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以虫治虫 沈括 字存中,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晚年用笔记文学体裁所著的《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以及冶金、机械、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3、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4、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
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1、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法。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3、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
4、“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蝎 喙
钳 穰
傍xiēhuìqiánrángbàng读准字音 正确翻译课文,注意表示时间的年号、地名、物名等不需要翻译。
元丰中,庆州界 生子方虫,
方 为 秋田之 害。忽有一虫生,
如土中狗蝎,其 喙 有钳,千万蔽 地;地区正在成为助词,的像它们的嘴遮盖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
里的“狗蝎”,它们的嘴
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遇子方虫,则 以钳搏之,
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
岁 以 大 穰。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就用代“子方虫”都、全十天年成因大丰收这种助词,无义称它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子 方 虫傍 不 肯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 生物治虫
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农业增收、
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青蛙吃害虫
猫头鹰吃田鼠
啄木鸟吃害虫
金龟子吃蚜虫 稻田放鸭 讨论:如果你现在是一乡之长,你所管辖的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你会如何来应对这种灾情?你还会坐等蝗虫的天敌出现吗?你会采用哪种最快捷、经济有效的方法?
在大面积的农田里,可用飞机喷洒农药,小面积的用人工喷洒,较小范围内的可放鸡鸭去吃,或者出动人力用网捕捉。防治时要集中,全面。 “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
我们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比如内蒙地区利用鸡来灭蝗虫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
、解释下列划线字1、方为秋田之害( )
2、悉为两段( )
3、旬日子方皆尽 ( )
4、大穰( )正当,正在全部,都 十天 丰收练习一二、解释下列句中的“之”。方为秋田之害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子方虫语气助词,无义,不译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以虫治虫 用岁以大穰因不以疾也如以烟徐喷之用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正当,正在才其喙有钳其虫旧曾有之它们的这样,这种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其”。五、翻译下列句子: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虫治虫”的例子,试找出并写下来。课外作业:梵天寺木塔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3、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4、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句。
2、匠师在建造木塔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喻皓是如何解决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课文是如何表现喻皓的高超技术的?
3、“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皓笑曰”,根据“笑”字想象一下喻皓的心理活动。
梵天寺 皓 贻讫 胠箧 履 fànqūqièhàolǚyíqì一、疏通字词,正确朗读课文便实钉之钉板dīngdìng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统治层担忧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那座塔晃动。指木塔那才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说铺排所以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工匠说:“木塔上没有铺瓦,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于是,便用转折连词,可是从前,当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可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木塔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让他的,指匠师的赠送助词,的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用,把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只终了,完成使坚实,就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语气词,不译指木板用钉子钉于是,就匠师如其言,塔遂定。遵照他的,喻皓的 工匠遵照喻皓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因为紧密约束六面连接打开的箱子走,踩踏支撑自然,当然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那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他,指喻皓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匠师在建造梵天寺木塔时遇到什么困难?喻皓是如何解决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塔动”“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qūqiè),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课文如何表现喻皓的高超技术? 1、匠师的无可奈何(反衬)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3、喻皓笑曰
4、众人皆伏其精练 (侧面衬托) 文章写人着笔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怎样心理?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难堪,怕别人知道自己无能。
“笑”字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小结:通假字和特殊句子1.“伏” 同 “服”,佩服。
2.密使其妻:省略句
3.贻以金钗:倒装句(以金钗贻之)古今异义1.据:今义根据、占据;古义统治。
2.方:今义方向、方面;古义才。
3.云:今义云彩;古义说。
4.布:今义丝织品;古义铺、铺排。
5.盖:今义盖子;古义因为、原来。词类活用1.实:使坚实。(形容词做动词)
2.钉:用钉子钉。(名词做动词)
3.胠箧:打开的箱子(动词做名词)
4.履:踩踏、走。(名词做动词)当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1、钱帅登之
乃以瓦布之
问塔动之因
便实钉之2、乃以瓦布之
贻以金钗二、翻译句子: 1、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做,塔就不动了。3、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他技术精熟。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