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11: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秦始皇发布“民不得擅徙”的禁令,此后历朝加以沿袭。《唐律疏议·捕亡律》规定:若没有得到政府的同意,从户籍地离开的人要按律处理。这些措施( )
A.杜绝了人口的正常流动 B.适应了自然经济发展需要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2.东汉末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选九卿、尚书等朝廷重臣充任。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这表明( )
A.监察功能的进一步强化 B.选官制度不断完善
C.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化 D.王国问题尾大不掉
3.宋太祖规定,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此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由“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这( )
A.打击了门阀士族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拓宽了选官渠道 D.提高了行政效率
4.下表是明朝万历三年起(1575年)饷税的构成(部分)
种类 征收情况
陆饷 对外来商船征进口税
引税 对本国商人出海贸易征收出口税
水饷 向船商征收的船税;按船只大小确定税额
加增饷 1590年起对从吕宋(今菲律宾)回国商船额外加增之税
这表明,明朝万历年间( )
A.关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B.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政府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外贸 D.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5.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 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 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6.下图为清朝举行乡约仪式的场景。这说明,清朝( )
A.社会主流价值的弱化 B.官方意识形态的强化
C.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 D.儒学教化功能的异化
7.户籍制度自秦汉以来便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形成三位一体,明清时期却走向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人身依附控制减弱 B.基层治理的失控
C.赋役征收对象扩大 D.贫富差距的缩小
8.下表是《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理化 植物动物 图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表反映了清末教育新政( )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带有殖民地教育的色彩
C.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D.固守传统儒家教育理念
9.“投豆选举法”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而实行的选举方法。选举时,监票人告诉选民每个碗代表的候选人,选民轮流进屋投票。这反映了“投豆选举法”( )
A.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简化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D.提升了选民文化素质
10.2001年,福建研发的菌草技术作为中国官方对外援助项目首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如今,菌草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菌草技术的推广( )
A.稳固了中非间的友好关系 B.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体系
C.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D.平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11.中世纪,欧洲婚礼的仪式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只需要教士主持;17世纪起,婚礼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登记,且一定要有证婚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婚礼仪式趋向复杂 B.世俗权力的加强
C.婚礼程序更加规范 D.宗教信仰的式微
12.1870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规定以后所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按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考试;文官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这( )
A.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进一步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C.促进了两党制发展与完善 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13.1907年,英国首先使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有影响力的反对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其不附和当任内阁,对当任内阁的错处和缺点进行攻击。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党政治恶性斗争 B.民主意识相对匮乏
C.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D.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14.1906年,英国颁布《教育法》规定为学校提供免费餐,1911年颁布《国民保险法》规定为雇佣人士提供保障,1921年颁布《金融法案》引入养老金缴费的退税措施。这体现了英国(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经济发展陷入萧条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15.1921年,甘地制订了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参加者应遵守的各项具体规定,其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有:“父母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政府管理的学校中退学,在他们家里或经由民族学校,为孩子们作出一定安排。”这一规定旨在( )
A.保留印度教育的民族特色 B.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C.促进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开创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
16.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设立外宾商店向境外销售博物馆珍品,同时也向苏联公民出售日用品,交易使用沙皇金币、外汇现金或境外汇款。这一举措( )
A.改善了苏联的外部环境 B.调整了国民经济的结构
C.解决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D.拓宽了建设资本的渠道
17.下图是英国漫画家发表于二战后的作品。据此推知( )
图:《天子引领世界走向民主!体面!万岁!》
A.美国推动日本政治重建 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嘲讽日本天皇 D.日本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18.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提出关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他认为:“自首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正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美国必须在空间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此举( )
A.改变了美攻苏守的局面 B.凸显了科研领域政治化
C.重振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D.推动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9.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制定《行动纲领》(部分内容,见图)。这反映了捷克斯洛伐克( )
(1)使生产资料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即企业真正归工人和员工所有。 (2)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离。 (3)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同社会主义各国和世界进步力量结盟,同时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反对外来力量干涉本国事务。
A.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推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C.学习西方国家政党政治 D.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20.下表是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上表可用于说明( )
A.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稳步提升 B.美国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C.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日本施行经济统制的手段
21.下图表明( )
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
A.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美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形成中 D.世界货币体系实现了多元化
22.下表是非洲国家更改国名情况(部分)
时间 原国名 现国名(简称)
1957年 黄金海岸 加纳
1960年 法属苏丹 马里
