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标题:函数的奇偶性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和方法基础: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函数储备,因此,学生很容易从函数图象来判断函数的对称性,即获得对函数的奇偶性的“图形表征”,加上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全称量词、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经历了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的学习过程,会用符号语言表达函数的单调性,这些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认知基础和方法基础。
能力发展分析:学生从函数的图形表征提炼数字特征,再抽象出符号语言有些困难。对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函数的性质的方法尚不熟练,概念形成的经验不足,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函数奇偶性本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函数,使学生经历用数量关系刻画函数图象对称性的过程,同时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2)让学生根据图象特征和奇偶性的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活动,会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奇函数和偶函数,经历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过渡,感悟常用逻辑用语中量词与数学严谨性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图像特征,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2.教学难点:如何从函数的图像特征中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符号表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看剪纸工艺品图片,感受剪纸艺术中的对称。 问题1:剪纸剪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图形都具有对称性。 追问:分别对应我们数学中哪种对称关系? 预设回答: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问题2:在我们学过的函数中,哪些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函数图像是中心图形?怎么判断? 预设答案:函数f(x)=x2是轴对称图形,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函数f(x)=x, f(x)= 1 x是中心对称图形,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3:函数f(x)=x3+x的图像有没有对称性?(学生回答不出来) 追问:在研究函数单调性时,我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困难?当时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联想到类比研究单调性的研究方法,尝试用数量刻画函数的对称性。) 【设计意图】通过剪纸工艺品图片,复习回顾初中的对称图形及对称概念。之后设置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并引导学生类比单调性从“形”转化到“数”的研究方法,既连接了新知识,也为用数量刻画对称性作好铺垫。 逐步探索,构建概念 探究一:量化对象,初识“任意” 完成表格,画出y=x2和y=|x|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x…-3-2-10123…y=x2…9410149…
x…-3-2-10123…y=x…3210123…
1.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预设答案:都关于y轴对称 2.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量特征,有什么规律?有何结论? 预设答案:f( 1)=f(1),f( 2)=f(2),f( 3)=f(3) …… 符号语言: f( x)=f(x) “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对应函数值相等”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 【设计意图】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尝试刻画函数对称性,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发现列表法刻画对称性不够完善,不能取尽所有的数值;图象法不够严谨;唯有解析法能精确地刻画函数的数量关系,因此尝试用解析式刻画对称性。在此过程中渗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直观感知图象性质、寻找特值关系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任意”的必要性。 探究二:问题引导,理解“任意” 已知函数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怎么判断一个图像关于y轴对称? 预设回答:图像沿y轴折叠,y轴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追问: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实质是什么? 预设回答:图像上的点关于y轴对称。 问题2:图像上任取一点A,则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A’在哪里?点A’坐标是什么? 预设回答:点A’也在函数f(x)的图像上,坐标为( x0,f(x0)). 问题3:点A’( x0,f(x0))也在函数图像上,坐标还能怎样表示? 预设回答:A’( x0,f( x0)). 问题4:两种方式都表示点A’,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预设回答:f( x0)=f(x0). 问题5:反之,若f( x0)=f(x0)成立,如何理解这个等式? 预设回答: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即点关于y轴对称。 问题6:我们将具有以上条件的函数成为偶函数,你能用符号语言概括偶函数的定义吗? 预设回答: x∈R,f( x)=f(x). 【设计意图】用点坐标刻画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形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点坐标的研究把几何问题代数化,使学生理解两个“任意”,一是图形的对称性对任意点都成立;二是任意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都有该数量关系。 探究三:抽象概括,揭示特征 问题1:图像关于y轴对称具有一般性,定义域一定为R吗 预设回答:不一定,不妨设定义域为I, x∈I,f( x)=f(x). 问题2:如果f(x)=x2的图象去掉点(2,2),图象还关于y轴对称吗 定义域取[-3,2]呢 预设回答:不关于y轴对称。 问题3:那么我们对偶函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预设回答: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4:能完善偶函数的定义吗 预设回答:定义域关于y轴对称,且f( x)=f(x)。 追问1:假设函数定义域为I,用符号语言怎么描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预设回答: x∈I,都有 x∈I。 追问2:那我们概括一下偶函数的定义。 预设回答: x∈I,都有 x∈I,且f( x)=f(x)。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偶函数的定义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充分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定义域的特征,有利于学生丰富和完善偶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探究四:概念形成,深化理解 合作探究:类比偶函数的探究过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函数f(x)=x和f(x)= 1 x为例探究奇函数的定义. 【探究任务】 1.发现两函数图像的共同特征,列出函数值对应表。 2.找出函数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的特点,并用符号语言描述。 3.类比偶函数定义,归纳概括出奇函数的定义。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后,汇报探究成果。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则称函数f(x)具有奇偶性。 问题1:归纳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异同点。 偶函数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图像关于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定义 x∈I,都有 x∈I,且f( x)=f(x). x∈I,都有 x∈I,且f( x)= f(x).
问题2:如何说明一个函数不是偶函数 预设回答: x∈I,都有 x I,或且 x∈I,f( x)≠ f(x)。 或文字语言: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或举特例说明,如:f( 1)≠f(1)。 即存在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不相等的情况。 问题3:判定奇偶性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预设回答:方法:图象法和定义法; 步骤:①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f( x)和f(x)的关系;③下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类比探究偶函数定义的方法推导出奇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从四种命题的角度来看,若“f(x)满足: x∈I,都有 x∈I,且f( x)=f(x),则f(x)是偶函数”为真命题,则逆否命题:“若函数f(x)不是偶函数,则 x∈I有 x I,或f( x)≠ f(x)。也为真命题,处理时不用过多强调,只需理清逻辑关系。 概念应用,深化理解 例1.判断下列函数奇偶性. 变式1:f(x)=x2 1 变式2: 变式: 例2. 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它在y轴右边的图象如下图,你能画出它在y轴左边的图象吗?变式:如果是奇函数呢?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理解,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明确判断奇偶性的步骤以及图象法、特值法、定义法等几种判断方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知识清单: (1)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2)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3)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 2.方法归纳:特值法、数形结合法. 当堂检测 1.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 ) 答案 B A.y=x B.y=2x2-3 C.y=x D.y=x2,x∈(-1,1] 2.函数f(x)=1x-x的图象关于( )答案 C A.y轴对称 B.直线y=-x对称 C.坐标原点对称 D.直线y=x对称 3.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具有奇偶性的是( ) 答案 B 4.f(x)=x2+|x|( ) 答案 D A.是偶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 B.是偶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C.不是偶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 D.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 5.若已知函数f(x)=ax+b1+x2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 \a\vs4\al\co1(\f(12))=25, 则函数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 答案 f(x)=x1+x2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