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13: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怀仁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对进入市场的商品有明确禁令,如"圭璧金璋,不鬻于市;宗庙之器,不鬻于市;牺牲,不鬻于市"。这些交易禁令主要基于( )
A.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B.维护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
C.维护贵族政治秩序的需要 D.维护公平交易秩序的需要
2.如表关于不同人物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反映出( )
班固(汉)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 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必定矛盾 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 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3.魏晋时期,“州”发展为一级行政单位,且州郡数量不断增殖,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远超东汉,地方上为增加将帅资位而建州郡,还有为了羁縻“异国之人”而设州县者,刺史守令皆用豪酋。这一时期州郡的增殖( )
A.表明疆域扩大导致机构的增加 B.旨在推进民族交融的进程
C.折射出政权统治蕴含重大危机 D.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唐朝官员考核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主要为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按官员职务和职责划分,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考核结果一般以“善”代“最”,并以“一最四善”为最上等。由此可推知,唐朝( )
A.统治者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B.儒家伦理在官员考核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已建立完善的官员考核体系 D.选官标准呈现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趋势
5.唐宪宗时,陕西人梁悦因其父被秦杲所杀,选择复仇杀死了秦杲后主动投案自首。该案件在朝堂引起了分歧,有的大臣援引玄宗时类似案件认为应该处死梁悦,而韩愈则认为梁悦一片孝心应该宽大处理。最终唐宪宗免其死罪,只对其决杖一百,配流至循州。这表明唐代( )
A.礼法合一彰显儒家仁孝精神 B.血亲复仇受法律肯定和支持
C.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 D.朝堂议论决定司法审判结果
6.《湘报》曾刊登了1897—1898年湖湘地区科举试题,如济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权说”“罢谏官设议院议”;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等。这反映了( )
A.科举考试以西学为主 B.挽救危机的时代诉求
C.新式教育取得了成效 D.晚清民族意识的觉醒
7.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下列标题最为贴切的是( )
A.《辛亥革命后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B.《北洋政府统治下混乱的政治格局》
C.《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D.《训政时期政治力量的分化与重组》
8.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晋察冀边区税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 B.团结社会各阶层抗日
C.使各阶层税负合理化 D.改变原减租减息政策
9.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等9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次年,党中央又把每年3月确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这些举措意在( )
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D.掀起学习英雄模范的热潮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强调,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成年意定监护制度设立的必要性是为了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满足高龄化社会在成年监护上的法律需求;二是该制度的确定受到国际人权保障新理念的驱动;三是为了弥补传统成年监护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据此可知,该法典的规定( )
A.凸显了国家保障人权理念 B.完善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
C.明确了社会主义宪法原则 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11.柏拉图认为政府的所作所为就必须“避开群众的关注和批评”,正义的政府只能是非公共性的政府,因为公共性只会“众说纷纭什么也决定不了”,只要为了国家利益完全可以向人们说谎。柏拉图的这一观点( )
A.批判了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对直接民主的弊端进行一定反思
C.强调公共权力应摆脱制约 D.意在协调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12.有学者认为,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法律观念在中世纪发生了从世俗主义、理性主义向信仰主义的一系列转型。在观察社会政治法律问题的出发点上,用上帝代替人类,用信仰统辖理性;在讨论的中心问题上,用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代替了古典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该学者认为这一系列转型(  )
A.弱化了世俗政治的地位 B.结束了理性主义的统治地位
C.使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D.促进了政权与教权走向分离
13.1259年,法学家布拉克顿的《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一书出版,在该书中,布拉克顿对记载于卷宗中的两千多个案例进行了分类整理与汇编,并对案件进行了简要的摘录及分析。这一专著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法律知识的最重要的教材,更是进行诉讼活动的有力的指导手册。由此可知,这一专著( )
A.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点 B.推动了英美普通法系的形成
C.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保障个人权利为根本宗旨
14.自由与平等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之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强调“平等”,而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更加突出“自由”。这主要是由于( )
A.两国历史传统差异 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接受启蒙思想有所侧重 D.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差异
15.1881年7月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求职未成的共和党人吉托刺杀身亡。后者曾经在总统选举中帮助加菲尔德成功竞选。下图漫画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事件(图中英文大意:是给我职位还是给我你的性命 )。这说明此时美国( )
A.文官制度遭到破坏 B.官员选拔遵循一定程序
C.国家政局激烈动荡 D.官员录用制度亟需改革
16.下表反映的是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 )
年份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1901年 1914年 1922年 1939年
人数 53874 5087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A.文官制度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文官集团已基本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C.政党政治弊端加剧了英国冗官问题 D.生产力发展助推国家管理职能扩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核心是层级的变化。作为地方高层的道、省、州等统县政区,主要由原监察区或军事区等虚区转化而来,其总体上幅员缩减。例如,郡的幅员不断缩小而至消失,但后人常把州、府主官雅称为郡太守。
民国初期,在省县之间设道,但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被取消。因管理困难,省之下临时设置专员公署,后推广并加以固定。另外,还设有约150个市,大部分相当于县级,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民国时期,地方区划的层级、数目更改频繁,幅度也较大。
表:秦汉以来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概况
