它的功效,可以激励我们每个人关心国家命运,为之努力奋斗,展现人们的爱国情怀。 8.《中国男儿》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用夸耀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词句,来激发国民的爱国思想,歌词铺张扬厉,而又通俗易解,气势昂扬,而又琅琅易于上口。
9.写出了木兰细腻而曲折委婉的思家恋亲之情。 10.示例: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刘洋飞天
11. 愤怒 矛盾 敬佩 12.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郝一刀的赞美与敬仰,从侧面表现郝一刀深明大义的民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3.他医术高明,为民除病;在家仇与国恨之间,他选择后者,深明大义;将手术刀刺向敌人心脏,他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与良知。(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4.D
15.(1)A
(2)D
(3)B
(4)C
16.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 17. 越过 外城 于是 离开 18.(1)将军和战士们经历了数百场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他的箭有这么多,不容易制服。 19.【甲】木兰英勇机智、不慕名利、爱家爱国【乙】辽阳妇人临危不惧、随机应变,勇敢坚强,意对即可。
20.B 21.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22.“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这句话将小弟听说姐姐将要回家的消息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23. (1)征战十年(沙场) 家人团聚 征途思家 停杼叹息 (2)第一幅序号3 第二幅序号4 第三幅序号2 第四幅序号1 24.因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所要突出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的性格的颂扬,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另外,这样一笔带过的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意思对即可) 25.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她兼具巾帼英雄与平民少女两种形象,而且具备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品德。(意思对即可)
26. (1)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 (2)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
27.(1)留在心底的那份感动
春风,似母亲温柔的手掌,带着体温,抚在脸上,暖暖的,软软的。
一成不变的黑夜,一成不变的灯光,灯光下一如既往做着作业的我,还有一如既往陪着我的母亲——这是我每天的夜晚。虽然一成不变,但却时时刻刻充满着爱,在冰冷的初春,给人以一抹浓浓的暖,令我感动。
圆规,带有锋利尖头的学习用品,是像我这样一名初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往常一样的夜晚,我俯首在桌上奋力地攻克着数学作业的难关。密密麻麻的数字仿佛一只只蚂蚁在缓缓移动,头晕得厉害。“咔嚓”,细微的开门声,映入眼帘是一杯纯牛奶,温热得冒着丝丝缕缕的白气,悠悠向上飘去,转瞬即逝。母亲慈爱的声音响起:“孩子,休息一下,喝杯牛奶清醒一下。”像一阵春风吹入心间,抚过心灵,暖意四散。
平息了心中的烦躁,静下心继续埋头苦干,思路愈见清晰。恰巧遇到一道作图题,在铅笔袋中急急翻找,没有结果,便翻箱倒柜。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母亲听到声响,推门而入,关切地询问我:“怎么了 ”我随口答道:“没事,找圆规呢!”母亲听罢,忙说:“你别找了,回去继续往下写,我帮你找。”我顺从地回到桌旁往下写,周围很安静,母亲并没有像我那般毛躁,只是小心翼翼翻找,不想发出一点声响打扰我学习,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母亲仍在寻找,从未抱怨我的粗心。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母亲拿着我的圆规走了过来,“等急了吧,快拿去。”母亲把圆规递给我,我不由一怔,母亲把锋利的尖头紧紧握在手中,而把那头塑料的安全的对着我,温暖和感动一下子注满我的心头。母亲见我迟迟不接,把安全的一头塞进我手中,“快写吧!”她温和的嗓音响起,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
在冰冷的初春,我分明看见温柔春风中米粒般的嫩绿冒出,感动溢满心头。
(2)共享便利
仿佛是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就“占领”了城市的街道,地铁的出站口以及小区的大门旁。它们为人们带来了方便。渐渐地,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距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路,打车不值,步行又太远。这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可以说是共享产品的领导者,不久后,共享汽车,共享电瓶车也相继出现,甚至还有共享睡眠舱。虽然一些共享产品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但是它们也让我们意识到“共享时代”的到来。
“共享时代”改变了什么呢?
除了出行方式之外,无需多疑的,就是它们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对事物的思想。之前大多数人可能认为物品是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后,人们才意识到“即停即用”才是最方便的。“共享”的思想已经悄无声息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了。
另一点,“共享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继快速安全的高铁之后,外国人更是对这些“共享”产品连连赞叹,赞叹其方便,赞叹其价格之低。“共享产品”也是外国人最想带回国的中国产品之一。“共享产品”成为了我国的特色,改变了外国人对我国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模仿建造的国家,它变成了拥有自主创新,学会自主管理的国家。如此多的产品的所在地全部密密麻麻地展现在一张图上,实时监控它们的位置,这样的管理,让所有人为之赞叹。
“共享产品”带给我们的只有好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那么有好的方面,也必然会有坏的方面。地铁站口时长会堆放大量的单车,使人们无法顺利进入而导致人群拥堵。共享睡眠舱的卫生令人堪忧等等。共享产品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好在,人们都在齐心协力地解决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一定是一个不一样的共享体制。
让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共享产品”竟是一面文明的镜子。例如有的时候,单车倒在路上,会有许多人自觉地把它们扶起来。这样的行为也会慢慢地感化一些路人,文明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飞到各个角落。
“共享时代”给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也许在“共享时代”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产品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但在当下,“共享”才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是它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