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02: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升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请将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
(3)关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当代词,译作“它” B.相当于助词“的”
C.宾语前置标志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 ,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所思所想的方法,比如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 》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二、综合性学习
2.椰风中学准备开展“孝亲敬老”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下面是你拟定的活动方案,请你完善。
椰风中学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一①
活动目的——传承孝文化、弘扬孝亲敬老精神
活动方式一 示例一:孝亲敬老故事会
示例二:②
③请你为此次活动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2)任务二:下面是此次活动收到的一份感谢信,格式上有错误,文中划线句表达不准确,请你修改。
感谢信 尊敬的椰风学校领导: 您好! 贵校七(6)班的李明等六位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经常到“安心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他们讲故事,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孩子们这种对老人无徽不至的关爱,深深感动着我们,我向你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安心敬老院 2023年7月2日
①格式上:
②表达上: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下列小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四、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科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驿路梨花》)
5.对选文的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展现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过程。
B.选段有误会,设悬念,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C.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的过程,这里运用了倒叙。
D.结尾处又写到“洁白的梨花”,寓情于景,人花相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熏陶。
6.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7.试分析结尾引用陆游的“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的作用。
8.文中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一群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和“我们”照料小茅屋,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如果他们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们写一则颁奖词。(80字左右)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花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四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9.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和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是想让后来得到帮助的人们感激自己。
B.选文中我和瑶族老人都误认为领头的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建造者。
C.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和解放军战士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即语言描写来揭示悬念,塑造哈尼小姑娘形象。
10.选文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1.结尾处的“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含义?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篇选文,完成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春兰出阳美山①,一名兴兰,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②。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山名。②竞爽:媲美,争胜。③若子:当作孩子一样照顾。④九畹中人:指会种兰花的人。
12.选出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名兴兰 有仙则名
B.无丝竹之乱耳 此易晓耳
C.孔子云 云妙在若子若弃间
D.无案牍之劳形 予用之辄败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里 人 赵 氏 尝 窃 其 法 亦 颇 验
15.【甲】【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 ” “ ”(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 (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 ) 谈笑有鸿儒(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陋室铭》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色的句子是: 。
六、名著阅读
19.《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 (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 (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七、作文
20.作文
【写作题目】
我们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读书,第一次看动画片,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帮妈妈做事……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1)D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C
(4) 托物言志 《紫藤萝瀑布》
2.(1)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②孝亲敬老诗歌朗诵③孝亲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尊敬老人是我国的美德。)
(2)①称谓要顶格写。②把“我”改为“安心敬老院”全体员工。
3.B 4.C
5.C 6.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7.结构上: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花美人更美,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升华了文章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示例:一间小茅屋,驿路梨花间。解放军风雨中建造,只为方便行人;哈尼小姑娘接力照管,梨花白、人美丽,相映生辉;过路人受小恩,图相报,美德传承。你们在边疆传承弘扬了雷锋精神,梨花开遍,爱满人间,你们彰显了中华文明。
9.A 10.第⑥段属于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曲折生动。 11.表层含义是指小茅屋所在的地方,到处开满了梨花,很美丽。深层含义是指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处处传扬。
12.C 13.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14.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 15. 调素琴 阅金经 栽兰花
16. 出名,有名 大 17.(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 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 尼摩
20.【佳作展示】
第一次听老师说“对不起”
记忆中最快乐的一节课,是第一次上英语课。从她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她讲起课来一定优美动听。果然,她在黑板上写的那些奇怪的符号像她的秀发一样美丽;她讲的话,那么动听,像她的气质一样尽显美好。
那天放学,我第一次像小鸟似的飞回家,叽叽喳喳地对家人讲述上英语课的美妙。
为了我从没有过的高兴,为了我对学习表现出的兴趣,妈妈特地为我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晚上,我主动把白天学的字母默写了很多遍。
第二次上英语课,老师让四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最后一个竟然是我。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我简直晕了,根本没有预料到我会被点名。
我成绩平平,很少被老师“优待”,如今被这么美丽的老师“照顾”,我受宠若惊,以至于反应不过来,还是被同桌用胳膊肘撞了一下,我才回过神来。
面对着黑板,知道老师站在背后,我更加惶恐,脑袋里什么都想不起来。其他三个同学都已经默写完了,只剩下我了。我额头沁出了汗,手不住地轻颤,不知该写什么。
“没记住,刚才为什么举手?”老师生气地问道。
我的脸烧得厉害,头垂得很低。被老师批评,我除了感到羞愧以外,更有一种怨恨的情绪。
“知不知道这样做是不诚实的行为?我最……”
“你错了老师,我刚才没举手。”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听懂了老师的话,并鼓足勇气申辩道。
她先是一愣,继而露出歉疚的神情,不好意思地说:“噢,是吗?那对不起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一个学习平庸且又出言冲撞她的学生道歉,而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的埋怨和怒气。我羞愧地低下头,不敢看老师,真恨不得能马上找个洞钻进去,我的手直冒虚汗,不知该往哪里放好。
老师的宽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感动了班里每一个同学。我红着脸迎向她的目光,刹那间感到她如天使般美丽。
世上的美有许多种,有浓艳的,有纯情的,有华丽的……而她的美是真诚。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投来真诚的目光时,那个学生就得到了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