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1: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教学目标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战国时代
“霸道”
V S
“王道”
中国古代政治有“王道”与“霸道”之分。
霸道者,武力征伐,权势倾轧,以“威”使人“畏”;
王道者,顺乎民心,使民有道,以“道”使人“服”。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假如你是孟子,你会如何劝说君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齐桓晋文之事》,去学习孟子的论辩话术和王道思想吧!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解 题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相关知识介绍
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
《孟子》其书:
相关知识介绍
《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孟子》的特点:善于论辩、极有气势、富于想象。
《孟子》共七篇,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
《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相关知识介绍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气节)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同义也。(社会原则)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
自春秋时,诸侯们为了称霸便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了战国,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只剩下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战国七雄)和他们周边的十几个小国。
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统计:春秋300年左右,爆发了395场战争;战国254年,发生了230次战争,战争的规模以及残酷程度却远胜春秋。如名将白起的成名战——伊阙之战,秦军大败韩魏两国联军,仅斩敌军首级就达24万;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仅坑杀的赵军俘虏就达40万。春秋时期打仗的战争礼节(不偷袭、不伤害受伤敌人等)被统统抛弃,对敌军不是砍头就是坑杀!
相关背景介绍
当时社会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这是一个掠夺成风的时代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这是一个武力至上的时代
这是一个人道沦丧的时代
相关背景介绍
在这样的时代,孟子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为了重建有温度的社会秩序,孟子周游列国,历经艰辛,不厌其烦地宣讲他的“仁政”理想,“王道”之术。
齐国当时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刚好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及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仁政”主张、“王道”之术。于是便有了这一场以“齐桓晋文之事”为发端的著名的历史对话,也是一场关于“王霸”之道的对话。
孟 子
两个精神世界的人,如何统一思想?
相关背景介绍
齐宣王
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
用“仁”治国,以“民”为先,通过“仁”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
孟 子
第一部分(1—20)
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第二部分(21—33)
第三部分(34—35)
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
1.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
2.主要人物
3.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春秋五霸,用武力称霸诸侯之事。
齐桓、晋文————春秋霸主
齐宣王——齐国国君
孟子——亚圣,一生周游列国,传扬学说,最后未被用
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逐层击破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的“挖坑”艺术,我们可将这三层当做“四个回合”,而在这每个回合中,孟子都用“挖坑三部曲”(孟子挖坑、齐宣王跳坑、孟子填坑),把齐宣王一步步引入陷阱。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阅读第1—14段的译文,分析孟子的“挖坑三部曲”(孟子挖坑、齐宣王跳坑、孟子填坑)。
保民而王
(孟子挖坑)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果断回答“可”
(齐宣王跳坑,诱捕成功)
“以羊易牛”“牛羊何择”
(孟子挖坑)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宣王跳坑)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填坑)
孟子为齐宣王提供了强大的情绪价值,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人,他说"所有人都不理解你,但是我理解你”,“我知道,你其实是一个心里很善良敏感的人”,“我知道你一定有施仁政的能力""你的的确确是一名君子。”谁听谁不迷糊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阅读第14—20段的译文,分析孟子的“挖坑三部曲”(孟子挖坑、齐宣王跳坑、孟子填坑)。
试问齐宣王是否相信大力士"不举一羽”"、“不见舆薪”(孟子挖坑)
"否”
(齐宣王跳坑)
“不用力”“不用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
(孟子填坑)
"不为者与不能者何以异"
(齐宣王直接跳坑)
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例,接着再强化""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进一步填坑)
经过两个回合的极限拉扯,齐宣王无疑把孟子当成了心理咨询师,他必定会觉得"哇塞,他懂我,他信我,他认为我有能力,他超爱我!"赢得了齐宣王的信任,为孟子的后两回合的游说打下了基础。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觉得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国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故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全国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阅读第21—33段的译文,分析孟子的“挖坑三部曲”(孟子挖坑、齐宣王跳坑、孟子填坑)。
假装不知道"王之所大欲",乱猜一通
(孟子挖坑)
“否,吾不为是也。”以为,哇!这下他猜不中了
(齐宣王跳坑)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像"缘木求鱼",还有后灾。孟子又挖坑问王"邹楚之战"谁胜
(孟子挖坑)
问王"邹楚之战"谁胜
(孟子挖坑)
"楚人胜"
(齐宣王跳坑)
"以一服八”如同"以邹敌楚"",一定会失败
(孟子填坑)
经过这三轮,齐宣王已经完完全全在坑底了(“吾惛,不能进于是矣”),他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他一抬头,信赖的救星孟子正在坑口朝他伸出手来,齐宣王当然连忙呼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于是孟子顺理成章地告诉齐宣王如何保民而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阅读第34—35段的译文,分析孟子“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
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
做到这一点,老百姓归附,犹如万条江河归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势。全篇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作结。
“制民之产”
“谨庠序之教”
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
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
养民
教民
主旨
段落 标题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14段
15—20段
(第二部分) 21—33段
(第三部分) 34—35段
结构图示
推行仁政,保民而王
帮助宣王树立保民而王的信心
不为与不能
所为与所欲
提出“保民”而王的具体施政纲要
爱与不忍
解决宣王主观上“为”与“不为”的矛盾,提出推恩于百姓的重要性。
恒产与恒心
论证不推行王道的危害,以及行王道的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步引导: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条件。内容要点:“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引导方法: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第三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内容要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推恩足以保四海。”引导方法:
引《诗经》“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说明“推恩”与“保民”的关系
感受孟子的论辩艺术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第四步引导:为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为”。内容要点:“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与?”“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引导方法:
第五步引导:指出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内容要点:“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引导方法:
感受孟子的论辩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缘木求鱼”为喻
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为喻,说明民之未保,“非不能”,实“不为”
取譬设喻,形象生动
第六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行霸道必败,行王道必胜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张。内容要点:_________。引导方法:举邹楚之战说明行霸道必败(以小敌大,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再举“天下归心之状”说明行“王道”必胜。
“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於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第七步引导:阐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内容要点:____。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感受孟子的论辩艺术
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感受孟子的论辩艺术
孟子的
论辩思路
① 转移话题
② 提出观点
③宕开一笔,断其后路
④旁敲侧击,讲霸欲的危害
⑤ 水到渠成,讲明王道举措。
有兴致
不耐烦
好奇
好奇
沉默
积极求教
开心
虚心受教
齐宣王的感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