层级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秦 无 郡 县、道
汉 (东汉后期)州 郡、封国 县、道、邑、侯
唐后期、五代 道/藩镇 州、府 县
明 布政使(俗称省) 府、直隶州 州 县
清 省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材料二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区划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变动也比较频繁,同时由于经济、人口的集聚,纷纷建立大都市区,加强协调。……绝大部分的城市,不论大小,地位平等。信息时代,社会结构非群体化、高度差异化,这也使得传统中央集权国家表现出分权化趋势。
——摘编自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行政区划相比发达国家行政区划的不同,并简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的思想来源大多是《圣经》。在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宗教意识中,为了高尚的宗教信仰,要随时准备为正义付出自己的实践。在中世纪的人的意识中,是对上帝的和耶稣的一种信仰。这一思想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使得人们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基督教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
——摘编自刘畅《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材料二 清代官方社会教化特别注意宣传皇帝爱民形象。地方政府接到诏令或圣制后要书写张贴在街道的显著位置供百姓阅读。清代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学校,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忠于皇帝的儒雅之士。清代还形成讲约制度,即朝廷制定制度、地方官推动、群众参与的思想改造活动。清代地方官上任后就要参加一系列祭祀仪式,引导官员廉洁勤政爱民的风尚;记载忠孝节义人士;记载妇女的事迹以巩固伦常风化;各府州县卫举孝廉方正之人以敦厉风俗,激励人们修善。
——摘编自任志强《清代官方社会教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社会教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方社会教化的措施。
19.历史阐释
16-19世纪上半期三大洲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欧洲 亚洲 美洲
16世纪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九十五条论纲》发布;《至尊法案》颁布;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官职恩赐制盛行。 八股取士;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化;乡约逐渐改为宣讲“六谕”;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 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7世纪 《权利法案》被接受;《战争与和平法》出版;凡尔赛宫修建。 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中俄《尼布楚条约》;日本锁国加强。 “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墨西哥爆发黄热病。
18世纪 珍妮机被发明;法国大革命爆发。 军机处设立;《大清律例》制定;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1787年宪法颁布;政党分肥制形成;海地爆发起义。
19世纪上半期 《拿破仑法典》颁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维也纳体系形成。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门罗宣言。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事件,论题明确,事件要有关联性,史论结合。)
20.考试选官是历史的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原因。
1.C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圭璧金璋、宗庙之器和牺牲在西周时期多与礼制相关,是彰显贵族等级身份地位的物品,其不得在市场买卖的目的是彰显贵族的身份和地位,即维护贵族政治秩序,C项正确;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才出现,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商鞅变法后才出现,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禁止进入市场的商品,与公平交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秦国(中国)。根据材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可知三个不同时代的人对商鞅有不同的评价,说明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C项正确; 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不一定会矛盾,排除A项; 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是相互联系的,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地方上为增加将帅资位而建州郡”“为了羁縻‘异国之人’而设州县者,刺史守令皆用豪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是大分裂大割据时期,政权统治面临严重的外部军事威胁,为了巩固统治,得到地方军事将领和豪强的支持,不得不增设州郡,任命他们作为州郡的首长。州郡的增殖实际上是为了增加政权的拥戴者,就其结果而言,州郡任用地方势力为首长,易导致割据局面,威胁中央,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疆域的扩大,排除A项;州郡数量的增加并非仅仅是对原先少数民族控制的地区,如永嘉之乱后,北民南迁时,为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增设州郡,因此目的并非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项;扶持地方豪强势力,致使豪强大族逐渐强大,易威胁皇权,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官员考核标准中,“四善”强调官员的德行,“二十七最”则强调官员的具体行政能力,这正是唐朝统治者注重官员德才兼备,即综合素养的体现,A项正确;“四善”与儒家伦理并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官员考核标准而非考核体系,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知唐朝政府是否将“四善二十七最”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无法得出法律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唐宪宗考虑到梁悦的杀人行为是为父报仇的孝行,因而对其宽大处理,这体现了唐代法律中礼法合一的理念,体现了儒家仁孝精神,A项正确;梁悦虽然被免去死罪,但仍然受到配流的严厉处罚,表明法律并不支持血亲复仇,排除B项;唐代有《唐律疏议》等法律文献作为判案的标准,“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朝堂议论影响而非决定司法审判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湘地区科举试题涉及到对民权内容的的考查, 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各阶级探索救亡之路,倡导民权是救亡道路之一,反映挽救危机时代诉求,B项正确;科举考试试题以传统儒家文化和国内政治社会问题为主,排除A项;材料反映选官制度的变化,看不出新式教育情况,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民主意识而非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材料中有国民党、民主党、共和党等并且国民党占据了国会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宋教仁被刺杀,可知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共和建立的过程,因此并不能体现出走向共和的艰难,排除A项;材料时间跨度为1912年至1913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进入混乱的政治格局,排除B项;1928年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本题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降低了税收免征点,减轻了各阶级的负担,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B项正确;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是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不是为了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排除A项;使各阶层税负合理化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与减租减息运动都是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不是改变原减租减息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材料围绕文明礼貌提出“五讲四美”倡议,