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如图1),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D.通过降温结晶,可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
2.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溶解固体 B.用装置乙进行过滤
C.用装置丙蒸发滤液 D.用装置丁称量固体
3.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2°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t1°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最大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C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只有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5.物质世界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物质溶解时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D.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二、选择题
6.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7.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粗盐提纯 B.碘的升华 C.烧制陶瓷 D.氧气液化
8.2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ag;6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bg,此时所对应的饱和溶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c%。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b>c>a D.c>b>a
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
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10.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可以用结晶的方法进行的是( )
A.氢氧化钙(碳酸钙)
B.酒精(植物油)
C.氯化银(碳酸钙)
D.硝酸钾(氯化钠)
11.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12.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B.1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9%
C.T1℃时,KNO3、KCl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210g冷却至10℃,析出硝酸钾晶体89.1g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物 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CO2和HCl的混合气 检验CO2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硬水和软水 鉴别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C 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 除去NaCl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 除去Fe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4.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试管中分别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
B.图2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
15.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
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溶解后密封起来,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时,久置以后不会分层
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三、综合应用题
16.2019 年 12 月 17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它和辽宁舰一起组成了我国首支双航母编队,共同守卫我国绵长的海岸线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山东舰 辽宁舰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 世纪能源”。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已获得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一种海底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其中甲烷占 80%~99.9%,(可表示为 mCH4·nH2O),能直接点燃,所以称为“可燃冰”。
①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什么说可燃冰是清洁能源? 。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生产生活。下图所示为从卤水(或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
①在上述工艺流程中,步骤①里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复分解”、“中和”之一)
②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 → Mg(OH)2↓ → MgCl2”的转化过程, 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3)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基础上创立了更先进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纯碱工业技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海水“制碱”过程中,涉及 NH4Cl、NaHCO3等物质, 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填化学式) 。
②30°C 时,将 11g NaHCO3 固体加入到 100g 水中, 充分搅拌,最终能得到 g 溶液。
③氨碱法原理之一是:NaCl + NH3 + H2O + CO2 = NH4Cl + NaHCO3,在两种生成物中, 最先结晶析出的是 ,请你根据溶解度曲线和产物质量关系,解释其原因: 。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1)金刚石属于单质,理由是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这个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下列气体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选填编号)。
A.二氧化碳 B.臭氧 C.甲烷 D.氟氯代烷
(3)同学们注意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若在打开汽水瓶盖时,将一朵刚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花放在瓶口,可观察到纸花变成红色,写出该变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它应用的新型镁锂合金材料由西安某公司自主研发。回答下列问题:
①镁锂合金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 (填“大”或“小”)
②图1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图1中可获取的信息 (写一条)。
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①现有t1℃接近饱和的c溶液,若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②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填序号)。
A.a>b B.a < b C.a=b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BD
2.BC
3.BD
4.AC
5.ABC
6.C
7.C
8.B
9.D
10.D
11.D
12.D
13.B
14.C
15.A
16. 可燃冰燃烧不产生污染性气体 复分解 富集、提纯氯化镁 110g 碳酸氢钠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
17.(1) 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学变化
(2)ABCD
(3) 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4)解:设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x
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100t。
18.(1) 大 镁原子内的质子数为12(或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或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AD/DA AC/CA
(2) 升高温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