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庖丁解牛》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1: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子》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的
养生之道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文章创作背景及与《南华经》有关的常识。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感受庖丁高超
的解牛技艺。
4.把握“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5.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遵循规律的精神。
知人论世
走进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主要思想: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生平:
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他生活贫困,学识渊博,淡泊名利,靠编草鞋为生,以清静修道为务,过着隐居生活。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子无意仕途,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他为相,被他拒绝,终身不仕。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庄子思想:
1.庄子的无神论和天道观
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原始的唯物观)
2.庄子的认识论
所谓认识论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第二种是认为这个世界不能被认识。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3.庄子的人生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
4.庄子的齐物论
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喜怒哀乐,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逐那些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庄子对万物平等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5.庄子的辩证法
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道家经典。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内容:
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了解《庄子》:
杂篇11篇
内篇7篇
外篇15篇
为庄周所作
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将真实寓于荒诞之中,将事实寓于玄虚之中)”,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
了解《庄子》:
道家:庄子(庄周)--
《庄子》(〈南华经〉)
儒家:孔子(孔丘)--
孟子(孟轲)--------
荀子(荀况)--------
道家:老子(李聃)--
法家:韩非子(韩非)---
兵家:孙子(孙武)---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道德经》)
《韩非子》
《孙子兵法》
知人论世
庄子的文章特点:
1.想象奇特丰富,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
2.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具有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3.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能够辩证地看待事务,具有一些哲学意义。
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5.子非鱼安安知鱼之乐?
6.夏虫不可语于冰
一个生活中处处有故事的人
一个时时刻刻会讲故事的人
一个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人
东施效颦(《庄子》)
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书。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淡泊名利
喻牛辞相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 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
曳尾于涂
精神自由
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璧,星辰当珍珠,万物当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你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被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
参透生死,安然处之
庄子将死
庄子与惠子:朋友和辩友
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他人评价: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解题:《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páo
jǐe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分解、分割;解牛: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初读文本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huō
huò
xiǎng


zhòng
zhòng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kuǎn

xíng
qìng
jiàn
hào
zhé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hù
huò
chóu chú
wéi
cáng
wèi
思:
1.总结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本文讲述了梁惠王从庖丁宰牛的场面、经历、方法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层次都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首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解牛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
有庖丁解牛引出养生之道。
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正文,提前了解大致意思
研读第一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替、给
所字结构:所+动词,动词组词+的+某事物

抵住
同“响”,声响
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合乎,符合
节奏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騞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商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思:
1.第一段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的场景的?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节奏: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请你用一个词来评价庖丁的解牛表演。
正面描写
精彩绝伦
思: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研读第二段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很好
同“盍”,怎么,怎样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思:
1.第二段中写文惠君的话语有何作用?
结构上:借文惠君的提问过渡到下文。
内容上:通过文惠君的赞叹,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高超。
研读第三段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放下
自然规律
超过
起初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不曾
用、凭借
接触
牛体的自然结构

同“隙”,空隙
引刀进入
空隙
顺着
本来的结构
脉络相连的地方
筋骨相结合的地方
大骨
名作状,每年
割肉
一般的,众
磨刀石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而刀刃若新于硎发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的生理结构,击入牛体大的筋骨缝隙,引刀进入(骨节间的)大的空隙,顺着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间隙、空隙
形作名,厚度
宽绰的样子
刀刃的运转
因此
虽然这样
到了
筋骨交错聚结处
戒惧的样子
拟声词,骨和肉迅速裂开的声音
散落
古今异义,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通“缮”, 擦拭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但刀刃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因为视力集中到一点,因此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微。謋地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思:
1.第三段层次分明,其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庖丁成为一个名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你结合相关句子分析。
阶段一: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
阶段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阶段三: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
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目无全牛)(认识规律)
(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三阶段
思:
3.请你结合第三段文章分析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角度 原文 原因
解牛理念
解牛方法
解牛境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怵然为戒,视为迟,行为止。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顺应自然
小心谨慎
心怀敬畏
不懈实践
尊重规律
运用规律
形象特点:
1.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炉火纯青。
2.善于总结规律。
3.水平高却不骄不躁,对待工作仍认真、谨慎。
研读第四段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的道理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解牛
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批大郤:避开硬骨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筋骨交错、结构复杂
导大窾:顺着空隙
保全自身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社会
处世
思:“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相似性:顺应自然、顺应规律
养生之道: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不要硬碰困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文章主旨
《庖丁解牛》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反映出只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事物,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道理。
升华:
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刀象征着自己。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方能踌躇满志。
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食店,粮食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
——南怀瑾《论语别裁》
检: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名,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B.“庖丁”指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C.《桑林》是传说中周朝时的乐曲名。
D.《经首》是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C
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熟读课文
3.背诵重点字词
鹏哥为什么能
如此丝滑的解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