确定“全民文明礼貌月”,据此可知目的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C项正确;A项时间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于中共十八大以来,排除A项;B项仅涉及部分信息,无法涵盖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只是文明礼貌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部分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一是满足高龄化社会在成年监护上的法律需求;二是该制度的确定受到国际人权保障新理念的驱动;三是为了弥补传统成年监护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设立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与当前社会老龄化、国际理念和成年监护制度相协调,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项正确;凸显了国家保障人权理念只能反映“该制度的确定受到国际人权保障新理念的驱动”,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法典,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社会主义宪法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主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避开群众的关注和批评、众说纷纭什么也决定不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时期,雅典直接民主弊端显露,广泛的直接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政治理性,不利于决策的正义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政府在一定情况下成为非民主制政府由贤人领导做出决策,B项正确;柏拉图只是对直接民主的弊端进行反思,而非批判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出公共权力应摆脱制约,排除C项;柏拉图的目的是克服民主的弊端,而非协调专制与民主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用上帝代替人类,用信仰统辖理性;……用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代替了古典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可知,中世纪欧洲的一系列转型弱化了世俗政治的地位,教权不断扩大,深刻影响了法律观念,A项正确;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且之前理性主义也没有居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训诫与法律的关系,且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欧洲中世纪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但材料未体现“政权与教权走向分离”,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59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成为诉讼活动的指导手册,说明案例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利于推动英美普通法系的形成,B项正确;大陆法系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材料内容不符合大陆法系,排除A项;法国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的《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推动了英美普通法系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美国和法国)。据材料“而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更加突出自由”,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体制,更多突出平等,而美国并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封建专制的影响,更多突出自由,所以这是两国历史传统差异造成的,A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有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影响,排除B项;“接受启蒙思想有所侧重”,也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差异,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1年的美国。据材料“画中人物为刺杀了美国加菲尔德总统的凶手吉托奥。他右手握枪,左手的纸上写着‘要么给官,要么拿命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之初推行的政党分肥制,官员由执政党分配,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其弊端日益暴露,甚至出现了直接“抢官要官”的现象,反映出美国工业时代官员录用制度亟需改革,D项正确;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于1883年,1881年还未建立,加菲尔德刺杀事件正是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导火线,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政党分肥制的弊端,也遵循一定程序,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充分的信息表明国家政局激烈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1939年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71—1939年英国开始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转型和政府职能的扩张,进而需要任用更多的文官以强化国家治理,D项正确;文官人数增加与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并无直接联系,且文官人数增加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排除A项;英国实施政党政治,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治权力,B项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政党政治弊端在政府行政官员上主要表现为“政党分肥制”,这与文官人数增加无关,且文官人数增加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并不代表冗官问题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疆域的扩大和社会发展加大了国家治理难度(现实社会的需要和制约);古代中国政治传统的影响;近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
(2)不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层级总体较少;与经济因素(城市化)联系密切;弱化政治等级。
影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基本国情,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稳定;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属古代至近代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核心是层级的变化。作为地方高层的道、省、州等统县政区,主要由原监察区或军事区等虚区转化而来,其总体上幅员缩减。”“民国初期,在省县之间设道,但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被取消。”及所学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根据材料“还设有约150个市,大部分相当于县级,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秦汉以来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概况”及所学可得出疆域的扩大和社会发展加大了国家治理难度(现实社会的需要和制约);根据材料“秦汉以来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概况”及所学可得出古代中国政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地方区划的层级、数目更改频繁,幅度也较大。”及所学可得出近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
(2)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现代发达国家。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区划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变动也比较频繁”可得出与经济因素(城市化)联系密切;根据材料“绝大部分的城市,不论大小,地位平等”可得出弱化政治等级;根据材料“信息时代,社会结构非群体化、高度差异化,这也使得传统中央集权国家表现出分权化趋势”可得出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区划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变动也比较频繁,同时由于经济、人口的集聚,纷纷建立大都市区,加强协调。……绝大部分的城市,不论大小,地位平等。”及所学可得出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基本国情,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稳定;结合所学可得出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等。
