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
第四单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阐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首歌谣,_____口头唱,____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
(2)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____了。
(3)我们____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A.虽然 还 拓展 鉴赏B.不但 还 扩大 鉴赏
C.虽然 但是 扩大 欣赏 D.不但 而且 拓展 欣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抒发了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绕城公路建设中的张家界市,全长29.72公里,连接城区南面和西面,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中国乒乓球队在第54届世乒赛中夺得4枚金牌,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是否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6.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3)把酒问姮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8.请品析划线句“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所识的穷乏者得我与
③虽至影迫桑榆
④见恶于元载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超过三处)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13.请结合甲】【乙】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春别被“颜值”裹挟
①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②在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俨然成为排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并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似乎是,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如果“颜值”低,其他什么优点都是浮云。
③正因如此,年轻人不惜重金购买高档化妆品、漂亮的服饰,甚至在媒体披露的毁容案例不在少数、整容黑幕曝光时常见诸报端的情况下,依然不惜在自己的脸蛋、身体上刀斧相加来追求美貌。
④美貌,果真决定一切吗?美,当然是好的,拥有美丽的外貌,既能给自己增加自信,也能让旁人赏心悦目。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中,注重仪表、服饰考究,以及对面容进行适当的装扮,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颜值”高的人容易从人堆里脱颖而出,但并不直接等同于“颜值”高的人就一定更具吸引力的特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如果放眼望去尽是帅哥美女时,漂亮就会失去了强大竞争力,这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到底还有什么能让你出类拔萃。
⑤人要想成为一个仪态万方的“万人迷”,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充满活力,让自己生动起来。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有个“太太的客厅”,是“京派”文学和贵族文化的殿堂,这也是林徽因的家。当时林徽因虽然已经身染重病,但她仍保持着开朗和明丽。费正清的夫人曾经回忆说:“梁太太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当她侃侃而谈时,她的那些爱慕者们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
⑥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曾说过,“学问改变气质“.青春的美丽,不是街头的名牌时装;青春的潇洒,不是臂臂摇摆的忸怩作态。如果一天到晚只是忙于外在的装扮,你是永远不可能做到气质高雅、充满魅力的。换言之,青春在哪里?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精神,一种修为,它就在我们的心里。心灵充沛,青春长驻;精神丰富,永葆青春。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地抛弃外在的虚伪,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动、智慧和气质。
⑦实际上,芸芸众生之中,容貌出众者有之,资质平平者也有,并且后者恐怕占据绝对多数。我们不应该因为“颜值”而自卑,反而应该因为我们的修为而自信。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⑧在这方面,美国女孩丽兹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丽兹因为患有罕见病而外表怪异,被媒体粗暴地评为“世界最丑的女人”。她在经历了噩梦般的精神崩溃之后,最终战胜自我,勇敢地站了出来,举办演讲、建立个人网站和摄制纪录片,以此来与偏见斗争,对舆论的霸凌说不。她找到了勇气和自信,也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⑨面对“颜值“的裹挟,很多人可能都无力抵抗。但是,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伴随着年华的逝去,再怎么精心装扮的容颜都会老去,时间唯一带不走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是你多少年来的修为,这才是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
14.下面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受“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的标准影响,不少人花费巨资去改变自己的容颜,追求美貌。
B.文中,林徽因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凭着开朗和明丽、充满灵感的谈吐为众人所倾倒,这是其内在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C.全文首先点明中心论点,阐明追求外在美的不足,然后围绕“美和气质”的关系展开论述,最后号召读者做出类拔萃的人。
D.作者选择关于“颜值”的话题,运用典型的事例材料和名人名言进行说理,立场鲜明,为青年读者提供明确的人生指引。
15.下列不能作为证明“学问改变气质”的一项是( )。
A.希腊人德莫森,因为口吃而生性羞怯,故苦练学说技艺改变自己而得到世人的尊重。
B.鲁迅用脊梁顶着自己的头颅为后人照路,在漫漫长夜孤身绝响,彰显着孤独的气质。
C.哲学家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
D.“……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诗人黄庭坚。
16.作者认为内在的修为是“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作者提了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 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17.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
停电看月亮()→()→鱼缸养月亮()→(释怀)
18.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以议论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出“美,处处皆有。如果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欣赏美的心灵,有一份闲适淡泊的心境,自然风物无不多情,美丽”的中心思想。
B.本文以女儿叫“我”一起看月亮为线索,启发了读者要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
C.女儿先发现月亮的美丽,进而看到鱼缸中的月亮更有乐趣,与“我”为停电而抱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要做自然的主人。
D.女儿是一个善解人意、细心观察、天真活泼、善良淳朴的孩子。
20.根据全文内容,举例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
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爱国,要从小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国家的新旺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我们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生在红旗,是我们的骄傲!
