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如下图所示,周朝将对贵族盂的册封刻在耐久的青铜鼎上,秦朝将“书同文字”的诏令写在轻便的木方上,两者的差异可以说明( )
A.书写材料的进步 B.中央权力的集中
C.生产工具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瓦解
2.汉唐一般在宫城的东边营建太子宫,建制、器用仿照皇宫,但是规模要小,称为“东宫”。南宋时期,宋高宗没有修建东宫;宋孝宗时,明确“今后东宫不此须创建”,太子随皇帝居住在皇宫里面。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财政的困难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业集镇的扩张 D.专制皇权的强化
3.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和《叛国罪法案》,承认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领袖,王国内任何人如果拒绝承认其至尊地位将以叛国罪惩处。1538年,英国议会通过《年俸与什一税法》,废止英格兰教会向罗马缴纳年俸与什一税的惯例,改为向王室缴纳。这说明( )
A.君主权力需要议会支持 B.君主立宪制亟待完善
C.资产阶级革命迫在眉睫 D.基督教神权统治瓦解
4.下图照片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召开时的场景。画像中人从右至左分别是毛泽东、孙中山、蒋介石、朱德。这体现出( )
A.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B.创建联合政府的努力
C.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5.下表为晚清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人通例(1904年) 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这反映了( )
A.清末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诉求
C.清廷全面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商业改革是新政改革的核心
6.在清朝,朝廷规定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巡抚以上地方官的子弟不能考选科道官。这反映了( )
A.恩荫制度被彻底废除 B.科举制度更公平公正
C.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D.大大削弱了高官权力
7.据学者王先明统计,1860年以后,清政府四至七品官员中,通过捐纳获取官职的比例高达66%。在山西太谷、安泽、虞乡三县,1860至1905年间,通过科举入仕的士绅比例仅占3%—4%。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士阶层对科举制普遍不满 B.科举制被废除的内在原因
C.清末因捐官导致官场腐败 D.捐官制度逐渐取代科举制
8.宋初颁布的《宋刑统》篇目结构和基本内容沿袭唐律,但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条款比《唐律疏议》明显增加,如《杂律》中规定了质举财务的取息标准、契约的法律效力等。这反映出宋代( )
A.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B.民事法律成就突出
C.商品经济取得发展 D.过度强化中央集权
9.1524年,在德意志自治城市纽伦堡,市政府要求关闭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的所有财产由市政府接管。院长弗里德里希·皮斯托瑞斯于次年结婚,马丁·路德特意写信祝贺,称其从此“走进乐园”。这体现了( )
A.信仰自由得以实现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神学迷信彻底消除 D.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
10.下表为我国上世纪制定的法律。
制定时间 法律名称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B.中国法治建设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贯彻落实科学立法全面依法治国
11.新疆各地的古城遗址均出土了大量货币,如汉五铢钱、王莽货泉、唐开元通宝、乾元钱和宋代的一些货币。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B.对外贸易繁荣 C.民族地区币制混乱 D.民族交往密切
12.15世纪中期,西葡两国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被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 B.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彻底消失
C.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确立 D.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受到削弱
13.朝鲜战争停战后,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来进行经济建设。为此,新中国(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与英国、法国建交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4.下表为我国古代纸币使用情况的节选。
北宋交子 宋徽宗时期,交子滥发,信用崩溃,“较天圣(宋仁宗年号)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
元朝宝钞 至元三年(1266年)每石米600文,至正十九年(1369年)1000贯买不到一斗米。
大明宝钞 宣德七年(1432年),面值1000文的宝钞只值铜钱5文,宝钞“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据此可知( )
A.纸币发行适应了经济的发展 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C.封建王朝难以维持纸币信用 D.白银大量流入导致货币贬值
15.清朝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被传统社会视为一大“仁政”。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财政政策是严重缺乏弹性的,只能配合着日趋保守的国家职能定位。这一观点( )
A.否认了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 B.全面批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C.有助于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 D.揭露了轻徭薄赋的虚伪本质
16.宋代的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被赋予了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它们也被乡民看作是国家的代表。宗族内的规约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据此可知,宋代( )
A.基层管理组织呈现多元化特征 B.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强力渗透
C.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较完善 D.中央治理和地方管理有效结合
17.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
A.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18.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这些法令不仅为保护工人的劳动条件提供了法律基础,而且为保障工人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法律手段。这些法令的颁布( )
A.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B.助力工业革命发展
C.适应殖民扩张需要 D.保障工人政治权利
19.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如“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不剪则不茂,剪过则根跳”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技术体系趋于完备 B.农业生产重视精耕细作
C.科技发展源于经验总结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贯彻
20.万历年间的《遵生八笺》留下了关于辣椒的最早记载:“番椒,丛生,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康熙十年的《山阴县志》则写到:“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政府重视高产作物的传播
C.中国古代饮食习惯的改变 D.辣椒兼具观赏性与食用性
21.考古发现,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均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如铁犁铧、五齿锄、铁镰等。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铁制农具使用广泛 B.冶铁技术发展成熟
C.庄园经济开始出现 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22.明初,赋税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称“本色”。到了正统九年(1444年),赋税采取大规模的“折色”,即“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万余两”。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D.白银开始流入中国
23.李伯重指出,至16世纪,中国的航海技术达到顶峰,出现了排水量2000吨的巨型船只,由此推动了对外贸易量的扩大,贸易商品也从有限的奢侈品转向大批量的普通消费品。这一现象( )
A.扩大了中西交流的范围 B.强化了中国贸易中心地位
C.推动了朝贡贸易的扩大 D.导致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4.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A.加速工业化进程 B.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推动全球化发展 D.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25.1977—1984年,美国的计算机、医疗器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4%,而同期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为2.9%。这表明( )
A.石油危机阻碍了美国传统工业发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
C.日本、西欧崛起削弱了美国制造业 D.美苏争霸刺激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
