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导
请你说出《论语》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名言。
在《论语》中还有一篇最具文学色彩的文章,他反映了孔子在杏坛开课授徒的场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教学思想和风格,了解与《论语》有关的文学常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体会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志向。
4.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感受孔子的魅力,树立人生理想。
走近孔子
孔子:
名 ,字 , 学派创始人, 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认为“仁”即爱人,政治上主张 ,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鼓励人们积极入仕,即“出来做事”。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被尊奉为至圣、至圣先师、孔圣人、万世师表。
丘
春秋
圣人
仁
礼治
仲尼
儒家
孔
子
孔子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
30岁之前, 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30—50岁,欲仕不能。
50—55岁,在鲁从政。
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门十哲(识记)
孔门十哲,是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教育思想(了解)
1.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对象不应该分贵贱,应一视同仁,开创平民教育先河。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教学。
3.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均衡发展:重视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宣言
文学常识:《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而成,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文学常识:《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而成,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五经
《诗》《书》《礼》
《易》《 春秋》
六经(艺)
《诗》《书》《礼》
《易》《乐》《春秋》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文学常识:
《诗》:《诗经》
《书》:《尚书》或《书经》
《礼》:《礼记》
《易》:《周易》,也叫《易经》
解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在尊长近旁陪坐)
从侍坐这二字可以看出来孔子的课堂是一个怎样的课堂?
师生平等、轻松自在,弟子们更能够各抒己见,如沐春风。
表现了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为下文的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孔子与弟子年龄对照表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51 39 31 18
孔子
60
姓名
年龄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文化常识链接:名、字
1.名:人与人之间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取名。名一般用作自称、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地位相当者,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直呼其名,常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2.字:古人幼时取名,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字是对人的尊称。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后人对前人,尊称其字,以表示敬重;平辈之间、地位相当者,称别人用字,表示礼貌。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
背景链接
背景: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战争不已,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这篇文章记录的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一、标注字音,范读文章
论语 曾皙 冉有 长乎尔 毋吾以也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
饥馑 哂之 以俟君子
端章甫 小相 铿尔
撰 莫春者 冠者
浴乎沂 舞雩 喟然
xī
Wú
shèng
shè
jǐn
shěn
sì
fǔ
xiàng
kēng
guàn
yí
mù
yú
kuì
lún
zhuàn
r n
zh ng
二、学生朗读,初步理解文章
注意字音、停顿
思-议:
1.课文围绕谈“( )”展开?
2.围绕谈志这个话题,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志
孔子评志
弟子言志
孔子问志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作业: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并将本文中出现的熟悉的字词标注出来。
2.背诵今天讲到的知识点。
3.熟读整篇文章。
研读第一部分
孔子问志
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
不要
同“已”,停止
平日,平时
以何,做什么,用什么,为什么
有的,有的人
你们
乎,相当于“于”,比
宾语前置:
不知吾也
思-展:
从第一部分孔子问志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学生循循善诱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言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急切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的样子
相当于“于”,在
军队
治理
比、及: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接着,接续
微笑
仲由,字子路
一车四马为一乘
饥荒
思-展:
1.从子路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他有怎样的志向和性格?
2.在塑造子路性格时,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3.孔子为何“哂”由?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礼义。
志向:侧重强国
性格:有抱负、自信、坦诚,却较鲁莽、轻率。
语言、神态描写
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何,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冉求,字子有
方圆,纵横,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后加表示长度的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或者
使动用法,使……富足
等待
至于
思-展:
1.从冉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他有怎样的志向和性格?
2.在塑造冉有性格时,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
志向:侧重富民
性格: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语言描写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如何,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天子、诸侯供奉祖宗排位的处所
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或者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公西赤,字子华
思-展:
1.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
2.从他的回答中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在塑造冉有性格时,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志向:侧重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语言描写
三个学生的谈话,有何不同,有何共同点?
子路:侧 重 强 国
冉有:侧 重 富 民
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
共同点: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同“稀”,稀疏
起身,起来
为政才能
妨碍
通“暮”
已经
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少年,未成年男子
叹息的样子
赞同,赞许
宾语前置,伤何乎
曾点,字皙
相当于“于”,在
名词做动词,吹风
思-展
1.曾皙没有直接说明怎样从政,却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暮春咏归图。
3.从这幅图景中可以看出曾皙的从政理想是什么?
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的盛世。
4.孔子对曾皙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吾与点也
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景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经济稳定,每人都享受真善美生活的一个大同世界,这是孔子毕生追求的和谐社会。
孔子赞同曾晳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
1.总结今天讲到的重点字词,并进行积累
2.背诵讲到的课文
3.预习剩下的内容
研读第三部分
(孔子评志)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语气词,罢了
用
谦让
因此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国家
怎么
谁,哪一个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名作动,留在后面
思-展:
孔子对他四个弟子的志向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1.对子路:
其言不让
2.对冉有: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
3.对公西华:
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4.对曾皙:
赞同他的志向,即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万世师表
结构梳理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言有分寸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释“哂”由“与”点之因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四位弟子中,你更欣赏谁的志向,为什么?
冉有
公西华
我要知礼节!
明礼
曾皙
我要追求幸福!天人和谐
子路
我要不挨打!
强国
我要不挨打!
富民
伟人之“志”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便深切关注民族命运
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
伟人之“志”
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你的志向?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fú)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
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链接高考
1.《论语》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3.《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 , 对于宗庙祭祀之事 , 他说 ,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而从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________”可以看出他谦恭守礼。
6.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的说,即便“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内忧外患、外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其言不让
舍瑟而作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莫春者
春服既成
链接高考
链接高考
8.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政治理想与其他弟子有所不同,所以当孔子刚开始询问他时,他回答“_________________”曾皙所述之志与孔子“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愿望不谋而合,这使得孔子不禁发出感叹:“_________”。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乎三子者之撰
吾与点也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整理课堂笔记。
3.背诵重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