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1.5《为你打开一扇门》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1.5《为你打开一扇门》课件(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1 19: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学习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划出生字、多音字、新词、重点词,并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3)再读课文、思考 :
A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这是一扇怎样的门?
B我们为什么要走进“无数关着的门”?打开这些门需要什么条件?
C打开文学之门有什么意义?
(从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D全文共几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理清课文结构,即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作者简介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写作背景
检查预习:
风俗画:
求知:
阅世:
憧憬:
潜移默化: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作 题材的绘画。
获得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chōng jǐng)向往。 潜(qián)。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
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
诠释:
裨益:
人文:
智商:
喜剧和悲剧:耸(sǒng)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诠(quán)说明,解释。裨(bì)。益处。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即智力商数。表示人的智力发展的水平。 戏剧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喜剧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悲剧的结局大多是悲惨的。 ⑴ “为你打开一扇门”指为谁打开一扇什么门?
 为青少年打开一扇文学之门.
(2)“为你打开一扇门” 这句话有什么新颖之处?说得好不好?
“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你——青少年。
门——比喻文学之门。
 说得生动形象 ,新颖别致,值得我们学习!
(3)这是一扇怎样的门? 作者要为青少年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课文第三小节可知) (4)我们为什么要走进“无数关着的门”?打开这些门需要什么条件? 因为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到世界。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事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打开这扇门的条件(见课文第2小节)“只要------只要------以对话------”三个条件缺一不可。(5)打开文学之门有什么意义? 从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学生分析课文第4小节(全段共十三句话,第一句阐述文学的特征;第二至四句阐述文学的内涵;第五至八句阐述文学的功能;第九至十三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在理解本段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成诵。 课文节选了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第3、4段),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5段)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理解文章的结构 我们一起来解决:???各小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和同学们及老师共同探究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 ) 憧憬( ) 裨益( ) 广袤( )
二、按原文填空。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_____________的表达,是人类历
史的___________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
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 __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
代千姿百态的_____和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精
神和_____________。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着人类美好的感情
和灿烂的智慧。
三、选词填空。
1、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A、提高修养 B、丰富情感 C、增长知识)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_______的积累,一种_______的积累, 一种______的积累,一种_______的积累。
A、文化 B、感情 C、知识 D、智慧)
四、仿写。
例: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1)我想叩开文学之门,因为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叩开_____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
3、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自己试着给文学下个定义。      题目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即文学这扇大门,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理解题目的含义    用“门”来比喻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青少年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文学这一领域的无限风光。
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结合练习三背诵精美段落
2、课外多阅读健康有益的文学作品,写读书笔记。
3、完成《基础训练》本课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向前进。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学习运用这些修辞方法。一、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1)阅读课文第1节,想一想:这节会让我们产生哪些疑问?如何理解“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中两个世界的含义?文章开头以门为喻有什么好处?
(2)课文1、2两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重点阅读第四段。要求学生:
找出全段的中心句。
理清全段十三句之间的关系。
背诵精美语句。体会比喻、排比的作用。
理解“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4)总结本课主题,归纳写作特点。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可能产生的疑问:世界上哪来那么多门?为什么都关闭着?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为什么二者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这样的截然相反?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文章开头以“门”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2)课文1、2两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段文字是个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研读课文第四段找出表明本段中心的句子。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阅读第四段,划分层次,说说各层的意思。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特征 / 内涵/ 功能 / 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关系
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说说运用这修辞手法的好处。 排比: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作者对文学的深厚感情,加深了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
比喻: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向文学的大门。

1、阅读第四段,划分层次,说说各层的意思。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 12 13
特征 / 意义 / 小结
2、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说说运用这修辞手法的好处。
排比: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作者对文学的深厚感情,加深了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
比喻: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向文学的大门。

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谈谈你的理解。
智商是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智力商数,用IQ表示。“野蛮人”与上文“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相对。“高智商的野蛮人”在文中指虽有硕士、博士学位,但因不阅读文学作品,以致于文化、修养欠缺的人。
这句揭示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敦促人们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1.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
2.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
.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 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我们一起来解决:???各小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和同学们及老师共同探究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欣赏文学片段:
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自豪的说,我为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的一生。
学生谈体会,写心得。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3、谈谈你学习本课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完成《础训练》本节课选做题,当堂订正。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笔记(用一周时间完成)
完成《基础训练》中剩余题目。
预习《繁星》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