26.1921年春,在苏俄的喀琅施塔得地区爆发叛乱。对此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既能保证工人的经济利益、又能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的新的经济联盟形式”。这可以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动摇了苏联统治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其必要性
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农业发展 D.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利益
27.龙山文化时期的陕西神木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构成,附属城防设施形制完备。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向内拱卫。这表明( )
A.城市营建已然形成制度 B.坊市分区格局开始形成
C.政治军事功能尤为突出 D.礼乐文化影响城市布局
28.洋务运动时期,兰州创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并延及周边城市;清末“新政”时期,西北近代工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北的城市化;抗战时期,川陕公路和陇海铁路成为重要交通干线,东部学校、企业内迁,使得西北城市进一步发展。据此可知( )
A.近代西北城市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交通发展对近代城市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政治军事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
D.社会经济进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9.中国高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亮丽名片。中国高铁“走出去”( )
A.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B.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C.反映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D.带动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变化
30.下列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在预防医学方面的具体措施。
时间 措施
1831年 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统筹霍乱疫情防控
1841年 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
1848年 颁布《公共卫生法》
1850年 成立国家卫生总局
这些措施( )
A.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迅猛发展 B.完善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C.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法律保障 D.有利于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人才的选拔关乎国家的兴衰,历代统治者对此都极为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乡试和会试各为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道,判五道,诏、造、表选一道;第三场考时务策五道。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如《四书》用朱子集注,《易》用程传,《书》用蔡氏传,《诗》用朱子集注,《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传等等。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各个部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下表列举了这次会试的部分考题。
第一场中国政治史事论 1.“周朝内重外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2.“北宋结金以图燕,南宋助元以攻秦”论。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 1.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2.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3.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2“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韩策《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科举考题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秦代(中国)。周朝将对贵族的册封刻在耐久的青铜鼎上,主要是为了防止堙灭,进而为贵族听从周天子的号令提供依据,但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强,因此将“书同文字”的诏令写在轻便的木方上也能够顺利推行,这体现了周秦两朝中央权力集中的差异,B项正确;青铜器并非西周的主要书写材料,排除A项;在青铜器上刻字难度远高于在木方上刻字,因此两者的差异并不能说明生产工具的发展,排除C项;宗法制度的瓦解并不能解释秦朝将“书同文字”写在木方上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汉唐一般在宫城的东边营建太子宫,建制、器用仿照皇宫”“太子随皇帝居住在皇宫里面”等信息可知,宋代较前代东宫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吸取前朝的教训,维护皇权的稳定,D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财政困难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理学的内容,强调的是皇权强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集镇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30年代(英国)。根据材可知,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和《叛国罪法案》,英国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领,超越了罗马教廷派以往英格兰教会主教地位;同时通过《年俸与什一税法》,英国国王将英格兰教会的年俸与什一税收归己有,而这些法案需要议会通过,意味着当时的国王加强王权需要得到议会的支持,A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时间是在1689年,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国王和罗马教会之间的冲突,而非资产阶级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因此并不能判断当时资产阶级革命迫在眉睫,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这时期基督教神权统治有一定的冲击,但不是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中“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可知,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C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到1927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联合政府这一概念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的,材料中无法体现创建联合政府的努力,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的商务法规、章程肯定了商人的地位,鼓励商人兴办实业,对私人公司进行保护,这些内容有助于推动中国实业的发展,适应了晚清国内外形势变化需要,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经济法律法规,并未涉及到政治诉求,排除B项;C项错在“全面”,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清末新政改革的核心并不是商业改革,材料内容也不能体现新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巡抚以上地方官的子弟不能考选科道官”,这是为了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影响监察效果,这反映了清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古代中国并未彻底废除恩荫制度,排除A项;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巡抚以上地方官的子弟不能考选科道官,这一定程度上属于回避,并不能体现出公平性,排除B项;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巡抚以上地方官的子弟不能考选科道官并不能削弱高官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通过捐纳获取官职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科举入仕的比例越来越小,反映了清末买官卖官公开化、合法化,科举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可以用来说明科举制被废除的内在原因,B项正确;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科举制被废除的内在原因,未体现士阶层对科举制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捐官制度对官场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之前一直存在,从没有被捐官制度取代,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基本内容沿袭唐律,但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条款比《唐律疏议》明显增加”“如《杂律》中规定了质举财务的取息标准、契约的法律效力等”可知,宋代的法律较唐代增加了许多民事方面的内容,如质举财务的取息标准、契约的法律效力等,其根本原因在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租佃关系的内容,排除A项;“成就突出”表述不当,材料只涉及双方的对比,有一定的增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可知,修道院的所有财产由自治市政府接管,这对自治市的资本主要发展有推动作用,即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D项正确;材料涉及到的主题是经济问题,与信仰自由、王权等主题无关,排除AB项;神学迷信彻底消除的表达