1977年 法属索马里 吉布提
据上表可知,部分非洲国家更改国名旨在( )
A.增进对国家认同 B.瓦解世界殖民体系
C.支持不结盟运动 D.加强非洲国家团结
23.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诞生,起初只在北美地区销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可口可乐业务在欧洲迅速扩张,但在法国遭到抵制。这表明( )
A.文化本质属性的趋同 B.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C.资本全球扩张的影响 D.欧洲各国抵制了美国的经济渗透
24.1919年,阿富汗人民英勇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最终取得独立。1986年,阿富汗人民顽强抵抗苏联的入侵并最终迫使其撤军。2021年,美国最终因阿富汗人民的不懈抵抗从阿富汗撤军。这反映了( )
A.殖民主义主导国际秩序 B.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
C.民族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8分,第27题2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要求: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
序号 内容
①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②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杂志《亚洲》(1917年第8期)
③ 图:一战中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前往前线挖战壕
表为泉州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请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简述史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往史学界对于冷战发生的研究大体上局限于国际政治体系的范围内,安全结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则是这一体系的基本范畴……但显然是不够的,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
——摘编自沈志华《经济漩涡: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史里有“存留养亲”制度。《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管,留养其亲。”《唐律疏议·名例》中犯死罪非十恶条称为“权留养亲”,规定犯流罪而祖父母、父母老(年八十),家无期亲成丁者,权留养亲;但如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仍执行流刑。宋、明、清律还定死罪犯亲老疾应侍者须上请,但十恶之罪除外。
——摘编自刘晓丛《中国法律的刑罚对人们心灵的教化作用》等
材料二 1911年,清政府纂成《大清民律草案》,这是“我国民法史上第一部按照资本主义民法原则起草的民法典”。由于清政府的垮台,此草策也就丧失了变成正式民法典的机会。1925-1926年,北洋政府编纂的《民国民律草案》参照传统大陆法系,按照“以物为本”的原则,分为总则、债权、物权、亲属和继承共5编。草案完成时,发生北京政变,国会被解散,无法继续审议通过。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立法精神上引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设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两编,在总则编中设专节,专门规定监护制度,内容涉及监护人义务与职责、监护种类等方面内容,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都作了较为完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民法典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民法典编纂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存留养亲”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清末民初的民法典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法制史演变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历程(部分)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年,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0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0年代末—60年代 “两只拳头回击”“一大片”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出现热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
1970年代 “一大片”“一条线”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 “无敌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985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牵头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7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唐(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这些措施主要限制人口流动,在自然经济下,人们主要依靠土地为生,限制人口流动可以保证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和需要,适应了自然经济发展需要,B项正确;杜绝了人口的正常流动,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赋税的征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刺史从监督地方的官员转变为地方一级行政大员,职能发生了变化,即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化,C项正确;州牧的职能为管理地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王国问题,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有效解决,排除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宋代科举考试录取需讲过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定名次,“恩由主上”,可知加强了及第考生与君主的联系,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打击了门阀士族,是科举考试的作用,而非皇帝主持殿试的作用,排除A项;没有拓宽选官渠道,仍是科举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治机构的变化,不能得出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万历三年起(1575年)饷税的构成(部分)”可知,明朝后期对海外贸易涉及到的商人、商船进行征税,并且通过不同的税种进行贸易管理,这说明当时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外贸,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财政税收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关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进出口贸易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至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唐至清边疆治理采用不同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贯穿了“大一统”思想,B项正确;宣政院、改土归流不是军事管理,排除A项;改土归流不是因俗而治,排除C项;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相约仪式以圣谕牌上面写着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凸显君主权威,和事牌上面写着明纲纪法度,凸显儒学教化,可知官方意识形态的强化,B项正确;材料表明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不能说明社会主流价值的弱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儒学的教化功能未异化,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至明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秦汉时期赋役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依据户籍征收田租和丁税,承担徭役、兵役,到了明清时期丁税合并到地亩征收,户籍不再是征收赋役的依据,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表明人身依附控制减弱,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的变化,未涉及基层治理的失控,排除B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的变化,不会导致赋役征收对象扩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财富的分配问题,不能得出贫富差距的缩小,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审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学课程中西学和中学比例相差不多,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倾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A项正确;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排除B项;戊戌变法失败于1898年,此时为1901年之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中国)。