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拔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一)最苦与最乐(片段)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诸圣( )(2)mǐn rén ( )
2.以上文段中有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成语: 、
(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片段)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文墨: (2)不耻下问:
4.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仄起平收的对联并按上下联填序号。
①是非自古因欲来 ②虚心竹有低头叶 ③傲骨梅无仰面花 ④苦乐从来随心生
上联: 下联:
(三)太空一日(片段)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5.下面是从以上几个文段中摘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 B.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C.我就不能签字。 D.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二、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三省吾身。小明作文里有这样一段写家长的话:每天早晨不是面包、牛奶,就是豆浆、炒饭,腻死了。每天早晨每要被叫起来大声的朗读古诗文,美其名日是扩大我的知识面,太悲摧了!通过“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小明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于是他接着写道:
(2)孝心践行。班委会倡议大家做一件最能表达对长辈敬孝的事,你准备做什么呢?请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三、诗歌鉴赏
7.选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8.选段中有关叶圣陶提倡的“写话”的意思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
A.作文要用语简洁,平易自然。
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D.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
9.叶圣陶先生在“写话”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10.说说下面的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尊重梦想
厉慧吉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
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二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要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缸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电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的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12.从全文看,王老师对燕红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3.理解“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中加点词语“无可奈何”的含义。
14.“‘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试分析燕红眼里充满了泪水的原因。
15.文中画线句部分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请以“感动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从“老师”“路人”“温暖”“一句话”“瞬间”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干600字。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选项是( )
A.嗟夫(jiē) B.微斯人(sī) C.可爱者甚蕃(fán) D.陶后鲜有闻(xiān)
18.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濯清涟而不妖: (4)不蔓不枝:
19.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0.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和喜爱莲的周敦颐是否是同类人呢?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出淤泥而不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七、名著阅读
2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1)文段出自名著《 》,尼摩船长的话表明此时他们已经摆脱困境,他们遇到的这个困境是冰山封路。
(2)结合名著内容,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
参考答案:
1. zhū shènɡ 悯人 2.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悲天悯人,忧民忧国,任重而道远或任重道远) 3. 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修润课本的文字或修改文章)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4. ② ③ 5.D
6.(1)通过“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对我呵护备至,我应该好好报答啊!我要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2)我准备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给父母做一道菜。因为做菜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可以为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准备可口的饭菜,他们工作回来就不用再操劳,再也不用担心如果我们自己一个人在家怎么解决吃饭问题。(明确做法,选择的理由充分即可)
7.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
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8.D 9.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或“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10.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着重指出叶圣陶先生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11.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12.异常生气→无可奈何→既高兴又失望→尊重 13.示例:“无可奈何”是“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的意思,写出王老师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仍没能改变燕红的主意而感到失落的心情,也从侧面表现了燕红的倔强。 14.示例:燕红因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但由于不知道家乡在何处,无法回到家乡感到悲伤,所以眼里充满了泪水 15.插叙。补充交代了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和比赛中画出家乡样子的原因;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6.感动我的一句话
“微笑,一定要微笑。”我默默地想着,竭力露出了我最灿烂的笑容。口琴比赛前,音乐老师对我们说了几十遍:“上场一定要注意表情,表情有时会影响最后的得分。”比赛前几个星期,老师便讲了,当时我没太在意,现在还有几天时间,我也该临阵磨枪了。
前几天,我觉得微笑太假,而且自己长得很怪,笑起来很别扭,在排练时继续表现出了最平常的表情。我在演奏时也一样,不喜欢像同学一样摇来摇去,看到她们过度地扭自己的身子,都快转180度了,我就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可她们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的心里很不平衡。我也想得到表扬,可我实在不想像她们一样,都快赶上摇滚歌手了,我只好在舒缓的音乐里轻轻摆动身子,至于微笑,我还是做不到。
现在,离比赛只剩几天了,老师把我调到了后排,不用说我也知道,是因为表情问题。我的身高本来就矮,调到后排连头都看不到了,我可想在这比赛中“出头露面”呢,为了这,我只好委屈鸡皮疙瘩了。老师果然表扬了我,说我笑得很甜,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老师也丝毫没有要把我调回去的意思。比赛那天,我终于感到了比赛的重要性,这可是国际比赛,不是因为这,我们小学绝对不会众人皆知的。
在严肃的候场室里,连最皮的人也闭紧了嘴。在走上舞台时,我终于想起了老师的那句话:“注意表情”,望着台下的观众与评委,我压抑住恐惧,和同学一样露出了一个最自然、最美丽的微笑……
生活中有许多感触令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可是在我心灵的最深处,却有一句令我难以忘怀的话。记得二年级时,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只要老师一让我们举手发言,我就赶紧趴到桌子上,生怕老师会让我回答。那次,上作文课时,老师让全班同学都想一想作文中的有关内容,然后轮着上讲台上说出来。从南牌开始轮,恰恰我就坐在南排的倒数第三座。就这样轮了一个有一个,眼看着就要轮到我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可怎么办呀!如果没说好,会被同学们取笑的。下一个就要轮到我了,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似地,急得团团转;东瞧瞧西望望,寻找着逃避的方法。可是老天还是不肯放过我,终于该我了。我胆胆怯怯地走到讲台上,刚要张嘴背,可一着急却什么都忘了。只好求救地看着老师,希望老师给我一道通关令。这时老师轻轻抚摸地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对我说:“不要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师相信你能行,要对自己有信心."老师的一句话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以后的日子里,我再也不怕举手发言了,并且每一节课都会多次发言。我再也不怕举手发言了,而且学会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句改变了我胆小的话,更不会忘记说这句话的人——老师。
17.D 18. 在……之前 如果没有 艳丽 旁生枝茎 19.(1)不因外界和自身境遇的变化而悲喜。
(2)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但不沾染污秽。 20.是。古仁人不会因为外物和自身遭遇而改变自己,周敦颐通过莲花表达虽然身处复杂黑暗的官场但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二者都是坚守本心的人。
21.(1)B
(2)①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
(3)D
(4)《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链接材料】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22. 海底两万里 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