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18: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草船借箭》
一、词语
1.给加横线词语注音。
周瑜( ) 妒忌( ) 都督( ) 帷幔( ) 翎羽( ) 水寨( )
擂鼓( ) 呐喊( ) 弓弩( ) 丞相( )
多音字组词。
擂 ( )
(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妒忌---( ) 委托---( ) 大吃一惊---( )
预计---( ) 紧急一--( ) 神机妙算---( )
反义词:
紧急---( ) 神机妙算---( ) 呐喊---( ) 大吃一惊---( )
解释词语并造句。
神机妙算: 。造句: 。
二、知识点
.本文根据 (朝代) (谁)的 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
.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以“ ”为主线。“借” 、“借” 、“借” 。“借”字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借”巧设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 。
②经过: 。
③结果: 。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天象: 。
晓地理: 。
识人心: 。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却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

6.句子解析:
①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他。
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 进行描写,两人的对话初步展现了周瑜的 ,诸葛亮的 。
②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 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这是一个 描写:借鲁肃之口说明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③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 进行描写:三天造十万支箭已经是大难题,周瑜还要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不给全材料,他 ,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④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是一段 描写,说明诸葛亮“ ”,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这也是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⑤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 ,又 。“擂鼓”“呐喊”既是为了 又是为了 。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 。
⑥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
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句话是 描写和 描写,鲁肃“ ”、 和
诸葛亮的 形成鲜明对比。
⑦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方法比喻,写出了 。
⑧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既能 ,同时也方
便 ,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才能。
7.人物特点:诸葛亮:
周瑜: 。
鲁肃: 。
曹操: 。
9.主题感悟:课文写了周瑜由于 诸葛亮,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 。
三、知识拓展
1.三国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 。
张飞吃豆芽—— 。
张飞穿针—— 。
关公面前耍大刀—— 。
司马昭之心—— 。
2.成语积累
形容才智超群的成语: 、 、 。
形容雾的四字词语: 、 、 。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 、 。
3.三国经典故事:
诸葛亮: 、 、 。
曹操: 、 、 。
周瑜: 、 、
刘备: 、 、 。
关羽: 、 、 。
第五课《草船借箭》参考答案
一、词语
周瑜yú 妒忌jì 都督dū 帷幔màn 翎羽líng 水寨zhài 擂鼓léi
呐喊nà 弓弩nǔ 丞相chénɡ
擂 léi擂鼓、自吹自擂
lèi打擂、擂台
近义词: 妒忌-嫉妒/忌妒) 委托-托付/交托 大吃一惊-大惊失色
预计-预料/估计 紧急一紧迫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反义词: 紧急-松弛 神机妙算-无计可施 呐喊-低吟 大吃一惊-心平气和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例句: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东风打胜仗。
二、知识点
.本文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以“借”为主线。“借”人心、“借”天时、“借”地利。“借”字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借”巧设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
②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
③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天象:他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
晓地理:回来时船轻水急
识人心: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 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谨慎多疑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却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因为诸葛亮已经明白周瑜的险恶用心,心中已有解决的方法,为大局着想,于是他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在周瑜看来,三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必定会受罚,所以他很高兴。
6.句子解析:
①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他。
语言描写,诸葛亮识破周瑜奸计,且有应对方法:周瑜为阴谋得逞而高兴。两人的对话初
步展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诸葛亮的豁达大度、胆识过人。
②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 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侧面描写:借鲁肃之口说明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
③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语言描写:三天造十万支箭已经是大难题,周瑜还要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不给全材料,他嫉贤妒能,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④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环境描写,说明诸葛亮“知天象”,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这也是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⑤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⑥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
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和诸葛亮的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形成鲜明对比。
⑦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写出了射来的箭之多。)
⑧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既能两面受箭,保持船体平衡,同时也方便雾散后能利用地理优势顺风顺水直接返回,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才能。
7.人物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胆略过人、顾全大局
周瑜: 心胸狭窄、 妒才忌能、阴险狡诈
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
9.主题感悟: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三、知识拓展
1.三国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成语积累
形容才智超群的成语:神机妙算、经天纬地、足智多谋、才高八斗
形容雾的四字词语:大雾漫天、烟雾迷蒙、云雾迷蒙、云缠雾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初出茅庐、锦囊妙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三国经典故事:
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博望坡。
曹操: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望梅止渴、官渡之战;
周瑜:火烧赤壁、周瑜打黄盖。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
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