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立法主要围绕经济方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为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开始出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象,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差别开始明显,需要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来调节收入,确保社会公平,中国才制定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一时期中国法治建设适应了改革开放需要,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法律,这些举措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0年形成,排除C项;依法治国在1997年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汉五铢钱、王莽货泉、唐开元通宝、乾元钱和宋代的一些货币”可知,新疆各地汇集了我国从汉至宋各时期各民族政权的货币,这是当时各民族经济交流的证据,说明各民族交汇融合,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多种货币,和屯戍政策无关,排除A项;新疆汇集了我国从汉至宋各时期各民族政权的货币,说明该地区各民族频繁交流,无法得出对外贸易频繁,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古城遗址出土的货币,并不是当下使用的货币,混乱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中期,西葡两国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被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这种原则对于航海技术先进的国家有利,对于一些落后国家地区并不公平,因此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原则很大程度上以主权为第一原则,这是相对公平的的原则,这也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A项正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消失,排除B项;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排除C项;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在一战后就被削弱了,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的外部环境,我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主权完整,互不干涉内政,这有助于为中国营造和平环境,C项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并不能提供长期的和平环境,排除A项;1964年我国与法国建交,但是这与中国周边和平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间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停战是在1953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至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宋徽宗时期,交子滥发,信用崩溃”“1000贯买不到一斗米”“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等信息可知,宋代到明代纸币的发现出现了问题,究其原因是封建王朝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难以维持纸币信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纸币发行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是纸币贬值的问题,并未涉及经济危机,排除B项;明代白银大量流入,宋代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材料观点认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使得政府的财政政策缺乏弹性,是国家政策逐渐趋向保守的结果,这一观点否定了这一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A项正确;材料观点批评的是清朝的赋税制度改革,而非儒家思想,排除B项;清朝的统治危机并未因为赋税制度改革导致的,排除C项;材料是将赋税制度改革与国家政策转向放在一起考察,并没有对轻徭薄赋思想进行批判,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乡村组织承担了一些公共事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而基层社会宗族内的族规要得到国家的认可与保护,这些内容说明宋代基层社会治理是围绕政府事务展开的,同时宗族社会要依靠国家力量来认可,进而获得更强的约束力,说明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强力渗透,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基层管理组织主要是乡老,并未体现出管理组织的多元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离不开国家的认可,因此不能认为其自我管理完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中央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中期,英国一些主教在收成不好的时候,会给穷人救济;在伦敦,教士会为有困难的人提供救济。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社会救济来帮助贫困人群,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世俗王权的问题,排除A项;社会救济是其任务之一,但不是核心任务,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救济,而不是工商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可以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保障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这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指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材料中未涉及到此方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内部发展问题,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到的是保障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与政治权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书中详细介绍了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不剪则不茂,剪过则根跳”等可知,中国古代农业重视精耕细作,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粮食,B项正确;北魏时期农业技术体系并未趋于完备,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经验总结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关于商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材料“番椒,丛生,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说明在当时具有观赏性;而清代文献记载“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这说明清代已经食用辣椒,由此可知,辣椒兼具观赏性与食用性,D项正确;材料能看出辣椒传入中国,但是物种的交流并未体现,排除A项;辣椒不属于高产作物,排除B项;明代文献对辣椒的记载更多的是强调其观赏性,而非食用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均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可知,当时铁制农具使用广泛,A项正确;冶铁技术发展成熟要到汉朝,排除B项;庄园经济在东汉时期出现,排除C项;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用于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于自己消费,仅凭材料中关于生产工具的信息,无法推出小农经济是否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明代正统年间赋税开始大规模折合成银两,替代了明初征收实物的方法,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A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清代摊丁入亩标志着人头税的消失,排除C项;白银开始流入中国,表述不当,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中国)。16世纪的中国是明朝,这一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达到顶峰,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贸易种类由有限的奢侈品转向大批量的普通消费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交流的范围,A项正确;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中国的贸易中心地位,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贸易的性质,因此无法看出这一时期推动朝贡贸易的扩大,而且朝贡贸易主要是为皇室贵族采买奢侈品,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外国资本输出的增加,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这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商业经营方式发展,与工业化、全球化及金融资本的扩张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77—1984年,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这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有关,B项正确;美国传统工业发展速度放缓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排除A项;日本、西欧崛起后,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西欧崛起并没有削弱了美国制造业,排除C项;美苏争霸是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个原因,但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
