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酶的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酶的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9-11 12:12:24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酶在19世纪50年代,酵母发酵是当时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不久,人们就发现在肠道里也进行着类似于发酵的过程。1752年,法国物理学家列奥米尔用鹰作实验对象,让鹰吞下几个装有肉的小金属管,管壁上的小孔能使胃内的化学物质作用到肉上。当鹰吐出这些管子的时候,管内的肉已部分分解了,管中有了一种淡黄色的液体。
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
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 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体酵素和像胃蛋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 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 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是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酶是 制造的一种具
有 的 。一、酶的概念酶又称为“生物催化剂”来源功能本质生物体细胞生物催化能力蛋白质二、酶的探究实验探究课题(一):唾液淀粉酶是否能催化分解淀粉探究唾液淀粉酶是否能催化分解淀粉 不变蓝变蓝二、酶的探究实验探究课题(二):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37℃0℃沸水变蓝变蓝不变蓝37℃0℃沸水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温度/℃酶的催化速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的示意图 pH值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资料卡1: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它可以使人体细胞内的各种反应迅速进行,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三、酶的特点 ——高效性 三、酶的特点 ——专一性 资料卡2: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 资料卡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目前发现的酶达4000多种,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溶菌酶等。三、酶的特点 ——多样性 牛刀小试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蛋白酶,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能够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
奶渍和血渍?
(2)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宜用来洗涤下列哪类
衣料?( )
A 化纤 B 纯毛 C 纯棉 D 真丝
(4)为了更好地除去衣物上的油渍,在洗衣粉中
还可以加入什么酶?B、D脂肪酶实验报告单(一)
唾液淀粉酶是否能催化分解淀粉
实验器材:
唾液溶液、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A、B试管、量筒、滴管……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
步骤
加入物质或条件
试管
A
B
1
加入:
4ml
4ml
2
一支试管加2ml:
________
2ml
3
一支试管加2ml:唾液溶液
2ml
________
4
实验条件:
5分钟左右
5
滴加:
2滴
2滴
6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单(二)
温度是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实验器材(上述实验基础上需再加):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
步骤
加入物质或条件
试管
1
2
3
1
加入:
4ml
4ml
4ml
2
实验条件(5分钟):
3
加入:
2ml
2ml
2ml
4
相应的实验条件
5分钟左右
5
滴加:
2滴
2滴
2滴
6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