请以《_______就是爱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咬文嚼字”中“嚼”的读音应为jiáo;
B.“矫揉造作”中“矫”的读音应为jiǎo;
C.“吹毛求疵”中“疵”的读音应为cī;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和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根据句意,尤其是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确定用词。(1)根据“口头唱”与“要刻呀,漆呀……之间的递进关系,确定B、D,排除A、C。(2)根据“眼界”可确定填“扩大”,因为“拓展”多与“领域”等词搭配,不与“眼界”搭配。(3)根据“文艺”“美感”可确定填“鉴赏”。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B。
3.B
【详解】和前面的“、”去掉。故选B。
4.B
【详解】A.防止溺水事件再发生;
C.建设中的张家界市绕城公择;
D.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都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故选B。
5.D
【详解】D项有误,《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这一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6.(1)何妨吟啸且徐行
(2)闲登小阁看新晴
(3)被白发欺人奈何
(4)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详解】(1)—(5)是直接型默写题,注意“徐”“畔”等字的正确写法。(6)是理解型默写题,要根据篇名及提示语中的关键内容“借用典故”“得到朝廷重用”确定词句。
7.(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
(1)通读材料一,可以搜集到“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可见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读者的阅读收获。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点,所以我们可以都采用;选择读书方法时结合自己的需求,决定改用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据此理解作答。
8.示例:这一句描写了中秋景物,“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为概写。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抒情蓄势。
9.示例:词人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能力。这首词写中秋佳节的景物,特写“篱下黄花”都已盛开,“秋容如拭”一句概括写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拭过一般;由这首词中的“小住京华”联系写作背景,当时的秋瑾正决心冲破家庭牢笼的束缚,准备投身革命救亡的道路。恰逢中秋佳节,词人的心中自然是苦闷的。这样的明丽秋景,更能反衬词人心中的忧愁深重;同时也能够为词人下文的抒情营造出一种静谧、寂寥的氛围。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本词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其中“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再结合写作背景,当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i门]外泰顺客栈。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笼罩在词人身上。她还没有冲破这张网,已有”英雄末路”之叹,令人动容。词的结尾,作者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悲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因此“青衫湿”是作者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还有作者没能冲出家庭投身革命斗争的忧郁之情。
10.①祸患,灾难;②同“德”,感激;③虽然;④被。
11.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②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
12.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13.甲文告诉我们: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只是为了活而丢弃人格和尊严,这是苟且偷生,这样的生命有辱“义”;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背离正义,这是不择手段,这样的生命有辱“义”。
乙文中的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自己的生命,面对威逼利诱,不惧胁迫。这正是对“舍生取义”最佳诠释。
【解析】
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②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③句意: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虽:虽然。
④句意: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见:被。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独,仅;丧,丧失。
②重点词:斥,怒斥;致,完成;命,使命。
1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李希烈反”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公卿失色”是“诏遗宜慰”的具体表现与反应,“拜命即行”的主语是“颜真卿”,据此断句为: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生命可贵,但是在“生”与“义”相冲突时,我们应该坚守正义,不能失去尊严的的活着,苟且存活。联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我们不能被功名利禄蒙蔽双眼,不择手段获取的功名利禄,即便是活着也不符合“义”了。根据乙文“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知,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颜真卿不避灾祸,不屈服于逼迫,不向利益低头,只为坚守心中的“义”,最终被迫害致死,颜真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
14.C 15.B
16.①要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充满活力,让自己生动起来。
②要勇敢地抛弃外在的虚伪,让自己激发智慧、气质。
③要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
④要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针对各选项逐一分析。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不是论点。“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不是明晰的判断。因此,文章不是先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在文末才点明中心论点。故答案为C。
15.试题分析:本题是对事实论据的考查。B.“鲁迅用脊梁顶着自己的头颅为后人照路,在漫漫长夜孤身绝响,彰显着孤独的气质”所写鲁迅因孤身探求新路,表现出孤高气质,但不是因学问而改变气质,这与论点“学问改变气质”的论点不相符。故答案为B。