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灵活的形式保障选民行使选举权利,从而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提升了民众对陕甘宁抗日民主政权的认可,扩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从材料中“候选人不用到场,监票人告诉选民每个碗代表的候选人,选民一个个轮流进屋投票”可看出,选举程序较为严谨,但并不等于简化,排除C项;“提升了选民文化素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20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菌草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可知,中国将研发的菌草技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要项目,使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从而为许多国家的青年和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体现了我国的责任与担当,C项正确;菌草技术的推广不仅仅局限于非洲国家,排除A项;仅从对外援助,无法得出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体系,排除B项;“平衡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表述夸大了菌草技术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主要涉及了婚姻管理权从教会转移到了政府手中,体现了世俗权力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婚礼仪式的问题,无法得出婚礼仪式日趋复杂,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婚姻管理权问题,而非程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宗教信仰的转变,而是体现了当时世俗权力的加强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文官的任命通过考试选拔,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同时文官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使文官不受政党影响,推行政令实施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哪些人可以参加考试,不能说明进一步扩大了选官的范围,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文官制度的中立性,未说明政党政治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7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有影响力的反对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其不附和当任内阁,对当任内阁的错处和缺点进行攻击”及所学可知,“影子内阁”是英国维护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具体表现之一,D项正确;“影子内阁”是政党政治良性斗争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民族意识相对匮乏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英国政府形象不断提升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6年至1921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1906年、1911年和1921年分别颁布了《教育法》《国民保险法》和《金融法案》,这些法律都涉及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如为学校提供免费餐、为雇佣人士提供保障、引入养老金缴费的退税措施等。由此可见,这些法律的颁布反映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经济陷入萧条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社会秩序被冲击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21年的印度。根据材料“父母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政府管理的学校中退学,在他们家里或经由民族学校,为孩子们作出一定安排。”及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他倡导孩子们抵制政府学校,在家中或民族学校进行学习,其意在抵制殖民文化,保留印度教育的民族特色,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抵制英国经济侵略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促进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1920年甘地已经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开创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并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苏联的做法有助于缓解苏联国内物资短缺的局面,同时也能够获得外汇收入,改善了苏联的外部经济环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这些收入用于拓宽建设资本的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美日。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漫画展示了日本天皇在美国推动下,被迫前进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战后,在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推动了日本政治重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美两国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排除C项;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下,政治上地位较低,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美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美国发展太空领域的目的是其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凸显了科研领域政治化,B项正确;此举有利于美攻苏守的局面的巩固,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民众丧失了对国家的信心,排除C项;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是华约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探寻社会发展的道路,同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走对立发展的道路,D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南斯拉夫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向西方国家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80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此段时间内,我国钢铁产量逐年提升,说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稳步提升,A项正确;美国此时主要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混合经济政策为主,排除B项;从表中可以看出苏联的钢产量依旧持续增长,说明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斯大林模式没有根本转变,排除C项;日本此时主要实行实行“开放立国”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65年至198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及所学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各国货币与美元取消固定汇率,日本日元、德国马克、英国英镑等兑换美元的汇率呈上升趋势,且实行浮动汇率,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 ,固定汇率制逐渐崩溃,新的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形成中,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美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世界货币体系实现了多元化”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57年至1977年的非洲。根据材料“黄金海岸、法属苏丹、法属索马里”“加纳、马里、吉布提”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相继摆脱了欧洲殖民者的统治,其改变国名的主要意图是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A项正确;非洲国家更改国名反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进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加强非洲国家团结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而可口可乐在欧洲的扩张正是资本全球扩张的表现,C项正确;因为可口可乐在欧洲的扩张并不能说明文化本质属性的趋同,排除A项;因为欧洲并没有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排除B项;题目中只提到了法国抵制可口可乐,并没有提到其他欧洲国家抵制美国的经济渗透,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阿富汗人民在1919年、1986年和2021年分别抵抗了英国、苏联和美国的侵略,并最终取得了独立或迫使侵略者撤军。材料表现出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题目中描述的阿富汗人民抵抗外部势力的情况非常吻合。英国、美国都是出于自身利益和霸权主义思想而干预阿富汗,D项正确;“殖民主义主导国际秩序”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英国、苏联和美国的侵略不是“恐怖主义”行为,排除B项;“民族主义成为时代主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5.研究主题:一战期间的中国华工在欧洲的作用与经历。
原则:1.全面搜集相关史料: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收集关于中国华工在一战期间在英国军队中的作用与经历的资料,包括报纸、档案、照片、口述资料等。
2.注重细节: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如具体日期、地点、人物等,以便更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
3.保持客观公正:在使用史料时,要尽量保持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感彩。
4.史论结合:在运用史料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史料背后的意义。