18.(1)影响: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为奴隶制的推行奠定了思想基础,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基督教几乎控制人们政治、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2)措施:地方官员书写张贴告示,宣传皇帝爱民形象;形成了讲约制度;重视宣传廉洁勤政爱民的风尚;重视伦理纲常的宣传。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影响,由材料一“这一思想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使得人们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基督教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及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为奴隶制的推行奠定了思想基础,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基督教几乎控制人们政治、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措施,由材料二“清代官方社会教化特别注意宣传皇帝爱民形象。地方政府接到诏令或圣制后要书写张贴在街道的显著位置供百姓阅读”,可得出地方官员书写张贴告示,宣传皇帝爱民形象;由材料二“清代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学校”、“清代还形成讲约制度、地方官推动”,可得出形成了讲约制度;由材料二“清代地方官上任后就要参加一系列祭祀仪式及清代还经常记载官员事迹,记载忠孝节义人士”,可得出重视宣传廉洁勤政爱民的风尚;由材料二“记载妇女的事迹以巩固伦常风化,奖赏七十以上老人”,可得出重视伦理纲常的宣传。
19.示例1:事件:官职恩赐制、政党分肥制形成、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
论题:西方选官制度因时而变。
阐释: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古后期,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中央权力加强,国家管理职能增多,官职恩赐制形成。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赐予其官职,官员为国王和权贵服务。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出现政党分肥制,执政党将官职作为战利品分给党内同僚。政党分肥制客观上打破了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但对国家权力的瓜分造成腐败泛滥,并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世界霸权的确立,英国政府管理事务急剧增加,英国政府于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及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为事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事务官与政务官逐渐分离,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西方选官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治理需求的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其他示例:示例2:《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颁布、1832年议会改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断扩展。
示例3:《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近代西方法律制度逐渐形成。
示例4:《至尊法案》、内阁票拟制度化、凡尔赛宫修建:16-17世纪,欧亚主要国家专制王权强化
示例5:《九十五条论纲》发布、凡尔赛宫修建、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示例6: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战争与和平法》出版、维也纳体系形成:16-19世纪,国际法逐渐形成并发展。
示例7: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殖民扩张冲击古老帝国。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近代世界。
事件和论题:审问题“从上表中任选三个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官职恩赐制、政党分肥制形成、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这三个事件有关联性,即属于不同时期西方不同的选官制度的内容,故论题可拟为,西方选官制度因时而变。
阐述:按时代先后顺序展开阐述,不同选官制度又可从其产生的背景、内容、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尽量做到史论结合,阐述丰富。如“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古后期,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中央权力加强,国家管理职能增多,官职恩赐制形成”是背景,“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赐予其官职,官员为国王和权贵服务”是内容及作用;“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出现政党分肥制”是背景,“执政党将官职作为战利品分给党内同僚”是内容,“政党分肥制客观上打破了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但对国家权力的瓜分造成腐败泛滥,并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是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世界霸权的确立,英国政府管理事务急剧增加,英国政府于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是背景,“常务次官及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为事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是内容;“事务官与政务官逐渐分离,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完成阐述,如综上所述,西方选官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治理需求的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20.(1)特点:有明确法律规定;分类(或分级)考试;有不平等性(或性别歧视);分笔试和口试;注重对应试者综合考察;考试及格才有任用资格。(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政务官与事务官融合;文官政治化倾向加强;选任多样、灵活;专业化水平提升(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后政府职能的调整;规范文官管理,防止文官集团的膨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社会民主运动的推动(女权、黑人);管理岗位专业化要求增加。(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可得出有明确法律规定;分类(或分级)考试;据材料一“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可得出有不平等性(或性别歧视);据材料一“先笔试,后口试”可得出分笔试和口试;据材料一“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可得出注重对应试者综合考查;据材料一“考试及格者……依《文官任用法》叙补”可得出考试及格才有任用资格。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出处“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结合所学可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等角度入手。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可得出政务官与事务官融合;据材料二“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可得出文官政治化倾向加强;据材料二“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可得出选任多样、灵活;结合所学文官制度的史实可知专业化水平提升。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可得出二战后政府职能的调整;据材料二“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可得出规范文官管理,防止文官集团的膨胀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据材料二“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可得出社会民主运动的推动(女权、黑人)与管理岗位专业化要求增加;据材料二“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可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