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原文“这才是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中的“这”就是回答问题的关键,结合上文可知一个人的内在修为(或:曾经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多年来的修为)可结合文章5~8段中的“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充满活力,让自己生动起来”“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地抛弃外在的虚伪,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动、智慧和气质”“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她找到了勇气和自信,也赢得了尊重和尊严”这几句话来概括作答。
17.恬静全家赏月亮温馨激动静夜悟月亮
18.示例:用“洗”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空的纯净,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喻成“黑色绸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华如练,在月光的映照下,夜空的朦胧美好。
19.B
20.示例:①善用修辞,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例如“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星星只三五颗,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语言清新优美,不落俗套。例如“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
【解析】
17.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概括。
由文章第④段“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可知,①:恬静;
由第⑤段“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可知,②:全家赏月亮;③:温馨;
由第⑥段“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第⑧段“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可知,④:激动;
由第⑨段“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第 段“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可知,⑤:静夜悟月亮。
1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夜空洗过一样”中“洗”写出了夜空的纯净;“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把月亮比喻成“黑色绸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空纯净幽远的美,营造了一种和谐、静谧的氛围,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之情,也为写明月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1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B.“本文以女儿叫‘我’一起看月亮为线索”错误。女儿叫“我”一起看月亮是事件的起因,不是线索;
故选B。
20.本题考查记叙文语言的赏析。本题需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句子和用到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赏析。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第④段“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夜空的洁净、深邃;第④段“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星星人格化,写出夜空中星星的美;
本文语言的另一个特点语言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例如第⑨段“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一句,语言优美,通过“收藏”“扯”“烹”“温”“轻斟浅酌”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沉浸于大自然的轻松惬意的心情。
21.例文:
带着感恩生活就是爱国
爱国是什么?在我心中,爱国就是带着感恩的心在祖国大地上生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那颗微不足道,却仍在尽力的“螺丝钉”。
以前练跆拳道的时候,每周日,当经历过一个下午的训练,教练都会让所有人面向道馆那面贴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的墙整齐地站好,然后用右手贴上胸口无言的敬个礼。整个过程不过是几秒,但却给我留下了永远深刻的记忆。我永远记得训练后身上的汗水还没干,心脏还在有些剧烈地跳动的那种感觉,但敬礼的那一刻,我心中那种从胸膛里涌上的感觉更叫我难忘。当所有人都微微喘着气却表情庄重地站在国旗面前时,烦躁的心都会平静下来,那是一种无以言说的自豪感,那一刻,我总会有种感觉:“我在为祖国而锻炼。”时至今日,我都不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我知道,我能站在这大地上,吃饱穿暖,都是因为自己面前的那面国旗,那面国旗所代表的国家。
我感恩祖国,因为这个国家,我的每一天都安定祥和。我不必像最近逃往欧洲的难民一样赌上最后的希望求生,我也不需要像非洲难民营里的孩子一样爬着乞求难民营微乎其微的物资。但我们真的能永远在国家的庇荫下活着么?这是否定的。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一味的索取是不行的,我们也要为这个国家付出。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持自己的责任。做一颗顽强的“螺丝钉”,也许看上去没有为祖国做多大的贡献,但确确实实是祖国基石的一部分。
这就是爱国。我们只需要像父母一样,在工作岗位上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做好自己家庭的责任,就已足够。但也别忘了,做这些的同时,要带着感恩的心。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华夏大地上,因为祖国而过得安宁幸福。
这就是我心中的爱国。带着感恩的心在祖国大地上生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那颗微不足道,却仍在尽力的“螺丝钉”。而每次看见国旗,我总会感觉到心脏的跳动,那一刻,为责任做的努力与付出,都化为了对祖国浓浓的爱。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文要求以“______就是爱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爱国”是关键词,爱国有不同的方式,英雄以自己伟大的方式爱国,普通人做好平凡的事业就是爱国。爱国,要从小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据此可知补充内容可以是“好好学习”“爱护五星红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居家防疫”“保护环境”“负责任有担当”等等,总之要传达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作为立意。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可以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如每周一升国旗时,有人想唱国歌却因为羞涩而小声哼哼,甚至不唱,通过老师的教育认识到高唱国歌是多么幸福的事,多么骄傲的事,是爱国的表现;疫情期间为了自身及大家的安全,是如何听地方及社区安排,克服困难居家隔离,从而引出爱国的主题等等。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生活片段,防止文章空洞,写文章时要真实的抒发感情,适当的加入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方式上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结尾进行抒情和议论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