5.注重实证:在运用史料时,要注重实证,通过对史料的核实和分析,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研究主题,根据材料“《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与“一战中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前往前线挖战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题为:一战期间的中国华工在欧洲的作用与经历。
第二小问原则,根据材料“威海市档案馆藏”“杂志《亚洲》”与“图:一战中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前往前线挖战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搜集相关史料: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收集关于中国华工在一战期间在英国军队中的作用与经历的资料,包括报纸、档案、照片、口述资料等;根据材料“杂志《亚洲》(1917年第8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重细节: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如具体日期、地点、人物等,以便更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持客观公正:在使用史料时,要尽量保持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感彩;史论结合:在运用史料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史料背后的意义;注重实证:在运用史料时,要注重实证,通过对史料的核实和分析,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26.变化:从合作走向对抗
原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的分歧;美国意图夺取世界霸权,苏联则意图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两国的产生地缘政治冲突;美苏两国的综合国力势均力敌;美国建立了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使得苏联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
【详解】本题是对比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以往史学界对于冷战发生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为从合作走向对抗。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安全结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则是这一体系的基本范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在地缘政治上,美国意图夺取世界霸权,苏联则意图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两国的产生地缘政治冲突;在综合国力上,美苏两国的综合国力势均力敌;根据材料“但显然是不够的,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了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使得苏联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
27.(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考虑家庭成员的情况;主要针对死刑犯;规定细致。原因: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孝道;法律制度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宽仁和教化;社会稳定的需要,通过照顾家庭减少社会矛盾。
(2)不同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立法精神上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设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两编;在总则编中设专节,专门规定监护制度;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都做了较为完备的规定。意义:完善了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世界民法典编撰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智慧。
(3)启示:法律制度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律制度的完善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法律制度的实施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管,留养其亲”,可得出以家庭为单位,考虑家庭成员的情况;依据材料一“诸犯死”“《唐律疏议·名例》中犯死罪非十恶条称”,可得出主要针对死刑犯;依据材料一“规定犯流罪而祖父母、父母老(年八十),家无期亲成丁者,权留养亲;但如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仍执行流刑”,可得出规定细致。第二小问原因:本题要从法律制定的目的和理念进行思考,中国古代以儒入法的理念盛行,影响法律的制定,故而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思考,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孝道;法律制度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宽仁和教化;社会稳定的需要,通过照顾家庭减少社会矛盾。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现代(中国)。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二“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立法精神上引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立法精神上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材料二“增设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两编”,可得出增设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两编;依据材料二“在总则编中设专节,专门规定监护制度”,可得出在总则编中设专节,专门规定监护制度;依据材料二“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都作了较为完备的规定”得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都做了较为完备的规定。第二小问意义:主要从法律内容的丰富上、法治理念的完善上、维护公民利益、立法的核心理念及对世界影响上进行思考,如完善了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世界民法典编撰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智慧。
(3)本题是启示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从古至今法律的历程来思考、制定法律的目的、法律要体现的核心理念、法律的制定等角度进行思考,如法律制度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律制度的完善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法律制度的实施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28.观点:新中国外交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国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战略,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迅速打开了外交局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了分化,中苏关系产生摩擦并逐渐恶化,受此影响,中国外交战略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工作的重心。我国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等外交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的时代要求,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大变局”,我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体现了当今世界局势和我国发展诉求。
总之,在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外交概念,用来界定国际形势、归纳外交原则、规划外交政策、指导外交实践,这些外交理念也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材料主要涉及建国以来中国外交发展史中的一些大事。据材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两只拳头回击”“一大片”“一大片”“一条线”“无敌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可知,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有不同的特点,这和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关,据此可以拟定论题:新中国外交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其次,由材料“新中国外交历程(部分)”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的外交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特色大国外交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国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战略,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迅速打开了外交局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了分化,中苏关系产生摩擦并逐渐恶化,受此影响,中国外交战略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工作的重心。我国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等外交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的时代要求,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大变局”,我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体现了当今世界局势和我国发展诉求。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这些外交理念也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