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守株待兔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10: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5 守株待兔
作者介绍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与李斯同师事荀子。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但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国君采纳。后来韩非出使秦国,被李斯陷害,惨死狱中。
认识古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寓言的名称是《守株待兔》。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言文的作者韩非子。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韩釐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含义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中国古代寓言大量见于诸子作品和史书中,如《墨子》《庄子》《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就有许多流传久远的著名寓言。
字词天地之我会读我会写
守:守护、守卫、保守
株:植株、守株、守株待兔
待:dài等待、期待、招待
dāi待会、待着
宋:宋朝、宋代、宋人
耕:农耕、耕种、耕耘
触:接触、触碰、触摸
颈:jǐng颈椎、瓶颈、颈联
gěng脖颈、颈渴
释:释放、解释、阐释
其:其他、其实、尤其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再次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只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农夫把这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情,并放下农具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所以“会被宋国人笑话”。
思考:这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思考交流
对意外怎么能心存侥幸呢?
怎么能想着不劳而获呢?
给宋国人丢脸啊!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文中的文言文寓言故事,注意要读好停顿,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宋人/有耕者。
【者】……的人
译文:宋国有一个从事耕田的人。
→总起整个寓言,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农民。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守株待兔
【株】树桩 【待】等待
译文: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结构上:概括了整个故事

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画一画:把你认为难理解的字画出来做好标记。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人物形象
说一说:宋国的种田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揭示道理
思考:学完了这篇寓言故事,你知道“守株待兔”告诉了
我们什么道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主题归纳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梳理结构
守株待兔
妄想不劳而获
没有好结果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起因)
因释起耒而守株 (经过)
身为宋国笑 (结果)
寓言: 小故事 ————————— 道理
课外拓展 自我提升
拓展思考
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
有,比如有的同学梦想能考出好成绩,但却不努力学习。
这种做法不对,要想实现梦想,必须努力付出,脚踏实地,认真去做。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阅读连接
阅读要求:
1.默读短文了解故事大意。
2.再想想这个人所犯的错误,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朋友:你上哪儿去啊?
他:到楚国去。
朋友: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
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阅读链接
南辕北辙
故事中的人行动与目的截然相反,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越远。
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拓展提升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看图,讲一讲出自哪个寓言故事,从中你明白什么道理?
回顾课文,交流收获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复述寓言《守株待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