2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苏俄)。根据材料“1921年春,在苏俄的喀琅施塔得地区爆发叛乱”“必须采取既能保证工人的经济利益、又能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的新的经济联盟形式”并结合所学可得,1921年苏俄打败了国内的白军和帝国主义的入侵,当时苏俄政府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所以斯大林认为要实行新的经济联盟形式,B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但是斯大林掌权是从1924年列宁去世开始的,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运动也是斯大林时期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龙山文化(中国)。据本题材料“陕西神木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构成,附属城防设施形制完备”“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向内拱卫”可知,这一时期的城池修建注重政治和军事防卫的功能,C项正确;此时城市营建是否形成制度,材料并未说明,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坊市分区格局的内容,排除B项;礼乐文化属于西周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战时期,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西北地区城市不断发展,因此可得出结论:社会经济进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交通发展对近代城市化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项;政治军事需要也不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2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中国高铁“走出去”,说明中国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反映了中国科技领先世界,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未涉及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在海外修建的高铁与中国相连,不能得出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排除B项;海外高铁的修建,对中国城市发展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据本题材料“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统筹霍乱疫情防控”“颁布《公共卫生法》”等信息可知,英国通过立法及设置机构,完善了疾病预防的法律保障,C项正确;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是城市化,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材料涉及到的是预防医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实行这些措施之后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31.(1)考试程序严密,实行多级考试;采用八股取士,有特定格式;考试内容主要以儒学经典为主。
(2)变化:考试内容以史为鉴,侧重解决现实问题;增加考察西方国家利弊得失的内容;传统儒家经典的内容比重下降。
原因:清末严重的统治危机,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传统的儒学经典无法解决面对的问题;清末新政的推动作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明清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乡试和会试各为三场”并结合所学可得,考试程序严密,实行多级考试;根据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并结合所学可得,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的方式,有特定的格式;根据材料一“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如《四书》用朱子集注,《易》用程传,《书》用蔡氏传,《诗》用朱子集注,《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传等等”可得,考试内容主要以儒学经典为主。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4年(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二“周朝内重外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可得,考试内容侧重以史为鉴,解决现实问题;根据材料二“泰西外交政策”“日本变法之初”等内容可得,增加考察西方国家利弊得失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可得,传统儒家经典的考察内容比重下降。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考试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在于,清末严重的统治危机,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传统的儒学经典无法解决面对的问题;清末新政的推动作用。
32.(1)观点:满洲和朝鲜与日本有着历史渊源,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评析: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日本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试图通过强调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来为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寻找合法性。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历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满洲地区多民族共同开发的事实。此外,将满洲视为满族的“固有领土”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满洲地区在历史上曾长期被汉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统治。因此,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和误导性。
(2)示例: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举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注重通过文化建设,加强民族认同。意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观点,由材料一中“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可知,《满洲发达史》的主要观点是满洲和朝鲜与日本有着历史渊源,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评析,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忽略了历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满洲地区多民族共同开发的事实。将满洲视为满族的“固有领土”也是对历史的歪曲。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日本的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日本法西斯势力膨胀,需要为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要完全否定这一观点。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举措,由材料二中“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由材料“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可知,注重通过文化建设,加强民族认同。
意义,通过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减少民族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政府会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通过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33.(1)表现: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数增加;社会道德沦丧,犯罪率居高不下。
原因: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工业革命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2)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表现: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材料一“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得,失业人数增加;根据材料一“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可得,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丧失,犯罪率居高不下。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在其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根据材料“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根据材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可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根据材料“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可知,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根据材料二“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根据材料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根据材料二“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可得,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